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国家治理现代化内涵的研究进展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0-31 共3996字
论文摘要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内涵的文献综述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经济内涵

  “从经济学的角度着眼,国家治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相互协调,以管理和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并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全面、均衡发展,从而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

  学者张慧君、景维民在文中通过分析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经济发展理念的变化,指出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转型过程中,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需要我们用市场经济的思维看待国家治理问题;指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模式是由政府、市场和社会三大系统整合而成的模式。

  “经济转型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制度变迁过程,它促使转型国家退出传统的全能主义国家治理模式,迈向政府———市场———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

  学者张慧君指出以经济转型的深化和完善作为突破口,构建“政府———市场———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内涵

  “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核心战略就是在构建推进现代化的有效资源积累结构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国家治理资源的富足。”

  学者唐皇凤通过分析中国国家治理的基本情况,提出中国国家治理的最根本困境是“中国国家治理过程中有限的社会资源总量与超大规模社会对国家治理资源大规模需求之间的矛盾”。

  学者桑玉成、刘建军提出,构建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关键在于制度构建,即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等同于国家治理的制度化,并进一步提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

  学者田广清提出,从制度与现代化的关系来说,所谓现代化,其核心是制度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应确立以制度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治理方略,走出一条靠制度治国、靠制度执政的新路。

  “治理体系是个大的概念,或者说是一种广义的政治体系,包含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制度、体制与机制。而其中的关键是党和国家两个体系内部的治理。”

  学者褚建国提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的现代化治理中,政党制度的治理发挥主导性的作用。

  学者周平提出,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包括国家政治地理空间的战略规划,或是用十八大报告里面提出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即国土空间开发的现代化。我国目前实质上是一种内敛式的地理空间思维,并未将边疆纳入国家治理的总体框架中谋划,更没有形成有效的边疆战略。

  学者沈开举提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模式应当是“公民参与和精英治理”模式。公民参与集中表现为政府信息公开(这种公开是一种广义的公开,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相关领域),精英治理表现为政务相对保密性原则。需要恰当处理好政府信息公开与政务相对保密性原则之间的关系。

  学者尹利民从民众表达与国家治理的关系的角度论述国家治理的发展。提出,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的一个方面就是推动民众表达的制度化,即信访的制度化。

  学者宋琳提出,通过选择性集权化改革即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改革来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通过进行选择性集权化改革,从而有效地克服了国家治理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文化内涵

  学者胡惠林提出,文化治理是继政治治理、经济治理后国家治理的第三个发展阶段。“中国在经历了政治治理(以阶级斗争为纲)———经济治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之后,正在走向文化治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国家文化治理的核心在于: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不是为了经济而是为了完善国家治理,是以经济市场经济的方式实现文化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价值性转换,进而改变和重塑国家治理模式。

  “将文化塑造与国家治理有机结合,使国家治理融于文化塑造之中,必将成为民主时代国家实现有效治理的战略选择。”

  学者付春,提出国家治理最终依赖于公民的文化认同,文化是国家最可依靠的力量和资源,通过文化的塑造和发展来提升国家的实力与治理水平。作者把握文化与国家的关系,提出通过认同的力量所形成的软治理,实际上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直接影响国家治理所必需的组织和制度的建设。

  (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社会内涵

  “社会和谐的关键是搞好以民主法治为中心的国家治理。”

  学者杨艳、陈志强提出,国家治理的最终目标即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是等同于和谐社会。具体表现为:一是从财富分配的角度看应当把公平放到首位;二是从法治角度看依法治国应当保障社会稳定和民主政治的关键。通过朝着以上两点的方向努力,不断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从而实现社会和谐。

  学者吴理财、杨桓提出,较高水平的城镇化是作为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突出表现,进而提出以重建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为突破口,重新建构“国家建设以镇街为基础、社会治理以社区为单元、集体产权以合作社为单位的基层治理体系”。

  (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内涵

  “现代国家也要通过加强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建设、维持政党政治的稳定性与常态化等来发展和完善多民族国家治理过程。”

  学者丁志刚、董洪乐提出,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也就意味着多民族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是通过政党制度建设来推进。“政党、政党制度与现代多民族国家治理之间有着多重的内在契合因素”。

  学者王建华、王云骏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适应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但现状是,“当前,对民主党派的资源配置还处在量的扩张阶段,民主监督还没走出参政议政的制度范畴,已不能适应国家治理的需要。”

  “国家治理模式是由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相互耦合所形成的一种整体性的制度结构模式。它们是由不同的制度安排、组织形态和治理机制构成的制度系统。”

  学者张慧君、景维民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表现为国家治理模式的制度化,主要表现为有政府、市场、公民社会三大制度系统构成的国家治理模式。

  “国家治理,是国家作为行为对象的治理行为,主要是国家作为公共行政机构的治理行为。”

  学者鲁子问提出,国家考选制度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重要部分。国家考选制度要适应国家治理。具体表现为领导者选拔任用制度、公务员考试录用考核制度、国家的教育考试制度、国家的专业技术人才考试制度、国家的人才评价制度等。

  “从制度与现代化的关系来说,所谓现代化,其核心是制度的现代化。国家治理方面,不但要有新观念,而且要有好制度。”

  学者田广清提出,现代治理观就是一条靠制度执政、靠制度治国的新路,其根本在于确立以制度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治理方略。

  学者杨龙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民族关系制度化。一方面是民族发展的机制,要不仅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而且做到各民族的共同富裕。另一方面民族政策,要实现族际政治整合,各民族对国家一体性的认识。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内涵的研究现状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内涵的研究程度

  1.当前文献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内涵的研究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制度等角度,并从政治角度和制度角度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内涵进行的研究占主体地位。在本篇综述所参考的文献中,有7篇是关于从政治角度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进行研究,6篇从制度角度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进行研究。

  2.在当前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的文献研究中,多数文献研究以中央政府作为国家治理的主体来论述,少数文献研究以地方政府、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治理的主体来论述。在本篇综述所参考的文献中,有16文献以中央政府作为国家治理的主体进行研究,有2篇文献以政党(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治理的主体进行研究。

  3.在当前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的文献研究中,对于国家治理的对象主要涉及经济转型(市场经济的完善化)、宏观政治体制(包括行政管理体制、政党机制、民主运行机制等)、文化产业、公民社会,并且以宏观政治体制为主。在本片综述所参考的文献研究中,有10篇文献是以宏观政治体制作为国家治理的对象进行论述的。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内涵研究的不足

  1.在当前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的文献中,缺乏整体性研究的文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对于国家治理做出了整体性的布局即顶层设计。但是当前对于国家治理的文献研究中,主要是局限于国家治理某些方面的问题的研究。通过本篇综述所参考的文献研究可以看出,学界对于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的内涵缺乏整体性的认识。

  2.在当前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内涵的文献研究中,没有对国家治理的主体做出准确、系统的界定。在本篇综述所参考的文献研究中,主要将国家治理的主体单纯界定为政府、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等。国家治理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国家治理的对象应当是整个社会。

  所以,国家治理的主体应当界定为广义的政府(包括政党、政府、人大、政协等公权力机关)、公民个人、社会(主要包括社会团体,社会企业)。在这一领域还有待学界进一步努力。

  3.在当前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的文献中,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抽象目标缺乏具体的特征性的描述。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国家的法律、制度、政策等之间的内在关系,缺乏深入研究。在本篇综述参考的文献中,多数文献提出了制度化的建设,但是却仅停留在笼统性的论述上,而对于制度的运行机制却缺乏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慧君,景维民.国家治理模式构建及应注意的若干问题.社会科学,2009(10).
  [2]张慧君.经济转型与国家治理模式演进——基于中国经验的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09(2).
  [3]唐皇凤.大国治理:中国国家治理的现实基础与主要困境.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5(6).
  [4]褚建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意.人民论坛,2013(12).
  [5]宋琳.选择性集权与国家治理转型——基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考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7).
  [6]胡惠林.国家文化治理:发展文化产业的新维度.学术月刊,2012(5).
  [7]付春.软治理:国家治理中的文化功能.甘肃理论学刊,2013(1).
  [8]杨艳,陈志强.比较视野下的国家治理与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研究,2007(2).
  [9]吴理财,杨桓.城镇化时代城乡基层治理体系重建———温州模式及其意义.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11).
  [10]丁志刚,董洪乐.政党、政党制度与现代多民族国家治理.思想战线,2013(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