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网络中政府回应存在的问题与增强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7-25 共2353字
论文摘要

  回应即回答、应答。 美国学者格罗弗·斯塔林在《公共部门管理》中提出,公共管理责任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回应。 回应意味着政府对民众对政策变革和对民众要求做出迅速反映,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我国学者何祖坤认为:政府回应,就是政府在公共管理中,对公众的需求和所提出的问题做出积极敏感的反应和回复的过程。 总的来说,回应是一个把政府承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应该通过政府和公众间的互动实现。

  一、政府回应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部门态度冷热不一
  目前我国高层部门和基层部门对网民政治参与的态度截然不同。 通过网络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已经成为了高层部门执政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高层领导重视网络信息,亲自上网了解民意。 另一方面,中央和国务院还设立专门机构,每天从网上搜集重要信息,以“互联网舆情”形式提供给领导人参考。 但是,地方的基层部门,明显对网络舆论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如基层政府部门对网上的意见和建议,或者置之不理,或者不予及时回应。

  (二)回应不及时
  以青岛植树事件为例,从 2012 年 4 月 14 日事件进入到了大众视野,到 4 月 18 日“青岛发布”的回应,青岛用了 4 天时间才作出反应,面临的舆论压力也从初始的缓慢升温到后期的微博热炒。 随着 4 月 18 号的回应,网民的质疑得到初步的解答。 但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认为在此次青岛植树事件中青岛地方政府宣传部门虽然做足了“不失语、不妄言”的最基本舆情应对动作,但是整体舆论效果不尽如人意,舆论反映效果较差, 地方政府在舆情应对中应该重视由于回应不及时、方式呆板等引发的舆论“次生灾害”。

  (三)回应方式不当
  对于公众网络参政回应的方式方法不当,是引起事态的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原因。 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是没有什么可以向公众隐瞒的,它必须通过政务信息的公开性来获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得到群众配合与合作。 一些群体事件,与政府回应不当有很大的关系。 回应渠道不畅通、不透明、缺乏权威,就会为小道消息、 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适宜的土壤和途径,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就有可能被利用。

  二、增强政府回应的对策

  (一)重视公民参与
  高效的政府回应首先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及其官员转变思想,认清政府“服务人”的角色。 政府公共部门行使公共权力主要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有效提供公共服务和为公众谋福利。 政府充分尊重公民的人格和合法权利,承认公众在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整个运行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推进公民参与政府决策过程。 其次是尊重公民参与权。 参与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对于这项权利,任何机关和个人不得侵犯。政府部门行政人员应树立尊重公民参与权的观念。 第三是正确认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性。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可以使政府获取大量信息,集思广益,增加政府决策和管理的透明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使政府的决策与管理更加符合民意和反映实际情况,从而更易推进政策的执行,增强政策执行的效能。

  (二)加快政府网站建设
  从我国启动政府上网工程以来,电子政务在我国已经实行了十多年的时间,取得了显着成效,各级政府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陆续推出了一些服务项目。 但这些网站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比如内容简单、涉及面窄、更新缓慢等,尤其是与公众交流的版块设置不足,与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水平明显不符。因此,加快网站建设已势在必行。首先加强各功能版块建设。 在信息公开方面,政府应公开政务目录,将政府公告、政策法规等分门别类的列出来并设定超链接方便用户查找;在网上办事方面,除了为个人、企业提供详细的办事指南、完整的办事流程、即时的咨询服务外,要统筹各部门的工作,及时给用户反馈信息,避免以往业务周期过长的问题。

  在互动交流平台建设方面,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善政府与公民交流的论坛等,同时积极创新,探求更好的与用户交流的方式。

  (三)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
  政府部门掌握着社会中大部分信息资源,但是由于部门利益太重,加上缺乏有效手段,这些流动不起来的信息难以通过共享增值。 信息是公民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基础。 公民通过分析获得的信息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在网络上表述出来,进而对政府行为产生影响。 政府是整个社会最大的信息资源占有者,有责任和义务提供准确、详细、及时的信息,防止公众受虚假信息的影响而出现非理性参与行为,维护有序的网络环境;同时,公民可以根据真实客观的信息更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政治参与,提高参与的效率。

  (四)完善政府回应制度
  首先,建立回应承诺制度。 回应承诺,即有问必答、有呼必应。 根据公民参与反映问题的不同,制定出相应的回应方案。其次,建立回应效率制度。“黄金四小时”原则指出政府面对舆论危机时最好在四个小时内进行回应, 把握话语权,实现正确舆论引导。 就日常网络信息而言,可以按信息重要程度,分出轻、重、缓、急,然后依不同情况区别处理。 第三,建立回应公示制度。 向社会公开对公众诉求的处理内容、程序和方法,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有利于增强政府公信力。 第四,建立回应决策制度。 不少网络群体事件的发生,与政府的独断专行,无权威部门管理或缺乏与民众的沟通协商、导致回应失误有关系。 因此,既要做到事情有确定的权威部门接手,又能使政府的决策有更多的民众参与, 更充分地反映社情民意,更合乎民众的需要,更充分地体现对民意的回应。 第五,建立回应责任制度。 回应责任制度是指法律制度或规范要求相关部门在回应公民参与中应履行和承担的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 它可以提高各级各类官员的责任感,促使他们不断地了解事件的发展变化。 本着回应公众的要求、关心公共利益的精神,适时做出恰当决策。 第六,建立回应监督制度。 实行监督可以更好地促进政府回应。 对网上公民参与的政府回应情况进行监督,除立法机构监督、行政机构监督等行政系统内的监督外,还需要引入行政系统外的监督,最重要的就是赋予公民实质的监督权。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