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的性传播疾病,早期主要侵犯皮肤黏膜,晚期可侵犯全身脏器和器官,特别是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同时,感染梅毒可增加感染HIV的危险性达2~9.9倍,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产生严重危害。近年来,贵州省梅毒报告病例数不断增多,为了解贵州省梅毒流行情况,为今后制定全省梅毒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对贵州省2012年梅毒流行情况进行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所有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梅毒报告病例数按照审核日期选择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疑似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导出Excel表进行统计。
1.2方法
梅毒疫情资料按照年龄分布、职业分布、地区分布进行统计,所有数据统计和图表绘制使用Excel2003软件。
2结果
2.1发病情况
2012年贵州省报告梅毒病例11568例,较2011年(9416例)上升了22.85%,报告发病率为33.35/10万,较2011年(27.10/10万)上升了22.69%。
2.2梅毒病例分期
2012年报告一期梅毒2940例,二期梅毒541例,三期梅毒57例,隐性梅毒7430例,胎传梅毒600例;各期梅毒病例数与2011年相比均出现上升,以隐性梅毒上升最明显为31.62%,其次为二期梅毒30.99%,胎传梅毒27.12%,三期梅毒16.33%,一期梅毒3.63%。
2.3年龄分布
2012年各年龄组均有梅毒报告病例,病例数主要集中在20~40岁年龄组,共计6241例,占总病例数的53.95%,其中30~岁年龄组占23.57%,20~岁年龄组占20.85%,40~岁年龄组占17.98%,各年龄组报告病例数均较2011年增加;从各年龄组发病率来看以0~岁组最高为135.48/10万,其次为85~岁年龄组为93.95/10万,80~岁年龄组为70.91/10万。
2.4性别分布
2012年报告的11568例梅毒病例中,男性4990例,发病率为27.7/10万,女性6579例,发病率为39.44/10万,男∶女=0.76∶1,女性发病明显多于男性。
从各年龄组男、女梅毒报告病例的分布情况来看,男性病例以30~49岁为高发年龄段,占全年龄组的39.06%,女性病例以20~39岁为高发年龄段,占全年龄组的57.10%;0岁组及40岁以上年龄组报告的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例,特别是60岁以上年龄男性明显高于女性;1~39岁组女性病例多于男性,特别在20~39岁组,女性病例是男性的2.7倍。
2.5职业分布
从梅毒报告病例的职业分布情况来看,除保育员及保姆外均有梅毒病例报告,报告病例数以农民为主,占40.28%,其次为家务及待业,占14.22%,其他占11.72%;除保育员及保姆、牧民、渔(船)民外,其余职业报告病例数均较2011年增加,以学生增长最明显,较2011年增加76.47%,其次为不详、其他、商业服务和农民,分别为75.95%、46.72%、46.67%和44.87%,详见表1。
2.6地区分布
2012年全省九个市(州)均有梅毒报告病例,以贵阳市报告病例数最多,占全省报告病例数的24.27%,其次为毕节市、遵义市和六盘水市,分别占全省报告病例数的14.96%、14.53%和10.60%。全省九个市(州)梅毒报告病例均较2011年增加,增长幅度最大的是毕节市,较2011年增加64.08%,其次为黔南州、遵义市和黔东南州,分别为34.69%、24.98%和24.17%,见表2。【表2】
3、讨论
自2004年全国实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以来,贵州省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04年的2.14/10万上升至33.35/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全国来看,由2004年低于全国水平至2012年高于全国水平(33.30/10万),提示我省梅毒近年来呈快速上升趋势,流行形势十分严峻,梅毒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我省梅毒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20~39岁,提示性活跃人群是梅毒的高发人群,是防治的重点人群。梅毒是既往高危行为的标志,梅毒感染是HIV感染的危险因素,因此,梅毒的高发人群也是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应加强梅毒和艾滋病防治的有效结合,将性病防治工作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整合,在加强艾滋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干预的同时加入梅毒筛查和干预工作,遏制梅毒的流行。
值得注意的是胎传梅毒在各期梅毒中增长速度最快,可能与几年前取消强制婚检,较少的产前保健和近年我省女性梅毒迅速上升且女性梅毒报告病例数主要集中在20~39岁生育年龄段等因素有关,应加强宣传婚检的重要性,提高自愿婚检率,建立健全各级医疗机构孕产妇产前梅毒血清筛查,加强对育龄女性的梅毒检测,同时开展广泛的梅毒知识和危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全部梅毒病例中以农民所占比例最大,且增长幅度也较大,由于这类人群多为流动人口,文化程度低,性病防治知识较为缺乏,远离家乡,处于性活跃期,感染及传播性病的危险并存,患病后由于其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影响性病的正规治疗,并易将性病从外地带入家乡传给配偶,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应重视这类人群的性病防治工作。
另外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老年梅毒,老年梅毒发病率仅次于胎传梅毒,应加强对老年人群的宣传教育,同时,应关爱老年人,给予精神的慰藉,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1] 王千秋,龚向东,杨 凭. 性传播疾病病症处理手册[M].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 8.
[2] 包 夏,李进岚,王 颖等. 贵州省 1995 ~2008 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9,11:1044 - 1045.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 性病情况简报,2013,1: 12 - 20.
[4] 尹 潞,秦光明,阮玉华,等. 四川省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和梅毒新发感染的队列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6: 293 -297.
[5] 田利光,冯泽恩,阮玉华,等. 吸毒严重地区的暗娼 HIV和梅毒新发感染及队列保持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6: 939 -942.
[6] 刘 惠. 北京市 1994 -1998 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 85.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 2007 年) .
[8] Mobley JA,McKeown RE,Jackson KL,et al. Risk factors forcongenital syphilis in infants of women with syphilis in SouthCarolina[J]. Am J Public Health,1998,88 :597 - 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