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原生家庭的论文范文第五篇:分析原生家庭视角下大学生心理行为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摘要:原生家庭对大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所以明确原生家庭对大学生的心理行为影响并分析讨论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这对于大学生心理行为干预而言有积极的作用。简单来讲,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教育培养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而要有效地应对大学生心理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就势必要涉及原生家庭,所以在原生家庭视角下对大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做具体的分析,了解问题发生的具体原因,同时基于原因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对策,这对于大学生心理行为矫正来讲意义显著。总之,文章基于原生家庭视角分析大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及对策,旨在指导实践教学工作。
关键词:原生家庭;大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龚嘉丽(1997.08-),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高校教育实践中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的目的是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做矫正与干预。就目前的高校教育实践来看,虽然各大高校一再强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是依然存在着学生自杀、犯罪等现象,而且数量呈逐渐增多的趋势。从各种数据统计分析来看,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大学生人数在逐渐增加,所以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与讨论不容松懈。研究发现,很多大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出现与原生家庭有显著的关系,所以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大学生心理行为问题,需要基于原生家庭视角做相应的分析。
1 大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具体表现
就目前的具体分析来看,大学生的情绪具有丰富性和多变性,而且大学生情绪很容易受到周遭因素的影响,加之学生本身的情绪调节能力比较弱,所以在学习生活中非常容易产生消极、自卑、焦虑等情绪,严重的时候会发生自杀、吸毒等具有严重危害性的行为。以下是基于实践总结的大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具体表现。
1.1 情绪情感问题
在大学生心理行为问题表现中,最为突出的便是情绪情感问题。就情绪情感问题的具体总结来看,其主要有三大表现:(1)孤独心理[1].就具体的分析来看,在大学生中存在着相当一部分对自我认知不够充分、自尊水平比较低的学生,这些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会经常性的感觉孤独。在他们的认知里,自己是不擅交际,所以他们会刻意回避和减少社交活动,久而久之,他们的交际圈子变得越来越窄,孤独感也会越来越强。(2)自卑心理。就实践研究来看,存在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要表现是过分低估自己。基于实践调查可知,部分大学生在初中、高中阶段都属于别人眼中的优秀者,但是在进入大学见识到更多比自己优秀的学生之后,这部分学生会产生比较大的心理落差,由此出现自卑心理。再者,性格内敛且过分敏感的大学生,其非常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会基于别人的评价放大自己的缺点,因此逐渐产生自卑的心理。(3)逆反心理。存在逆反心理的大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表现得会比较感性,且容易冲动,在生活和学习中也经常以自我为中心,这类学生崇尚的是个人主义和高消费,因此在逆反心理学生中比较容易出现暴力行为以及贿赂等不良行为。
1.2 人际交往障碍
人际交往障碍是目前大学生表现比较突出的心理行为问题。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他们更愿意在网络上倾诉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情绪,以此来逃避社会生活中的社交活动[2].就目前的社会大环境分析来看,社会的复杂与多变使得较多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变得功利和自私,因此他们在交际的时候,会基于利己的角度进行交往对象的寻找。简单来讲就是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下,较多大学生交友并不是基于精神上的"志同道合",而是对自我的助益。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自卑的大学生害怕受到伤害,也比较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其会觉得人际交往比较困难。
1.3 考试焦虑、厌学
大学的学习成绩和学位证书、学历证书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对大学生来讲,学习依然是首要任务。就具体的分析来看,部分大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为了保证每门功课能够合格,会在考试之前进行通宵复习,同时其又会担心成绩而出现考前焦虑等不良情绪[3].此外,还有一部分大学生为了获取奖学金或者是争取荣誉,他们会严格要求自己的课程成绩,这种高要求会导致他们自身始终处在紧张的状态。总的来讲,大学生的学业任务并不轻松,这种状态会导致学生比较容易产生焦虑、厌学的负面情绪。
1.4 沉迷网络
网络在目前的社会实践中广泛普及,大学生接触的网络终端设备也越来越丰富[4].就目前的总结来看,手机、电脑等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标配。相关调查显示,现阶段的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网瘾,尤其是那些性格内敛,害怕社会交际的大学生,他们会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社交网络中,更有甚者会沉迷于网络游戏,将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花在虚拟的游戏世界当中。
1.5 不良行为和嗜好
基于现阶段的分析与研究可知,当代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认知能力还处在尚未完全成熟的状态,所以很容易被周边的事或人所影响,由此出现不文明的言行举止,甚至是发生一些严重的过错,比如考试做弊等[5].相关资料显示,有不少大学生因为结交了社会上的不良朋友,出现打架斗殴、辍学、吸毒等行为。总的来讲,大学生不良行为和嗜好对自己的影响是显著的,所以需要认知其危害并做好相关改善。
2 原生家庭对大学生心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原生家庭对大学生的心理行为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具体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行为的原生家庭因素,这对于大学生心理行为干预和矫正而言有积极的作用。以下是基于实践总结的影响大学生心理行为的原生家庭要素。(1)家庭氛围:就研究分析来看,原生家庭的家庭氛围对大学生的心理行为影响是非常显著的[6].就概念理解来看,所谓的家庭氛围具体指的是家庭中每一个成员通过语言和行动进行互动而形成的一种氛围,处在这个氛围中的每一个家庭成员都会受其影响,而且其对个体的身心发育有突出的影响。就一般的经验总结来看,在和谐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其性格比较开朗,整体表现乐观积极,而生长在不和谐家庭中的孩子,因为父母长期存在着争吵,所以孩子很容易出现自卑、孤独等消极的情绪。研究表明,不和谐家庭会导致少年产生怪异的性格,严重的时候会出现人格分裂等精神性疾病。(2)父母的关爱:在原生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有显著关联。基于实践经验做总结和分析会发现当父母在孩子身上投注比较多的精力,与孩子有良好沟通的时候,孩子的性格一般会比较开朗,其交际能力等也会比较突出。如果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比较少,甚至是存在着忽视交流的情况,孩子的整体状态会受到很大的影响[7].目前社会中存在着很多留守儿童,也有不少城市中的孩子是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所以会有明显的安全感缺失情况,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会经常性觉得孤独。如果孩子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其会和社会上的不良少年结交,在不良少年的影响下,其很容易发生犯罪行为。当然,父母的关爱要适度,因为过度的关注会让孩子产生自私、任性的行为。(3)父母的婚姻关系:父母的婚姻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状态也有显著的影响。基于家庭系统伦理观做分析可知,个人过去在原生家庭中的父母关系模式和亲子模式将会持续影响未来的人际关系,而就亲密的人际关系来讲,人们倾向于复制早期原生家庭中所建立的关系模式[8].如果父母的婚姻关系比较和谐,那么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其幸福感和安全感会比较多,性格也会向温顺善良的方向发展,在人际关系方面,孩子的交流也会具备一定的优势。如果孩子生长在不和谐的父母婚姻关系中,受家庭的影响,孩子很容易变得焦虑、敏感、多疑。不仅如此,父母的离异也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因为这种家庭的不完整会让孩子有自卑、孤独等消极情绪。(4)父母的教养方式: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其心理健康也会产生比较显著的影响。目前的研究人员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划分为了三种模型,具体为权威型、宽容型和专制型[9].就权威性教养方式来看,父母对子女会有合理的期望,在孩子的成长中也会给予足够的关心和爱护,在处事方面表现得也比较的民主,基于这样的教养方式,孩子会有比较强的自信,也会懂得为他人考虑,其自控能力会比较突出。在宽容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因为父母对其存在溺爱的原因,这些孩子往往比较自私、霸道且独立性比较差,也缺乏责任感,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其在进入大学后,首先会感觉困难重重。在专制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他们会因为父母的强烈控制而出现逆反心理、焦虑等不良情绪以及行为。
3 大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矫正与干预
基于原生家庭视角进行大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具体分析,会发现大学生在大学校园中的心理表现与行为习惯等与原生家庭环境有显著的关系,所以为了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教育实践中需要基于学校教育和家庭疏导两方面进行措施的规划和利用。
3.1 学校教育方面
就学校教育而言,为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具体的工作开展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强调心理健康测试。在新生入学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基于测试结果评估学生的具体心理状况,并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之后在每一学年进行一次测试,基于测试结果对比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趋势,由此,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会有更加准确、完善的信息参考。简言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要保证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所了解,心理健康测试获得了准确的数据信息,这对于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开展设计有指导意义。其次是需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从目前的分析来看,在很多时候,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因为"害怕"而产生,比如因为害怕别人对自己有不好的评价,所以拒绝社交,再比如因为害怕拿不到好成绩,所以精神更加紧张,导致整体状态下降[10].这种"怕"是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重点突破的内容。在教育实践中,老师们可以基于"脱敏疗法"的基本理念,通过引导和鼓励的方式让学生们主动迈出前进的脚步,从而打破自己所设置的界限,这样,学生便能够勇敢走出桎梏,拥抱全新的状态。简单来讲,明确心理行为问题的产生原因并作针对性的教育,相应问题解决的效果会更加突出。最后是创办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对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给予专业的指导,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帮助。从现实分析来看,虽然当代大学生中有不少学生存在着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但是绝大多数都属于情绪性行为,通过正确的引导可以解决。
3.2 家庭疏导方面
就实践分析来看,不少学生的心理行为是原生家庭因素导致的,所以要想彻底实现心理行为的矫正和干预,必须要依靠家庭的力量。基于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老师需要和家长们构建长期的交流,并及时和家长进行学生情况的沟通,同时还要指导家长进行学生心理行为的引导。
就具体的家庭疏导来看,主要的做法如下:(1)明确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具体影响。比如在家庭疏导中,孩子的父母首先需要明确孩子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婚姻关系、家庭氛围等,在明白具体的影响因素之后,家长们需要尽可能规避相应的问题,并积极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其心理上对家庭有依赖感,从而产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样,孩子心理孤独、缺乏安全感的现象会逐渐地改善。(2)家长们需要基于孩子独立意识对家庭教育的具体方式进行分析,明确该方式是否考虑到了孩子的意见,通过这样的分析,在家庭事务处理中,孩子的参与度会显著提升,其和父母的关系以及家庭整体的关系和谐性会更加显著。
4 小结
综上所述,原生家庭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行为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分析当代大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具体表现以及家庭影响因素,同时对影响因素进行干预,使大学生的心理行为表现更加常态化,这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来讲意义显著。文章针对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与思考,目的是要指导实践工作。
参考文献
[1]陈佳丽基于原生家庭视角下大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探析[J]神州,2019,20(22):63-64.
[2]张玥原生家庭影响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青年时代, 2019,70(6):183-185.
[3]李红涛,曹娟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教育观察,2018,7(1):8-9.
[4]贾燕梅原生家庭视角下创伤事件的回溯与评析[J]卷宗,2018,8(26):265-266.
[5]王超群,周恺,李瑞玲。原生家庭视角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 10(6):71-72.
[6]王媛。大学生完美主义,反刍思维心理韧性心理安全感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19.
[7]程兆宇,秦涛共依附心理特质对高校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8,31(1):97-98.
[8]马丽新时代大学生典型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J]知识经济,2020,22(1):136- 137.
[9]罗浩东,梁梦瑶黄雨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状况及对策研究[J]教育研究,2020 ,3(3):40-41.
[10]刘赪秀原生家庭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科教导刊,2018, 10(6):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