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我国死缓限制减刑体制的缺陷探析
【引言 第一章】死缓限制减刑制度的性质和价值
【第二章】死缓限制减刑制度的具体适用
【3.1】死缓限制减刑机制的问题
【3.2】死缓限制减刑体系的完善建议
【结语/参考文献】死缓限制减刑相关问题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 语
刑法的每一次修订都是我国法治进程的一大进步,死缓限制减刑制度的设立更是一次卓越的修订。死缓限制减刑制度使我国的减刑制度首次有了严格的要求,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死缓罪犯的实际服刑期限过短现象,解决了我国死刑与死缓之间落差过大、刑罚结构失衡等问题,为司法工作者能够更明确、更准确的适用法律提供了帮助,有轻有重,宽严相济,给犯罪分子最为适当的刑罚,罚当其罪,同时也是还受害人以公平,增加了社会公众的安全感和对法律之接受程度,更丰富和完善了我国刑罚的结构体系,可谓意义重大。但"徒法不足以自行",理论终是为了实践服务,也要接受实践的考验,只有在司法实践中准确把握立法精神,始终坚持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严格执行死刑政策的原则,统一法规适用标准,不断完善相关的适用细节,才能将制度具有的积极作用予以充分发挥,发挥立法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周光权。公众认同、诱导观念与确立忠诚--现代法治国家刑法基础观念的批判性重塑[J].法学研究。1998(3)。
[2]陈兴良。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1.
[3]张明楷。刑法学(第四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2:481.
[4]张明楷。刑法学(第四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2:546.
[5]冯军,肖中华。刑法总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56.
[6]邱兴隆。许章润。刑罚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148.
[7]陈兴良。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6.
[8][日]川端博。刑法总论(第二版)[M].成文堂出版社。2006:655.
[9][英]罗吉尔·胡德、卡罗琳·霍伊尔。死刑的全球考察(上)[M].曾彦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1.
[10][日]大塚仁。刑法概说(总论)(第三版)[M]. 冯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30.
[11]阮齐林。刑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251.
[12]钊作峻。死刑适用论[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165.
[13][英]戴雪。英宪精义[M].雷宾南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232.
[14]高铭暄。刑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0.
[15]华尔赓。法律语言概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200.
[16]陈兴良。相似与区别-刑法用语的解释学分析[J].法学。2000(5)
[17]张明楷。刑法的基本立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87.
[18]黎军,杨文滔。死缓限制减刑制度的初步检视-基于中级法院司法实践的考察[J]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 24 届学术讨论会获奖文集。2012(12)。
[19]张明楷。刑法的基本立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89.
[20]邱兴隆。对比当前中国死刑存废问题的伦理思考比较刑法(第一卷)[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51.
[21]卢建平。"有组织的暴力性"辨析。[J].国家检察官学报 2012(1)。
[22][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40.
[23][美]佛里德曼。选择的共和国[M].高鸿钧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71.
[24]吴宗宪。当代西方监狱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04.
[25][日]大冢仁。刑法概说(总论)(第三版)[M]. 冯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52.
[26][日]大谷实。刑事政策学[M].黎宏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216.
[27]朱崇武,沈坤平。中国监狱罪犯行刑分级处遇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45.
[28]田兴洪。轻罪刑事政策视野下的我国轻罪服刑人员监狱处遇制度改革研究[J].刑法论丛。2010(2)。
[29]张志泉。日本犯罪者矫正处遇的考察分析与启示[J].比较法研究。2011(2)。
[30]王志祥。我国减刑、假释制度改革路径前瞻[J].法商研究。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