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我国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问题探究
【绪论】自组织理论下社区建设能力分析绪论
【第二章】社区自组织的相关理论
【第三章】社区自组织建设各方面能力的研究设计
【4.1 4.2】样本结构及余信度和效度检验分析
【4.3 4.4】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方差分析与相关分析
【4.5 - 4.7】社区自组织能力回归分析
【第五章】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的影响因素及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社区自身组织建设关联能力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4 实证分析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下的社区能力建设问题,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假设,通过研究社区对于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社区自组织网络的结构和发育程度,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社区内部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纠纷调解能力,社区的自我服务能力、社区的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性,检定研究假设。
4.1 样本结构分析
为了能够整体了解研究样本基本的分布特征,这里需要对问卷调查的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居住在 H 省内 B 城市的城市社区的居民,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 600 份,最终回收 578 份,其中有效问卷数量为 553 份。本研究运用 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收集回的数据进行分析。
4.1.1 样本人口统计分析
因为本次抽样调查的研究对象是 B 城的城市居民,主要探讨的是该城市居民社区的自组织能力的实际情况,所以抽样的对象也应该选择 B 城的居民,最后统计抽样调查的数据得出以下情况,如表 4-1 所示。
对表 4-1 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不难看出,此次抽样调查的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 31-40岁这个年龄段之间,其次是 30 岁以下的这一区间 ,主要是因为这里边不仅包括了成年人还有未成年人,30 岁以下和 41 岁至 50 岁这两个年龄段之间的人数基本相同,大于51 岁人数最少;受调查个体中政治面貌为群众的占 58.17%,为党员的有 12.5%,共青团员因为受到年龄的限制也只占到 21.67%,民主党派和其他类型的人数只占到总人数7.66%,仅 46 人;而对于学历,本科人数最多,占到了总人数的 38.83%,和城市居民的特征是相符合的,其次是大专学历占到 33.83%,而高中职和研究生学历的各为 22.17%和 5.17%;在工作行业方面,人数最多的是务工人员,占到一半以上,但政府工作人员、企事业人员、个体经营者以及其他行业的人员的人数基本上保持一致;而对于薪水方面,人数最多的在 2001 到 3500 之间,占到了总人数的 36%,紧追其后的是 800 到 2000 和3501 到 5000 这两个区间,相对较少的是 5000 以上的人数,占 13.17%,而人数最少的是月薪在 800 以下的,只有 21 人,通过这些统计数据,基本上就能了解到 B 城的城市居民的月收入水平。
4.1.2 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问题描述性分析
这一部分主要对调查问卷的第二部分进行分析,包括的内容有:社区对于各种资源的整合利用能力、社区自组织网络的结构和发育程度、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社区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及纠纷调解能力、社区的自我服务能力、社区的自我管理能力六个维度及各个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详见表 4-2.由表 4-2 可以看出,在对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各方面的问卷调查中其基本满意及以上的票数占到四分之三左右,说明问卷得到了大部分被调查者的的肯定。从表中我们很难看出出各个变量之间的关联水平,所以如果要进行深入了解,还需要对上表中的各个变量之间的 Pearson 相关系数实施仔细的分析论证。
4.2 信度和效度检验分析
4.2.1 量表信度检验
通过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可靠性检查,得到结果如表 4-3.从表中可以看出,倘若各个变量的 Cronbach's α系数都超过了 0.7,那么总量表的 Cronbach's α系数为0.936.基于通过了一致性检查,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分别论证了。【1】
4.2.2 量表效度检验【2】
对问卷的统计结果进行效度检验得到表 4-4,根据表中的结果可以知道六个维度的KMO 样本测度值也均大于 0.5,总量表中的测度值达到了 0.881,说明通过检验,可以展开因子分析。
4.2.3 因子分析
为了得到各个主成分因子的载荷矩阵,本节中主要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各个变量进行分析论证,在进行因素抽取的时候,根据特征根大于 1 和最大方差法旋转来抽取各个因素。
根据表 4-5 和表 4-6 所示的数据,对研究量表进行因子分析,通过进行 Kaiser 标准化的正交旋转,结果我们得到的主成分因子的特征根都超过了 1,五个因子的累计解释变异量是 74.82%,远远超过了 60%,所以结果较好;而其他各个指标的因子载荷都不小于 0.6,同样表明了量表的结构效度十分理想。【3】
提取方式:主成份。
旋转法:具有 Kaiser 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
a.旋转在 11 次迭代后收敛。
(注释:1-5 代表社区资源整合能力 a1-a5;6-9 代表社区自组织网络的结构和发育程度b1-b4;10-13 代表社区居民参与 c1-c4;14-18 代表社区的自我管理能力 d1-d5;19-22 代表社区的自我服务能力 e1-e4;23-25 代表社区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纠纷调解能力f1-f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