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与展望
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正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工作、生活方式,我国也迅速成为全球电子商务大国之一。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传统的应用和服务都应可以通过网络改变,如果互联网没有改变的内容,就说明机遇与挑战同在,预示着想死给予的前提下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传统媒体广告加互联网延伸出谷歌;传统热闹的集市加互联网延伸出易趣;传统商城加互联网延伸出亚马逊;传统金融银行加互联网延伸出余额宝;传统的婚姻介绍加互联网延伸出百合网。新交易形式的特异性导致它独特的管理结构。现在平台化管理的运行已经累计了众多的数据信息,汇报于政府后,相信不久就会理出这种新方式的正确监管模式思路。
我们需要坚持不断的革新,坚定公开透明的管理方式和树立道德文明体系,要懂得主动探究新方法,灵活转换思路,在尚不明了的大路上积极探索的决心,从能从迷雾中走出,实现网络文明的建设和网络购物新方式的完善监管和最终普及。积极发展第三方治理和自律,增加拓宽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道路,破除封闭式管理模式,加强对道德文明的重视,相信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是及其乐观的。
本文在电子商务欺诈治理模式研究中对欺诈所形成的原因较为深入,对治理的方式和途径给出一些举措,并就欺诈治理的模式导出个人的思路,但总体上还是只是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这些工作也还处于探索阶段,有许多方面还有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与本文关系密切的相关的研究展望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实名目前已经变为鸡肋一般的角色。如果弃之不顾,则多种管理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但是一旦实施,民众的抵抗也是可以预料的。《电子签名法》至今 14 年有余在消费者层面到底该怎么应用才是好,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在电子商务交易中大多数额较小的情况下,如果有矛盾出现,就采取官方资源进行遏制,对于社会体系是承重的负担,但是如果不动用官方资源,这种矛盾依旧得不到解决,会使得民众的群益收到损害,这一微观层面出现的问题都有理论研究的价值。
三、如何对公民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立足从娃娃抓起很有现实意义。但现在包括政府在内只是冷冷淡淡,的没有具体的行动方案。这些年来公民的道德素质不容乐观,这是今后重点探讨的问题四、如何有效地规范电子商务跨境(外)交易行为是当今电子商务领域一大难题,组织这一课题的研究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 阿拉木斯.讨论关于中国电子商务立法的五种说法[EB/OL].中国电子商务法律网,2003-06-08.
[2] 柴跃廷.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战略与对策[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7(3).
[3] 丁韶年.中国电子商务信用系统建设的政策建议[J].电子商务世界,2004(4).
[4] 戴凤弟.电子商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 电子商务诚信问题及其策略[EB/OL].
[6] 方真.电子商务必须完善诚信机制[J].中国电子商务,2004(2).
[7] 方真.电子商务必须完善诚信机制[J].中国电子商务,2008(1).
[8] 胡宁生.公共政策执行中公众参与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1999(12).
[9] 何精华.网络空间的政府治理——电子治理前沿问题研究(第一版)[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10] 立刚.社会诚信缺失对电子商务的影响及对策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5(1).
[11] 罗意欢.电子商务犯罪司法实践情况调查与预防建议[J] 信息网络安全,2010(8).
[12] 梁露.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13] 刘珂尘.诚信,中国电子商务的前途[J].电子商务世界,2007(6).
[14] 刘延.欺诈犯罪原理探究[J].法学家,2000 (6).
[15] 刘友华.论网络诈骗及预防对策[J].信息网络安全,2008(1).
[16] 刘亚.论网络诚信缺失的根源及治理[J].网络天地,2010(7).
[17] 刘雅政.电子商务中的诚信缺失及对策[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8(2).
[18] 李文燕.计算机犯罪研究(第一版)[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
[19] 李继尊.论互联网对社会变革的深刻影响及其治理[J].商业时代,206(21).
[20] 彭远春.论电子商务犯罪的刑事法预防[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21] 皮勇.电子商务领域犯罪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22] 潘勇.网络欺诈规制:理论模型与实践意义[J].情报杂志,2005(12).
[23] 戚兆川,杜茂宝.论电子商务诚信体系的建设[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15).
[24] 秦绪栋. 网络诈骗规则问题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06(5).
[25] 书苏婕,素仙.社会诚信缺失对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安全问题[J].大众科技,2004(2).
[26] 史文崇.电子商务中的网络欺诈及防范[J].商场现代化,2008(7).
[27] 孙海亮.对网络主体的道德行为失范的成因分析[J].学术交流,2006(9).
[28] 泰成德.电子商务法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9] 王鑫.电子商务安全[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
[30] “网络欺诈”的四大典型骗术[J].计算机安全,2003(1).
[31] 王振海等.新视角下的政治:关于社区政治发展的专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社,1995.
[32] 徐林.网络购物欺诈行为博弈分析[J].山西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7(2).
[33] 向良云.电子治理的主体选择,网络治理结构[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5).
[34] 向海龙.浅析电子商务欺诈犯罪的治理与防范[J].信息网络安全,2009(11).
[35] 叶依如,叶晰.浅析电子商务诚信体系的构建与实现[J].商场现代化,2007(1).
[36] 袁中国.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的变化趋势[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6).
[37] 杨楠.网上交易频繁遭遇欺诈,拯救诚信先筑牢思想防线[EB/OL].东方网,2003-08-18.
[38] 姚婧.网络社会的诚信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5).
[39] 杨克平.大学生网络文明的缺失及重构[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8(6).
[40] 于志刚.电子商务犯罪的法律对策[M].王利明主编.电子商务法研究[A].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41] 张华鸣,蓝若宇.电子商务教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42] 张凤,张平.电子商务诚信机制建立与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6(8)
[43] 张玉玲.社会诚信建设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44] 郑挚.电子商务诚信缺失探究[J].北方经贸,2007(11).
[45] 刘珂尘.诚信,中国电子商务的前途[J].电子商务世界,2004(12).
[46] 中国消费者协会.2009 年第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J]..中国防伪报道.2010(3)
[47] 钟瑛,刘瑛.中国互联网管理与体制创新[M].北京: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
[48] 郑忠玉.网络社会的概念辨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4(1).
[49] 曾凡斌.互联网的“实名制”与虚拟社区的“治理”[J].云南社会科学,2006(6).
[50] 邹东升.网络管制政策与网络治理[J].求索,2007(7).
[51] Albert M E-Buyer Beware: Why Online Auction Fraud Shouldbe Regulated 2002(4).
[52] Keser C Trust and Reputation Building in Ecommerce, online at 2004.
[53] ResnickP. Zeckhauser R Trust among strangers in InternetTransactions:Empirical Analysis ofeBay's Reputation system 2002.
[54] Fox William F, Luna LEAnn, Murray Matthew N. The SSTP and Technology: Implications for theFuture of the Sales Tax[J].NATIONAL TAX JOURNAL,2008:823-841[55] Ballard Charles L,Lee Jaimin.Internet purchases,cross-border shopping,and sales taxes[J].NATIONALTAX JOURNAL,2007:711-725
[56] Alm James,Melnik Mikhail I.DO EBAY SELLERS COMPLY WITH STATE SALESTAXES ?[J].NATIONNAL TAX JOURNAL,2008:823-841.
致 谢
在论文最后一稿完成之际,既有结束学业的喜悦,另一方面为论文的粗浅与不足而倍感不安。真正意义上我国电子商务欺诈产生时间还不长,有关治理模式的研究我国也刚刚起步,其成果主要集中于电子商务欺诈表象的研究与探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互联网不断植入人们生活之中,针对电子商务欺诈行为不断蔓延,现实背景要求我们探索一种适合中国特色的欺诈治理模式,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我在毕业论文的选题时,选择了这一主题。本文的水平绝不敢奢望能够对我国电子商务欺诈治理研究工作有所借鉴,但如果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作用,引起学界对我所研究的内容有一定的关注,那将是我最大的心愿。
论文写作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面对浩如烟海的材料与书籍,更为显出我的才疏学浅。但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好导师——黄显中老师,特别要感谢我的导师黄显中教授。十分感谢他的耐心指导、答疑解惑。当初,我中国论文题目的时候把握不大,是他背后的鼓励,我才坚定了研究的信心。他的博识和深厚的学术功底,还有严谨的治学作风,让我受益非浅。这将是我今后事业与学术发展道路上的楷模与路标。同时也还要感谢同门的师兄与师妹们,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我以许多鼓励和帮助。回想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虽有不易,却让我变得更为成熟,经历了思考和沉淀,也更加深切地体会了管理学的精髓和意义,因此倍感珍惜。
最后,我要感谢一直陪伴我的父母和爱人,每当我面临困难挫折的时候,他们都一直在我的身旁为我加油鼓劲;每当我面临重大选择的时候,他们都站在我的角度给我建议和帮助。无论我的选择是如何,他们也都充分的相信我,无条件的支持我。他们一直是我前进的动力,也永远是我可以依靠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