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宏观调控被放在了关键的位置,而财政经济监督作为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调控手段,在财政体系中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升级,财政经济监督亦面临着新的发展需求,在新起点与新形势下,财政管理工作需不断拓展新思路,顺应发展形势,准确掌握财政工作的定位。在我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中,坚决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应对发展过程中涌现的各类问题与矛盾的主要解决途径,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与应用,要想实现我国经济的科学与可持续性发展,推动财政经济监督的创新与改革,促进财政经济监督效能的充分发挥,致力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必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来开展有关财政经济监督的研究。
一、科学发展观对于财政经济监督的重大意义
财政政策始终是公共政策的焦点,在新的发展背景下,财政工作自然被赋予了新的发展内涵。创新财政经济监督工作,既是新形势下党与广大群众对于财政管理工作的新期望,亦是财政体系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平台与机遇。
财政经济管理作为政府对于财经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积极贯彻并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财政工作的导向作用,尤其在编制新财政政策的刺激方案与新财政政策的实践过程中,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并以此为指导,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各项理念并据实进行理性分析,可引导财政经济监督工作正确应对各类问题与矛盾,充分发挥财政经济监督的宏观调控作用。财政监督作为财政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能,其职责具有较高的使命感,从事财政监督工作的单位与人员应清楚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面临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财政经济管理体系需转变就财政论财政的陈旧模式,大胆破除传统的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树立“跳出财政看财政、转变观念抓落实”的新理念,推动财政工作迈向更高的台阶,积极探寻财政部门为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财力保障的新思路与新举措,提高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增强财政工作的忧患意识、大局意识、争先意识和实干意识,凸显财政经济管理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现阶段,我国的财政监督工作仍存有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职能不清、管理方式陈旧等问题,财政监督体制面临着变革需求,财政监督的创新与改革工作也受到了各方的关注与支持,因而财政监督的地位备受重视,监督职能的范围也得到了扩大,财政经济监督发展形势大好。但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的财政监督工作水平与科学发展观目标相比,仍存在监督职能未充分发挥,监督体系尚待完善,监督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等不足。所以,要想财政监督工作实现更深层次的发展,从整体上提升财政的监管效能,就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求,不断加深科学发展观对于深化财政监督改革重要性的认识,致力于实现财政监督在保障政策法令方面的执行力,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维护经济秩序等方面的科学性、规范性的职能管理,不断提高财政监督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判断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与此同时,还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创新思想,深刻查找思想观念上存在的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体制机制上存在的羁绊障碍,把握财政监督工作的正确方向,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全力提升财政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科学发展观下的财政经济监督新举措
(一)准确把握财政所“角色定位”,创新财政监督方式
将财政监督定位于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财政整体运行中的控制环节,将原本突击式、事后纠正型的财政监督模式转变为日常化、事前事中全方位管理型的财政监督模式;转变思路,紧扣财政主体的业务思想路线来安排监督工作,在财政目标定位上,由侧重事后纠查向预测性纠偏转变;业务监督流程由单环节、具体事项的监督转向多环节、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调整监督重点,将重心置于加强预算管理、监督预算执行上,适当弱化对于具体财务收支状况的监督与控制;监督环节需涵盖财政整体收支活动,重点放在源头监管上,重视关口前移,重视支出管理;监管方式上,适当减少单个项目的集中性检查,突出预警、分析、调查等非现场监督,扩充职能覆盖面,以便于更好地发挥监管职能。
科学规范的财政监督方式乃财政监督体系持续健康运行的保障。我国现阶段的财政监管方式陈旧而单一,监督重心不当,亟待将事后纠错的财政监督制度转变为全过程的监督方式,成立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评价分析的整体监督模式。事前监督侧重于财政经济行为的合法性审核,以利于尽早发现风险因子,将其遏制在始发阶段,促进经济行为按预定轨迹发展;事中监督可对财政收支的明细进行追踪,问题出现后及时予以纠正,保证财政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事后分析评价也是极为重要的,有利于对监督过程中违法乱纪行为进行披露与查办,实现违法必究。另外,针对财政监督中的薄弱环节可酌情辅以专项检查,实践中可将集中性监督与经常性监督进行结合,使其各展所长,逐步形成的预测、纠正、分析于一体的监督体系,打造过程严谨的财政经济监督体系。
(二)财政经济监督的信息化
要想实现财政监督控制流程的信息化,其关键就是流程再造,数据信息为基础。当前,既要积极进行监管流程的设计,也要做好各方面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为后续财政监督业务的转型打好基础。信息覆盖面涵盖我国基层财政的经济信息,通过召开会议、发放调查问卷、基层走访、对监管台账进行整理等形式来对所在地区的经济情况进行调查与信息采集,另外,应建立财政监管信息平台,将辖区内的财政税收政策的执行情况、财政资金的管理情况、当地经济情况等方面纳入其中,以便于为财政监管工作提供支撑;应包含中央财政资金的拨付与使用情况的信息。要求各地方财政部门定期反馈中央财政资金预算的到位、执行情况,全面掌握资金的动向,以利于建立起持续性动态监控体系,及时而全面地了解财政预算、资产等财务事项的数据信息,通过对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来实现动态监管服务,不断提升财务经济监管水平。重视财税库银的信息采集,建设财税库银的横向联网系统,为税收收入的征缴、入库、退库、更正、对账等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服务,对于深化改善缴费服务质量,提升资金安全保障,提高资金运转与使用效率,建立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强化财政监管队伍的能力储备
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的财政监管队伍对于财政主体业务的转型与监管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财政主体业务需要高素质的人员队伍来落实,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准备:提升财政监管队伍的行政能力,今后财政业务转型后,树立良好财政监管机关形象极有必要,我们必须提高队伍的依法行政能力,强化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实现政务透明、政务公开;加强法律法规的约束,强化规范管理与质量控制;提升实干能力,积极进行业务转型与职能创新的研究,总结工作经验;通过积极的学习、实践、锻炼,使每个人都尽快成为财政工作的行家里手,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号召全体财政人员以提效能、促发展为目标,全身心投入到思想大讨论活动中,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来行使财政监管工作。
三、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进一步强化对重大财税政策与保障民生措施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财政监督检查的职能效应,就必须不断规范财政监督与管理工作,深入学习并理解科学发展观,并以此作为财政经济监督的指导思想,做好财政监督的角色定位,改革财政监管模式,完善人员队伍建设,以此促进财务监管工作的持续性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