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与调控机制理论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4-25 共506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广德县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探究 
【第一章】农村土地资源流转体制探析绪论 
【第二章】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与调控机制理论分析 
【第三章】广德县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中的问题及原因 
【第四章】广德县土地流转的两种机制的对比分析 
【第五章】完善广德县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建议 
【参考文献】农村土地流转的调控体系研究参考文献


  第二章 理论分析

  第一节 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就是指通过市场机制来对农村土地及农村土地的经营权进行有偿和有期限的的流动。在保持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和不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进行剥离。

  一、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的构成要素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即承包人(个人或集体)因从事农业生产而对归农村集体或者国家所有的农村土地进行承包使用、并获得合法收益的权利。其主要特征是:

  第一,承包经营权的客体专指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国家所有的农村土地,包括林地,山地,草地,湖泊等等当农民集体内部的成员承包集体所有的土地时,只需要农户与集体拟定承包合同;而当农民集体外部的成员承包本集体所有的土地时,根据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必须经过村民会议的讨论决定,得到村民会议 2/3 及以上的成员或者 2/3 以上的村民代表同意,还要的得到乡(镇)政府的审核。

  第二,承包经营权是对归集体经济组织和国家所有的农村土地进行经营并获得相应收益的权利。承包人有权对土地进行独立经营和使用,并且不应受到其他外界的干扰,包括集体经济组织在内。但是承包人获得的土地经营收益中,有一部分是需要上交给发包方的,现阶段主要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第三,承包经营权仅仅是一定期限内的。在国家规定的期限内,如果要对部分土地的承包经营年限进行变更,必须交由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讨论,并且需要告知到乡(镇)政府,然后土地管理部门对此加以审核。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在承包农村土地时,必须在承包合同中对承包期限清楚注明。该期限虽然由当事人在承包合同中加以约定,但也可以根据经营项目的特殊情况,适当调整承包经营的期限(二)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主体

  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有发包方、承包方和受让方。

  1.发包方

  在现阶段,村集体经济组织即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发包方。国家宪法规定,中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所以农村土地在原则上应当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2.承包方

  即农村土地的流出方,是从本村(组)承包土地的农户,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流转和流转的方式。

  3.受让方

  即农村土地的流入方,这里受让方既可以指承包土地的农户,也可以指符合国家土地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的组织或者个人,例如种粮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等。

  (三)土地流转的供给与需求

  根据市场经济理论,价格与供求关系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当市场上的商品的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商品的价格就会呈下降趋势;当市场上商品的供给量小于需求量时,价格随之上涨。当前我国土地市场上对农村土地的需求主要有四个特点:市场需求量上升;需求目的种类繁多;属于不可替代的商品;在很大程度上受投资状况的影响。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和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因此当前土地流转市场上的土地供求状况处于不平衡的状态。

  (四)土地流转的价格

  土地的流转价格客观的反映着当前市场上土地的供求状况,甚至可以说土地的价格才是土地市场的核心要素。价格机制的作用在于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市场上的各个经营主体之间进行合理流动,根据市场上的需求进行有效配置,使得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二、市场机制运行的条件

  (一)经济条件

  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人口数量众多,造成地少人多的现象,而且存在着地区分布不平衡的现象。近年来,我国的工商业、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由此带来的现象就是许多农民为了提高收入,改善自身的生活水平,纷纷选择外出务工。

  因此就出现了农民分化和农村分工。部分农民选择从事第二或者第三产业,而部分农民选择继续耕种土地。而实践证明,只有选择规模化经营或者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第一产业才能为农民带来更高的收入。而对农村土地进行流转可以有效的促进农业规模化的发展。

  (二)政策条件

  根据我国现有的经济体制,资源配置中还是由市场来发挥主要作用,而宏观调控机制主要针对市场失灵的地方。相应的在农村土地流转中,也应当主要由市场机制来配置。

  第二节 农村土地流转的政府调控机制

  一、政府调控机制的构成要素

  政府调控体制是指国家为了保证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而对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进行综合调控的系统。政府调控机制的主体是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手段则包括了财金机制、法律机制、监管机制、信息机制等等。

  (一)主体

  顾名思义,政府调控机制的主体是政府。这里的“政府”一词既包涵了中央政府也涵盖了地方政府层面。中央负责确定土地流转的大方针和大方向。地方政府的则负责根据中央政府拟定的大方针和大方向上,来具体操作本地区的土地流转工作。

  (二)主要手段

  1.规划机制

  规划机制指的是制定、实施规划以及对规划的成效进行评估和监管的有机系统。土地规划机制的功能主要在于,在科学发展观方针的指导下,遵循未来性、持续性、有效性等原则,系统的、规范的制定出本区域内部的土地利用规划。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要突出的重点是在与国家整体土地利用规划相一致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土地流转市场中供给与需求状况,拟定土地发展规划。

  2.财金机制

  所谓的财金机制就是财政金融分工协作联动。扩张性(紧缩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监督系统。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政府为对土地流转市场活动产生影响,增加或减少对土地流转上的财政支持或者通过改变社会保障水平、收入分配等多种手段;其二,国家通过减少或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对土地流转的信贷供给从而影响有关土地流转的经济政策。不论是财政政策还是金融政策,都是通过紧缩性或者扩张性的政策来使土地流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3.法律机制

  法律机制是指政府利用经济法律规范和法律制裁等手段来调控土地流转市场中的经济活动。法律机制以国家法律为依据,因此其具有其他机制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如,震慑力高、不易变动性等等。

  4.监管机制

  监管机制主要针对土地流转市场中的市场主体及其经济活动,其主要由经济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市场监督等构成。其主要作用在于将土地流转市场中的违法行为扼杀在于摇篮之中,从而保障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许多专家和学者将监管机制誉为保障土地流转市场健康快速发展的“钢铁长城”.

  5.信息机制

  土地流转政府调控机制中的信息机制是指政府对土地流转市场中的相关信息的采集、整合以及通报机制。信息机制的作用在于使土地流转市场中的各个市场主体能够及时有效的了解到相关市场信息,从而做出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决策。信息的畅通是决策科学性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信息机制被视作政府调控各要素机制的“纽带”.

  (三)对象

  这里的对象即参与到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中的市场主体。这里的经营主体既可以是承包方,也可以是受让方。总之凡是属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范围内的经营主体,都受到政府调控机制的影响。

  二、政府调控机制的作用方式

  (一)规划管理机制与计划管理机制

  农村土地流转的规划管理机制是指管理者根据本区域内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对照农村土地流转的用途变更情况,判断具体地块的用途变更和区域农业用途变更的总量、结构等是否符合规划要求,并决定是否允许变更。而土地利用规划则是利用规划管理机制来实现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的手段之一首先,农地规划管理机制可以控制农村土地转用规模与范围。规划管理机制对农村土地转用规模加以控制的主要手段是农用地转用审批。对于未办理、未通过审批而私自将农用地进行转用的违法行为应当及时的加以纠正,对于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法律责任。

  其次,农地规划管理机制可以控制农用地内部流转。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不仅对于农业用地变更为非农用地有着严格的规定和限制,同样对农用地内部流转也有着严格的规定。例如,禁止随意将基本农田转用为其他农用地,如退耕还林、围田造湖等等。利用规划管理机制,农村土地管理部门可以监控农用地的内部流转情况,对违反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内部流转行为及时的发现并限期改正。

  (二)信息管理机制

  农地流转信息管理机制是指政府管理部门对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来的土地的相关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并及时的向参与到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中的各个经营主体进行通报的机制。信息管理机制的作用在于通过向外公布农村土地的流转信息,加速信息的传播。信息管理机制主要包括搜集机制、处理机制、保存机制等等。

  (三)税收调节机制

  农村土地流转的税收调节机制即政府部门运用各种税收手段来对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中参与者的收益的进行调节的机制。从定义中可以看出,税收调节机制不仅能够实现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作用,亦能起到抑制作用。当农地流转过热时,政府就会征收流转税来加以抑制;当流转发展缓慢时,则可以降低税率来刺激。

  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调整其他种类的税收来间接的实现刺激或抑制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的目标,如通过提高农业的经营收益来刺激对土地需求,从而加速农村土地的流转。

  三、政府调控机制的运行环境

  (一)土地资源配置由中央政府的统一计划进行

  在农村土地流转中,政府调控机制要想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的前提条件就是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必须由中央政府的统一计划进行。但这并不意味着全国所有区域的农村土地资源的配置规划都是千篇一律。中央政府的统一规划只是对全国农村土地资源的配置设置一个大的方向,具体方式则应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情况来进行规划。我国的农村土地归集体和国家所有,国家有权对土地资源的的合理配置进行规划。

  (二)有力的财政和金融支持

  目前阶段,政府调控机制干预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财政和金融联动手段。因此,有力的财政和金融支持是政府调控机制发挥作用的强力保障。有了强力的财政和金融支持,政府调控机制就能通过财政手段和金融手段来刺激或者抑制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上的土地资源流动,对市场上的经营主体的决策产生影响。

  (三)完善的法律和制度

  只有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各级政府在政府调控机制中才能做到凡事有法可依。这既保证了政府调控手段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也会增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中经营主体对政府调控手段的服从性,确保政府调控机制的有效运行。

  第三节 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机制的理论比较

  通过上面对两种机制的构成要素、运行条件等内容的分析,可以对二者进行一个宏观层面上的比较。

  一、适用条件

  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主要条件主要包括

    (一)规范的市场主体

  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市场主体主要是指农户以及农业组织和农业企业等等。

  当这些经营主体能够在法律的规范下有序的从事有关农村土地流转的活动,市场机制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完善的市场体系

  这里的市场体系包括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土地商品市场等等。

  (三)规范的市场运行规则

  即大量保护和维护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

  相比之下,政府调控体系主要是为了应对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调控体制的不足。由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也会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因此当在市场机制的失灵区域内,必须要利用政府调控机制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二、作用

  (一)市场机制的作用

  1.交换作用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不仅为市场主体提供交换土地经营权的场所,还通过等价交换的方式实现土地经营权在市场主体之间的让渡和转移,从而实现土地经营权的交换。

  2.反馈功能

  市场机制将农村土地经营权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相关经济信息及时、有效的反馈给市场主体。这些市场交换信息一方面能够为市场主体做出科学决策提供有效的帮助,还能为政府调控机制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二)政府调控机制的作用

  1.引导作用

  政府调控机制在农地流转中起到指引、助力作用。首先,各级人民政府通过各种现代传播手段,对相关政策进行推广,让农村居民加深对农地流转的认知;其次,通过制定农业区域发展规划,分类制定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方案等措施来引导农村土地流转有序流转;最后,通过树立农村土地流转典型,以典型来带动整个农村土地流转全局的全方位、快速度、高质量发展。

  2.管理作用

  宏观调控机制的管理作用通过对土地流转网络信息库的管理体现出来。宏观调控机制能够利用基层政府的职能发挥,快速有效的收集到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并及时向市场发布。最后,宏观调控机制的管理作用亦可以在对土地流转合同的监督管理上体现出来。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