一、关于情绪智力与情绪竞争力
关于情绪智力(emotiona intelligence),美国新罕布州大学的心理学家约翰 · 梅耶在他的论文中这样阐述的:“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2000年巴昂主编了《情绪手册》,认为情绪智力是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强调了情绪智力是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并指出情绪智力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情绪竞争力一词是由格尔曼在 2005 年再版的畅销书《情商》“10 周年纪念版序”中提出的。他解释了情绪竞争力(cometiona competency)与情绪智力的区别,“情绪智力决定了我们学习自控等基础能力的潜能,而情绪竞争力则代表我们掌握的这种潜能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职业能力。”他还强调了:“情绪竞争力是一种习得的能力”。通过对格尔曼情商理论的研究,关于情绪竞争力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它是对情绪智力的学习和运用的能力。比如职场角色运用情绪竞争力来提高职业竞争力;家庭角色运用情绪竞争力来维护家庭亲和度的能力;社交角色运用情绪竞争力来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能力等。情绪竞争力是“一种主导性向,它对其他所有能力的发挥起到了促进作用”,情绪竞争力是情绪智力研究的终极目标。
决定情绪竞争力的因素很多,当以自我情绪意识建设、认知系统建设及防止负性情绪影响的积极防御系统建设为重点。
二、情绪竞争力的管理与建设
1. 情绪意识建设
情绪意识,即自我情绪意识,是情绪竞争力的基础。佛洛伊德对此有过这样的论述:很多情绪是无意识的,所有情绪都可以是无意识的,在个体体内沉淀或偶尔冲到意识层面。这些无意识层面活动的情绪对个体的感觉、认知与行为,会产生重大影响,因为个体根本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在无意识状态下会突发,比如很多人会在酒后有暴力倾向,而生活中,准确说在清醒状态下,是不大可能发生的。无意识一旦进入意识层面,被大脑皮层接收,他就可以重新评估当时情况,从而改变自己的心态与行动。
情绪意识建设的途径是感官体验训练。唤醒大脑皮层的方式就是体验,是重复的刺激。利用现代影像资料,用形象的方法训练人们识别他人情绪;也可以用经验介绍,当情绪状态出现时,利用身体上生理变化的状态(比如发怒时,血热上涌,脸红,青筋突出,眼睛充血等)以提供自我觉察能力。当情绪被意识到后,有主动与被动的处理方法。被动就是被情绪吞没,听任情绪摆布;主动就是在情绪的作用下,接受并理智处理该情绪,使情绪受控而不是被控。并开启应对机制,使冲动降低,避免无理发泄。
2. 认知系统建设
关于情绪与认知的关系,二十世纪中叶有三个代表性理论,他们分别是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的“评定—兴奋”说、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的“情绪唤醒模型”和拉扎勒斯提出的“认知—评价理论”,他们一致认为:情绪的产生是环境刺激,认知过程和生理唤醒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情景刺激往往不会直接决定情绪状态,从情景刺激到情绪发生,存在一个中介,就是对刺激情景的评价。对于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态度与评价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认知情绪理论的借鉴意义在一,在瞬息万变的复杂时代,外部环境无法掌控,生理反应也不是人为可控的,只有认知环节是唯一可控的,因此它是情绪产生的最关键的步骤,所以情绪竞争力的培养,从认知入手应该是最佳切入点了。认知培养包括:认知建构。认知的确立根植于人的生活环境,直接受制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生活环境的耳濡目染,长辈与教者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对个体的认知结构图式建立起着决定性因素。所以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不可不重视这种无形的灌输。
认知重构。一旦认知出现偏差,就需要进行修正——认知重构。因为个体的认知偏差会导致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比如研究抑郁个体,会发现普遍存在的认知偏离的状态,突出标志就是惯于看问题的消极面,放大消极影响,进而对自己产生无力感和无价值感,从而任凭抑郁发生。改变其认知图示最关键,就是使其放弃偏执,客观面对现实,把情绪状态保持在正常波动值内,从而避免抑郁发生。
3. 积极防御系统建设
积极心理学代表人物之一,美国心理学家芭芭拉 ·佛雷德里克森曾在他的著作《积极情绪力量》中提出了积极情绪的内涵,“积极情绪是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或得到他人积极评价时产生的感受”。她的“拓展—建构”理论提出积极情绪具有建构的功能。
这一建构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积极情绪能拓展个体注意、认知、行动的范围。另一方面积极情绪所建构的积极资源会更持久,科学研究表明,消极情绪窄化个体的认知范畴,使面临危险的个体能集中力量摆脱困境,收益是直接的,瞬间的;而积极情绪恰与之相反,它给个体带来的能量是间接的,长远的,它能够帮助个体形成良性循环,持久的积极情绪使身体更为健康,使智力持续增长,促进个体心智向更高一级发展,对人更和善,对事更积极,更富有同理心,更具良性人际环境等。
消除消极情绪不是个体进化的目标,而建构积极情绪,用积极防御消极,使个体情绪情感达到平衡,才是根本。拥有积极情绪的可行性方法可以归纳为三种模式。释放模式。紧张、压抑、愤怒三种危机情绪,如果长久控制人的大脑,人处在消极“围城”中,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发生紊乱,影响人的健康。巴普洛夫曾言:“一切顽固沉重的忧郁和焦虑是以给各种疾病打开方便之门。”所以,需要释放,需要通过学习放松技巧,情绪转移技巧,点燃愉快技巧等等来维持身心平衡。
目标模式。生活最忌无目标,身体最忌无聊与懒散,缺乏理想无所追求的人很难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和接受,所以为自己确立目标并为目标的实现而汲汲以求,谓之为积极生活态度。
乐观模式。由于人脑的神经回路相对强弱会使情绪意识能力存在高下之分,即回路对情绪产生协调作用,生活中有些人更容易捕捉到欢乐的情景刺激,进而引发积极情绪;而有些人则反之。所以积极的人就越积极,消极的人就更加消极;乐观的人不好冲动,消极的人难以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看待苦难,能降低负性情绪给个体带来的风险,这种通过保有乐观心境来改变情绪状态的方法,就相当于给个体注射了心理疫苗。
综上所述,自我情绪意识是情绪竞争力的基础能力,起到唤起作用;认知系统建设是提高情绪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属于方法论范畴;积极乐观模式则是保有情绪竞争力的最佳防御系统,是使情绪平衡的根本,三者相互融合,共同促进情绪竞争力的有效管理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