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农地治理中农民权益保护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4-16 共750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农地整治项目区的农民诉求探析
  【第一章】农地整治过程中农民权益诉求研究绪论
  【第二章】农地整治背景下农民权益诉求理论基础
  【第三章】农地整治中农民权益诉求描述性分析
  【第四章】农地整治运动中农民权益诉求的计量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农地治理中农民权益保护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5研究结论及讨论
  
  5.1研究结论及政策启示

  
  (1)在农地整治过程中,农民最看重的是经济权益诉求,其次为政治权益诉求,再次为社会文化权益诉求,最后为生态环境权益诉求。在经济权益诉求中,农民最看重的是农产品产量的提高,接下来依次为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更高农地转出收入的获得、经济损失补偿的获得和劳动报酬的获得。在政治权益诉求中,农民最看重的是农地整治项目信息公开,其后依次为项目民主决策、项目民主监督、项目民主管理。在社会文化权益诉求中,农民最看重的是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其后依次为构建和谐农村社区、提升农民在农村社区的地位和价值。在生态环境权益诉求中,农民最看重的改善村庄内部生活环境,其后依次为保护农业生产环境、节约土地资源、节约水资源。
  
  (2)目前已经实施的农地整治项目对农民权益诉求的响应情况不太理想。就经济权益而言,农民对农地整治过程中获得工资性收入的满意度较高,对农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提高农产品产量、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满意程度一般,对农地整治项目实施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获得更高农地出租收入、获得经济损失补偿的满意程度较低。就政治权益而言,农民对农地整治项目的信息及政策公开、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情况的满意程度普遍较低。就社会文化权益而言,农民对农地整治项目实施在构建和谐农村社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升农民在农村社会的地位和价值等方面的满意程度普遍较低。就生态环境权益而言,农民对目前农地整治项目实施在改善村庄内部环境、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方面的满意度较高,对目前农地整治项目实施在节约水土资源方面的满意程度较低。
  
  (3)总体而言,在农地整治过程中农民权益诉求的实现程度等级较低。其中,农民经济权益诉求的实现程度等级为一般,政治权益诉求的实现程度等级为较低,农民社会文化权益诉求的实现程度等级为一般,农民生态环境权益诉求的实现程度等级为一般。影响农地整治过程中农民权益诉求实现程度的首要因素是政治权益诉求,同时,社会文化权益诉求、生态环境权益诉求、经济权益诉求也是阻碍农民权益诉求实现的因素。从障碍因子的角度来看,影响农民权益诉求实现程度障碍度排名前五的因子依次是民主监督、项目民主管理、项目民主决策、项目信息公开、提升农民在农村社区的地位与价值。
  
  因此,应采取如下政策建议:(1)在农地整治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并保护农民的经济权益,而且要尊重并保护农民的政治权益、社会文化权益和生态环境权益。要根据农民各方面的权益诉求及其差异,因时因地确定农地整治的方向、内容及重点,促进农地整治事业健康、持续发展。(2)要保障农民在农地整治过程中的权益,首先是保障农民的政治权益,其次是保障农民的经济权益、社会文化权益和生态环境权益。具体措施如下:切实执行农地整治项目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完善农地整治项目农民全程参与机制,提高农地整治项目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的程度和水平;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将农地整治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和谐农村社区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5.2讨论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一点工作,但在以下方面仍存在不足:
  
  (1)调查区域的代表性还需增强。由于时间、精力和资源的限制,本文只选取湖南省、湖北省部分县(市、区)的农地整治项目区作为调查区域,所得到的农民权益诉求的研究结论是否适应于其它地区,还需在扩大研究区域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探讨。
  
  (2)农户类型比较分析还需加强。农户分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而且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而逐渐增强。本文将农地整治项目区的农民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农民的权益诉求,并未探讨不同类型农民的权益诉求及其实现程度。因此,今后还需对此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曹艳。农民权益缺失透视及政策选择和制度供给[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2);11-18.
  
  2.常潞炜。论我国农民权益保护[D].开封:河南大学图书馆,2010.
  
  3.陈百明,张凤荣。我国土地利用研究的发展态势与重点领域[J].地理研究,2011,30(1):1-9.
  
  4.陈宏辉,贾生华。企业利益相关者三维分类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4(4):80-90.
  
  5.陈叶兰。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18-22.
  
  6.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53.
  
  7.邓凌云,张楠。日本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制度设计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07:62-66+94.
  
  8.丁 红 梅。土地整治整村推进现状探析--以安徽省全椒县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05:53-56.
  
  9.丁宇,丰红星,陈玉兰。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开放式创新模式: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以新疆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例[J].科技与经济,2014,06:17-21.
  
  10.高明秀。农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及其模式创新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
  
  11.高向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土地科学,2011,25(3):4-8.
  
  12.高绪海。当代失地农民权益诉求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3.
  
  13.顾绍梅。基层政府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方式探析[J].中州学刊,2010(1):125-128.
  
  14.郭金辉。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J].宏观形势,2009,6:83-84.
  
  15.宫敏燕,门忠民。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权益的保障[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28-31.
  
  16.贺保华,城中村拆迁居民利益表达方式的研究--以汾阳市南关区为例[D].太原:山西大学,2012.
  
  17.贺鲲鹏,吕红娇。论农村农地整治中农民权益的保障[J].农业经济,2011:81-82.
  
  18.胡乐明。我国农民权益保护状况及改进路径[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33(5):51-56.
  
  19.侯健。宪政视野下利益表达机制建设[J].求是学刊,2009(5):78-83.
  
  20.洪土林,王艳华。试论农地整治与“三农”问题[[J].广东土地科学。2011,10(5):40- 42
  
  21.胡乐明。我国农民权益保护状况及改进路径[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9):51-56.
  
  22.胡小芳,严金明,陈子雄等。关于农地整治项目规划实施的状况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增刊1):169-171.
  
  23.黄廷安。农民权益诉求表达障碍及其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994-5995.
  
  24.纪昌品,陈荣清,邹莉。从现行农地制度的缺陷看农民权益的保障问题[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6): 132-
  
  25.贾文涛。张中帆。德国土地整理借鉴[J].资源产业,2005,7(2):77-83.
  
  26.贾生华,陈宏辉。利益相关者的界定方法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24(5):13-18.
  
  27.姜爱林,姜志德。论农地整治概念的科学界定[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1) :1-4.
  
  28.蒋国河。试论新时期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健全与完善[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0,01:71-73+84.
  
  29.孔新双。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农民工社会保障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30.李玲玲,李长健。农村社区发展推动农民权益保护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09-117.
  
  31.李俊。我国信访制度的成本收益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5(5):58-63.
  
  32.李庆强。农民参与农地整治的程序设计[J].中国土地,2011,6:13-14.
  
  33.李伟,刘磊,李长健。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民权益保护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3(6):95-100.
  
  34.李斯敏,臧俊梅。农地整治中农民权益保保障问题研究[J].广东土地科学,2014,13(1):14-19.
  
  35.李文炜。农业环境问题的行为基础与治理机制创新[D].西南大学,2012.
  
  36.刘安华。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困境与出路[J].安徽农业科学,2010,(20):10916.
  
  37.刘飞。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农村市场主体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
  
  38.刘海藩,侯树栋,唐铁汉等。领导全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1:77-92.
  
  39.刘建明。和谐社会条件下我国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研究[J].理论探讨,2009(6):26-29.
  
  40.刘诗白,邹广严。新世纪企业家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0:2554.
  
  41.刘向东。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农地整治项目共同治理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图书馆,2011.
  
  42.刘祖云。社会分层的若干理论问题新探[J].江汉论坛,2002(9):89-93.
  
  43.李淑英。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中的企业社会责任[J].教学与研究,2010,06:44-50.
  
  44.李韶杰,万桃涛。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权益保障问题探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4):42-43.
  
  45.梁铁中。城市拆迁与弱势群体权益保护[J].中州学刊,2006(6):110-112.
  
  46.鲁春阳,文枫,杨庆媛等。基于改进TOPSIS法的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一以重庆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1,33(3):535-541.
  
  47.马国勇,陈红。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生态经济,2014,04:33-36+49.
  
  48.马文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中农民利益保障研究[D].江西:江西农业大学,2012:35.
  
  49.宁骚,孔祥利。城市拆迁决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困境及其突破--对S商店拆迁中公民参与的个案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9-14.
  
  50.彭小兵,范美。城市拆迁中被拆迁人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J].经济体制改革,2009( 2): 139-143.
  
  51.彭小兵,巩辉,田亭。社会组织在化解城市拆迁矛盾中的作用研究--基于利益博弈的架构。[J].城市发展研究,2010(4)。69-77.
  
  52.渠霓,龚健。基本农田农地整治规划设计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299-6301.
  
  53.宋才发。西部民主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土地权益的法律保障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0.
  
  54.孙玉杰。国外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理论与实践[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0(3):81-90.
  
  55.汪文雄,杨钢桥,李进涛。农户参与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0,03:42-47.
  
  56.王春福。构建和谐社会与完善利益表达机制[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3):19-24.
  
  57.王春福,论科学民主决策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J].求实,2006(4):63-66.
  
  58.王金红,黄振辉。制度供给与行为选择的背离-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利益表达行为的实证分析[J].经济社会,2008(3):60-76.
  
  59.王军,余莉,罗明。农地整治研究综述[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2):8-11.
  
  60.王邻孟。土地制度变革中俄罗斯的土地整理[J].中国土地科学,1997,11(1):66-70.
  
  61.王世超。失地农民利益的诉求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62.王文祥。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图书馆,2009.
  
  63.王欣。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权益保护问题[J].攀登。2007(8):20-23
  
  64.王勇。城市化进程中王郁。日本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J].人文地理。2006,90(4):34-37
  
  65.王世超。失地农民利益的诉求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66.文枫,杨庆媛,鲁春阳等。土地整理公众参与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5):10-13.
  
  67.文高辉,杨钢桥,李文静等。基于农民视角的农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及其障碍因子诊断--以湖北省毛嘴等三个项目为例[J].资源科学,2014,36(1):26-34.
  
  68.吴次芳,费罗成,叶艳妹。农地整治发展的理论视野、理性范式和战略路径[J].经济地理。2011,31(10):1718- 1722.
  
  69.吴九兴。农地整治项目农民参与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70.吴九兴,杨钢桥。农地整治项目实施中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现状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17-124.
  
  71.吴诗嫚。农地整治过程中利益协调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4.
  
  72.吴志刚。基本权利: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新视角[J].中国土地科学,2012,26(11):9-14,39.
  
  73.伍争荣,唐柯。西方国家集体谈判制度及其借鉴意义[J].商业时代,2007(3):67-68.
  
  74.邱云生。农民工权益缺失的表现形式及成因探析[J].天府新论,2006,S2:35-36.
  
  75.RDI(美国农村发展研究所)。征地制度改革与农民土地权利。中国农民权益保护[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76.田玉福。德国土地整理经验及其对我国土地整治发展的启示[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4,01:110-114.
  
  77.熊衍仁,谭丰华,易冰源。农村农地整治过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问题浅探[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3):273-276.
  
  78.徐绍史,切实搞好土地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J].中国土地。2011(10):1
  
  79.薛晓明。社会分层理论与弱势群体问题研究[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4,24(1):41-43.
  
  80.谢雪群。农地整治过程中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学,2013.1
  
  81.谢雪群,杨钢桥,赵微。农地整治过程中农民权益诉求--来自湖北省部分市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5(6):45-52,57.
  
  82.杨瑞龙,周业安。论转轨时期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战略的选择[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7(6):5-11.
  
  83.杨瑞龙,周业安。论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企业共同治理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1998(1):38-45.
  
  84.杨瑞龙,杨其静。专用性、专有性与企业制度[J].经济研究,2001(3):3-11.
  
  85.杨阳。试论我国农民权益保护制度的完善[J].中国农业信息,2013,19:142.
  
  86.余忠萍,张元珺。土地整治中农民权益保护问题分析-以安徽省全椒县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31(5):49-52
  
  87.袁金辉。和谐社会视角下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研究[J].理论探讨。2010(1):28-31.
  
  88.袁中友。杜继风。日本土地整治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国土资源情报,2012,(3):15-19.
  
  89.郧文聚。根本性变革-质的飞跃[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6-5第5版。
  
  90.赵国庆。土地征收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J].济南:山东农业大学,2010.
  
  91.赵建宁,洪土林。我国农地整治公众参与现状分析[J],2010,22(4):204-206.
  
  92.赵念念。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11:55-56.
  
  93.赵媛。我国社会利益群体的现状及冲突化解[J].党政干部学刊,2010(8):25-26.
  
  94.张俊凤。农村农地整治对“新三农”问题的效应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2):144-148.
  
  95.郑涛。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诉求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96.郑涛。论我国失地农民经济权益诉求构成与回应途径--对国家农调总队调查结果和十七省地权调查报告的一个解读视角[J].北方经济,2012,12:2-4.
  
  97.邹晓红,尹奎杰,李娟。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权益的保障[J]一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938-18939.
  
  98.周晓飞,雷国平,徐珊。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及障碍度诊断-以哈尔滨市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2,19(2):126-130.
  
  99.周艳。失地农民利益表达的困境及其成因分析--个社会学的分析视角[J].农地经济,2008(2):83-87.
  
  100.朱东恺,施国庆。城市建设征地和拆迁中的利益关系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4(3):23-26.
  
  101. Bellemare, M. and C. B. Barrett. An Ordered Tobit Model of Market Participation:Evidence fromKenya and Ethiopia.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6,88(2):324-337
  
  102. Clarkson,M.A  Stakeholder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Corporate  Social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5, 20(1): 92-117.
  
  103. Dodd E.M. For whom are corporate managers trustees?Harvarard Law Review, 1932, (5):34-45
  
  104. Flanagan,  J.  Robert.  Macro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Collective  Bargaining:  An  InternationalPerspec-tive.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07(1):1150-1175.
  
  105. Freeman,R.E,  Evan,W.M.  Corporate  governance:A  stakeholder  interpretation.The  Journal  ofBehavioral Economics,1990,19(4):337-357.
  
  106. Klaus Deininger, Songqing Jin, Hari K. Nagarajan. Determinants and Consequences of Land SalesMarket Participation: Panel Evidence from India. World Development, 2009,37(2): 410-421
  
  107. Larbi,  W.O.,  Antwi,  A.  and  Olomolaiye,  P.  Compulsory  Land  Acquisition  in Ghana-Policy  andPraxis. Land Use Policy, 2004,21(2):115一127
  
  108. Mitchell.A. and Wood. Toward a Theory of 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 and Salience: Defining thePrinciple  of  Who  and  What  Really  Counts.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7,224(4):853-886.
  
  109. Prosterman R. Presentation on Rural Land Takings in China and the Broader Context of Farmer'sTenure Security. 2004. available on
  
  110. Paul  Edwards.The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and  the  field  of  industrial  relations.Theory  andPractice, 2003(2):1-36.
  
  111. Stephen  R.Boucher,  Bradford  L  Barham,  Michael  R.Carter.The  Impact  of  “Market-Friendly”Reforms  on  Credit  and  Land  Markets  in  Honduras  and  Nicaragua  World  Development,2005,33(1):107-128.
  
  致谢
  
  时光飞逝,转眼间就到了毕业的日子,我在华中农业大学的三年研究生学习生涯也即将结束。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中,有许多让我难忘的人与事。在我完成毕业论文之即,我要向在学习、生活中给予我帮助的师长、同窗、朋友及亲人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衷心感谢我的导师杨钢桥教授。研究生学习期间,杨老师像严父般指导我,教育我,激励我。杨老师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的感染着我,让我获益匪浅。本人的学位论文就是在杨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思路的确定、文献的查阅、调研问卷的设计、调研数据的处理,到论文的写作、修改和完成,杨老师都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我对杨老师的感激之情千言万语汇成两个字:“谢谢”.其次,感谢公共管理学院的董捷教授、马才学教授、黄朝禧教授、柯新利副教授、彭开丽副教授、赵微老师、杨帆老师等,在我论文的开题及写作过程中给予的建议和指导。
  
  感谢研究生三年出现在我身边的每一个人。感谢师兄吴九兴、崔鲁宁、龚晓晨,师姐吴诗嫚、田甜,同窗文高辉在我学习和生活中所提供的帮助;感谢师妹李岩、李金玉、杨昭熙、罗冰、杨海霞、刘迈克、兰梦婷参与本论文的资料收集和问卷调查;感谢共同努力奋斗过的公管篮球队队员余亮亮、尹朝静、彭青等;感谢同寝室好友吕品、杨熠三年来关心与包容;感谢土管1201班的每一个同学。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及亲友,感谢他们一直默默支持着我,感谢他们对我无私的爱。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