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探讨心理因素对成功老龄化的效力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7-15 共4990字
论文摘要

  老化态度是个体对老年人所具有的特点或属性的观念(即刻板印象),这种观念更多地受文化和传统的影响,它不仅影响着社会非老年群体,也影响着老年人自身的行为活动,如认知、生理和社会功能等.国内外研究表明,积极的老化态度对日常生活和认知能力有显着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自身的生理功能、认知功能会不断下降,但这种下降却体现了较大的个体差异,有些下降较快,有些下降较慢.Lineweaver等人研究表明,与年龄相关的记忆等认知功能下降的个体差异,可能有神经功能等生理上的原因,更有可能是老化态度的不同所致.
  
  老年人的老化态度是老年人对自身老化的认识,包括3个维度:一是社会、心理缺失,指的是老年人对心理和社会性方面缺失的认识;二是生理变化觉知,指的是老年人对于自身身体功能变化的体验;三是成长获得,指的是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获得的智慧.当个体步入老年,不免面临社会关系或地位的变化,例如退休导致社会地位下降、社会关系减少,同时心理认知功能也会下降,老年人往往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他们对这种变化的认识就是老化态度第一个维度的内容.当老年人的社会地位、认知功能、生理功能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时,在心理上会渴求得到一些帮助和支持,特别是来自子女的帮助和支持.老年人对成年子女给予的社会支持行为所形成的期待称为孝顺期待.K.Laidlawa等人研究发现,老年人的老化态度与其孝顺期待有密切的关系,老年人的老化态度越消极,其对子女的孝顺期待就越强烈.
  
  年龄的增长虽然会给个体带来不利的方面,但同时也会带来有利的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生活阅历、经验会越来越丰富,在许多方面体现智慧的光芒.智慧的获得使得老年人在自我发展上体现出主体能动性,他们渴望把自己的智慧传承给子女或下一代.McAdams等认为,传承感受通过3个主要的行为来表达:一是创造,通过自我表达、自我创造和个人传奇留下符号性不朽,流芳百年,成为不老传说;二是给予,是一种被需要的需要,使自己对别人很重要;三是维持,表现为维护传统,照顾他人,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事情.根据Erikson的生命发展阶段理论,传承是老年期发展的主题之一.智慧传承也是老年人对于自身社会地位或关系缺失、认知和生理功能下降等的一种补偿方式.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如写作、做志愿活动等)把自己的智慧成果、思想传承给子女或下一代,融入子女或周围的社会环境,以此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关系,填补心理的空缺和失落.一些研究发现,老年人的传承感与成年子女社会支持有密切关系,如谭咏风发现成年子女的社会支持有助于老年人的传承感发展,Holger等发现与子女或周围人群的亲密关系也有助于老年人传承感的发展.基于上述理论,本研究假设老年人的老化态度会影响其孝顺期待,老化态度越积极其孝顺期待越高;而孝顺期待的提升相应地会提高传承感的程度;老年人的老化态度也可能会直接影响传承感的高低.通过研究,笔者希望用科学方法探讨心理因素对成功老龄化的效力,特别是对老年人传承感的效力,使社会传统文化和经验得到良好的传承.
  
  1 方法
  
  1.1 被试
  从浙江省内抽取老年被试208名.其中男性113人,女性95人.年龄为60~90岁,平均(68.64±7.45)岁.平均受教育年限(4.68±4.01)年,其中没接受过教育的44人,1~6年的106人,7年及以上58人.居住地为城市的78人,农村的130人.
  1.2 研究工具
  1.2.1 老年人老化态度问卷(AAQ)
  采用黄一帆等编制的老化态度问卷,共24个项目,分为心理社会丧失、生理变化和成长获得3个维度.采用五级评分,回答为“完全不同意”、“有点不同意”、“无所谓”、“有点同意”、“完全同意”,分别记1~5分,第一维度得分越高,表示老年人心理社会丧失感越高,第二维度得分越高表示老年人对生理变化所持的态度越积极,第三维度得分越高表示老年人的智慧获得感越高.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5,问卷结构效度【1】
  
  1.2.2 老年人孝顺期待问卷(EFF-SC)
  采用王大华等编制的老化态度问卷,共13个项目,采用五级计分法,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记1~5分,得分越高代表孝顺期待越强烈.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4,问卷结构效度良【2】
  
  1.2.3 老年人传承感问卷(Generativity Scale)
  采用谭咏风编制的老年人传承感问卷,共9个项目.采用五级计分法,得分越高代表传承意识越强【3】
  
  此外,还对老年人被试的性别、年龄、居住地、受教育年限、家庭经济水平、配偶状况等背景资料进行了调查.
  
  1.3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由于调查对象为老年人,受视力、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调查,由主试宣读题目,老年人口头回答,主试记录.主试均由受过调查培训的心理系学生担任.收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 16.0和Amos 4.01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背景老年人老化态度、孝顺期待、传承感的差异分析
  不同性别、居住地、家庭经济水平的老年人在老化态度、孝顺期待和传承感问卷上的得分见表1.表中结果可见,老年人在老化态度的3个维度以及孝顺期待和传承感上都没有显着的性别差异,但在老化态度的心理、社会丧失和成长获得两个维度上表现出居住地差异.与居住在农村的老年人相比,居住在城市的老年人心理、社会丧失感显着较低(p<0.01),而成长获得感则显着较高(p<0.05).生理变化、孝顺期待和传承感3项得分上,城市和农村老年人没有显着差异.
  
  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不同家庭经济水平的老年人在3个问卷上的得分差异,结果发现只有老化态度中的心理、社会丧失维度有显着差异(p<0.01).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发现家庭月收入在1 500元以下的老年人心理、社会丧失感显着高于其他3组老年人(p<0.01;p<0.05;p<0.01),家庭月收入高于5 000元的老年人心理、社会丧失感显着低于1 500~3 000、3 000~5 000元组(p<0.05;p<0.05),1 500~3 000元组与3 000~5 000元组相比没有显着差异(p>0.05).【表1】
论文摘要
  
  此外,将年龄、受教育年限这两个变量与问卷各维度得分进行了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年龄与老化态度3个维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11、-0.111和-0.002,与孝顺期待的相关系数为0.030,与传承感的相关系数为-0.005,均不显着(p>0.05).受教育年限与生理变化、成长获得、传承感的相关系数(0.313,0.233,0.323)均极显着(p<0.01),即老年人受教育年限越长,对生理变化越持乐观态度,成长智慧获得感越强,传承感也越强.受教育年限与心理、社会丧失以及孝顺期待的得分没有相关性 (r=-0.012,0.048,p>0.05).
  
  2.2 老年人老化态度、孝顺期待和传承感的关系分析
  由上述分析可知受教育年限与老年人老化态度、传承感关系显着,因此在控制受教育年限的情况下,用老年人老化态度问卷3个维度的得分与孝顺期待、传承感得分分别计算偏相关系数,结果见表2.除传承感与心理、社会丧失,孝顺期待与成长获得相关不显着外,其余各变量两两之间均有显着相关.【表2】
论文摘要
  
  为了进一步探讨老年人老化态度、孝顺期待和传承感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这些相关变量进行路径分析.假设孝顺期待是老化态度与传承感的中介变量,最终分析结果见图1.模型的拟合指数良好(?2/df=1.898,p=0.091,RMESA=0.066,NNFI=0.998,CFI=0.999,IFI=0.999).由路径图可知,教育年限可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理变化态度、成长智慧获得感和传承感,但不直接影响孝顺期待.心理、社会丧失感通过孝顺期待进而影响传承感,老年人对生理变化的积极态度既可以直接影响传承感,也可以通过孝顺期待中介影响传承感,成长智慧获得感直接影响传承感,无需通过孝顺期待为中介.所有变量能解释传承感总变异的33%.【图1】
论文摘要
  
  3 讨论
  
  3.1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老年人老化态度、孝顺期待和传承感的影响
  结果分析发现,与居住在农村的老年人相比,居住在城市的老年人心理、社会丧失感更低,成长智慧获得感更高.笔者认为这与农村城市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日常活动有关.居住在农村的个体多以体力劳作为主,当老年人由于身体原因不得不退出体力劳作后,没有其他可供选择的活动替代,失落感自然而生.而居住在城市的老年人多以脑力劳动为主,当到了退休年龄之后,他们还可以参与阅读、社区活动以及一些志愿活动等来代替以前的脑力劳动,并且在这些活动中他们还经常会运用到以往的一些经验,因此成长智慧感也较高.家庭经济水平也会对老年人的心理、社会丧失感产生影响,经济水平高的老年人丧失感更低.这一方面是由于家庭经济水平高的老年人主要生活在城市,另一方面家庭经济水平高的老年人更具备物质条件去从事诸如摄影、旅游等的日常活动,而这些活动有助于老年人维持较高的心理社会功能.本研究发现性别、年龄对老年人的老化态度、孝顺期待和传承感没有影响,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前人研究发现男性老年人比女性老年人的传承感更强,认为是性别角色造成了这种差异,但本研究并未发现这种差异,这可能是取样不同造成的.前人的研究抽取的都是居住在城市的老年人,且只有上海一个城市,而本研究不但抽取了居住在城市的老年人,还抽取了居住在农村的老年人.此外,本研究没有发现年龄差异,这与笔者以前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这主要是以前的研究测量的是内隐的老化态度,而本研究测量的是外显的老化态度;测量方法不一样,前者是反应时法,后者是问卷.结果的不一致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外显老化态度与内隐老化态度是两个分离的心理过程,具有不同的年龄发展趋势.许多老年心理学的研究都发现教育水平是个影响变量,本研究也发现了教育水平的影响作用.受教育年限越长的老年人,对生理变化越持乐观态度,成长智慧获得感越强,传承感也越强.这说明教育可以使人们更加乐观地看待身体、生理上的衰退,乐于接受老年的自己,更具成就感,更有倾向发展老年期的任务、传承社会文化.
  
  3.2 老年人老化态度、孝顺期待和传承感的关系
  Erikson的生命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传承动机起源于个体成年中期,到了成年后期即老年期则更为重要,范围更加广泛,是老年期发展的主题之一.传承感发展的好坏直接导致成功老龄化的质量.Marsden的研究发现,传承感能有效地预测成功老龄化.但到了老年之后,个体生理、认知功能出现衰退,与子女、周围群体的社会关系也发生变化,老年人对这些变化的认知与接受程度势必会影响其传承感的发展。本研究运用路径分析技术探讨了老年人对老年期这些变化所持的态度是如何影响传承感的,证实了原先的假设,即孝顺期待在老化态度对传承感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这也验证了前文的理论分析,当老年人在老年期面临社会地位降低、心理产生失落感时,他们更倾向于从子女处得到帮助或加强与子女的心理联系,这种与子女互动的加强有助于老年人心理的发展,提升传承感.这说明老年人与子女的关系在老年期心理发展中起巨大作用,成年子女对老年父母的孝顺能维持父母晚年的积极乐观态度,并发挥余热,为子女或下一代做出自己的贡献.在中国,孝顺自古以来就是被人们所崇尚的美德,我们更应该把这种美德发扬下去,使父母能够度过一个积极乐观、有意义的晚年.
  
  此外,路径分析还发现老年人对自己生理上的衰退所持的积极态度,不仅可以通过孝顺期待间接影响其传承感,也可以直接影响传承感.这个结果启示我们,良好的身体状态可以改善老年人的传承感,老年人经常参加健身活动,锻炼身体,不但可以减缓身体机能的衰退,在心理上也会更有自我效能感,更乐于奉献自己,因此社区和社会要为老年人加强健身活动提供有利条件和场所,保证老年人的日常健身活动能顺利进行.路径分析还发现老年人的智慧获得感可以直接影响传承感,而教育水平则直接影响智慧获得感.这意味着社会要给老年个体尤其具有较高文化知识的个体创造机会,让他们充分表达和实现传承感,同时,也让社会充分利用老年人的经验和智慧资源.当今社会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如何实现成功老龄化不但是中国,也是全球的一个重要议题.老年人作为社会上的特殊群体,既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也要发挥老年人相应的能力.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有很强的传承感,也希望老有所用,希望把自己的经验传承给下一代.所以,可以通过丰富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发展老年人教育、兴办老年大学等,改变老年人的消极态度和对自己老化的态度,积极开发和利用老年人力资源,使老年人树立积极的形象,增强自信,参与社会,促使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Levy B.Improving memory in old age through implicit self-stereotyping[J].Joum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6,71(6):1092-1107.
  [2]Bannaji M,Grennwald A.Implicit stereotypes and prejudice[M].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1994.
  [3]文静,彭华茂,王大华.社区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偏好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3):1865-1867.[4]Levy B R,Slade M D,Kunkel S R,et al.Longevity increased by positive self-perceptions of aging[J].Joum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2002,83(2):261-27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