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阐述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管理的问题。
第一节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
一、指导教师及其职责、作用
对于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实行指导教师负贵制。每个指导教师应对整个毕业设计(论文)阶段的教学活动全面负责。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保证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关键。
1.指导教师的条件
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可以是同一人,也可以是不同的人。指导教师的聘任条件:
(1)学术水平较高且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或设计师、研究人员,一般应有中级或中级以上的职称,其中教授、副教授等相应高级职称的人员应占一定的比例。
(2)指导工程设计的教师,应具备较好的工程素质和较丰富的工程经验。
(3)可聘请理论水平较高、实际经验丰富的校外设计师或有关专家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以促进设计、研究工作与实际实践更紧密地结合。但一定要有校内专业教师参与联系、指导,以便掌握教学要求、进度和质量。
2.指导教师的职责和作用
(1)提出选题报告,包括选题的依据、目的、要求;课题主要内容、进行方式、工作量以及准备条件等,供教研室、系课题审查和学生选择。
选题确定后,要及时做好准备;拟定任务书、指导书,收集资料,做好物质条件的准备。
(2) 了解所指导的应届毕业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择题、指导学生制定完成课题的进度计划等。
指导教师要做好关键环节的指导,例如设计/研究方案的构思和选择,设计表达、研究方法的选择,理论分析的思路、设计作品和研究成果的鉴别与分析等。
指导教师要适时检查,掌握各课题进行的进度,做好定期、不定期的辅导、答疑或抽查、质疑,做到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指导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培养大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关心高职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素质协调发展,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对妨碍毕业设计(论文)进展和违反有关纪律的行为,进行及时教育、帮助,乃至处理。
(4)指导学生正确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和毕业论文,并认真审阅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做出正确的评价,写出恰如其分的评语。
(5)督促和指导学生做好答辩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6) 做好毕业设计(论文)材料的归档。毕业设计(论文)的各种成果资料,是反映该环节教学质量的历史性记录。既有现实使用价值或参考价值,又有教育研究的历史价值。因此,应精心整理归档。
(7)参与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的评定。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方法
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把握毕业设计(论文)的目标、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充分调动高职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启发他们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尽量做到:
既要学生学到一.定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综合能力;
既要大胆放手、不包办代替,又要善于引导,不放任自流;
既要在具体方法上指导,更要在设计/研究的理念、思想、方向上启迪;
既要做好充分准备,预计可能的结果,更要因势利导,激励学生的主体精神和独创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意、创新能力;
既要注重共性指导,又要关注个性发展;既要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和成果,又要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最优地发挥其潜能(尤其是创造性潜能)。
在指导过程中,要注重抓重点,抓关键环节,如课题选择、课题调研和结论;设计说明书和论文的撰写、修改和定稿、答辩准备等。
指导教师应履行指导职责,保证指导到位,一般每周不少于两次,每次面对每位学生的指导、检查和答疑平均不少于0.5学时。
三、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是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教学活动。它不仅能使学生融会贯通地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综合地运用到解决毕业课题中去,还要进一步掌握独立认知、钻研、探索或创意、创造的方法,培训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因此,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收集信息、查找文献的能力;观察、分析、判断、提出问题的能力;对事实的直觉、领悟、理论、概括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运用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构思多种解决方案并继而优选的决策能力;实施表达构思和创作动手的能力等。
毕业设计(论文),为高职生提供了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主设计/研究、完成课题的机会。为优质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达到预期的教学教育目标,必须对大学生提出明确的基本要求。
1.充分认识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教育目标和重要性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以高度的责任感发挥主体性、创造性,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面地、优质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争取最佳的收获和成绩。
2.完成毕业设计( 论文)要有计划性
高职生在接到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后,应按时向指导教师提交课题调研提纲和进行计划。
3.提出完成课题的方案和程序
大学生在充分的课题调研基础上适时向指导教师提呈课题调研报告和开题报告,列出完成课题的方案和程序。包括:
(1)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2) 设计、研究的目标、内容;
(3)设计、研究方案的分析论证、原理综述、方法手段和依据的材料;
(4) 设计、研究的进度计划;
(5)预期的阶段性成果和最终目标成果。
上述计划经指导教师审阅同意后,方可实施。
4.主动接受检查和指导
高职生在实施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工作进度和进展情况,主动接受检查和指导。
5.培养职业道德
高职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作风。杜绝抄袭他人成果和草率马虎、敷衍了事等行为,培养和提升职业道德和品格。
6.认真修改、定稿
高职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和论文初稿后,应请指导教师审阅,主动征求意见、认真修改、定稿,完成后装订。
7.资料归档
高职生在答辩结束之后,应将毕业设计(论文)及有关的资料全部交出,协助做好归档工作。
8.总结
最后,应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总结工作,作为一种宝贵的经历和经验加以珍惜。
四、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编写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是学校或系根据确定的课题下达给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一-种文件,它是学生、指导教师从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依据。因此,任务书的格式要规范,内容要完整,程序要完备。任务书应包括:
(1)课题名称,其下是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及下发日期。
(2)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3)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原始依据。
(4) 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日期。
(5)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签章。
第二节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
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是一项群体性活动,因此必须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才能实现其优质、高效、低耗的基本目标。
一、管理的理念、内容和原则
一项组织管理工作,一般包括管理者、被管理者、管理目标和管理过程四个要素。对于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而言,这四个要素的含义是:
管理者:指校、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目标和管理原则
被管理者:指被管理的对象,应包括有关的人、财、物、时间和信息。其中最主要的是人,包括学生和教师。教师既是被管理对象,又是具体的管理者。
管理目标:每个学校都应根据自身的定位和特点,制定其毕业设计(论文)的优化管理目标,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放在首位。
管理过程: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达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教
学教育目标需要一个过程, 不但要有目标管理,而且要有最佳的过程管理,包括相应的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
1.管理的理念
毕业设计(论文) 管理的对象是较高层次的人,因此更应“以人为本”、“以培养高层次职业人才为本”。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都应当以调动师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本。
2.管理的基本原则
为体现育人的根本目标和优质、高效、低耗的基本要求,在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管理上,应坚持以下五项基本原则:
(1) 方向性原则:作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最后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要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培养德才兼备专门人才的总方向,注重高职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适应性原则:重视高职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适应性培养和训练,使他们具有服务社会的广泛适应性。
(3) 质量性原则:管理工作的质量,既体现在个体目标(每个学生高质量完成课题)上, 又体现在群体目标(人才素质教养)上;既体现在选题、调研、实施、设计说明书(论文)的撰写、答辩等各个环节的过程管理中,又体现在整体成果实现的目标管理上。
(4)反馈性原则:通过对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获得的大量反馈信息,检查、考核每届毕业生从人学至毕业的整个教学历程、教学教育效果、成果与.失败,促进以后的教学教育改革。
(5)效益性原则:即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注重提高教学教育效益(优质、高效、低耗)。
二、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为了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的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的顺利进行,且有机配合,可以建立校、院(系)、室三级管理体制,实现分工协作。各级管理机构,常采用兼管体制。
1.校级管理
一般由主管教学校长或副校长领导下的校教务部门承办,主要负责宏观管理,职能包括:
(1) 贯彻落实教育部门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指导文件( 或意见),制定适合本校的有关管理规定,明确学校的整体管理目标。
(2)将整体管理目标分解成较具体的目标,并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和院(系)分工协作实施各自目标。
(3) 提供一定经费支持,并进行有效的管理。
(4) 组织毕业设计(论文)评价和考核,收集整理反馈信息。
(5) 组织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研究。
2.院(系)级管理
由院(系)主管教学的领导负责,组织有关机构进行操作,其中管理职能包括:
(1)贯彻执行学校管理工作的规定,制定适合本院(系)的管理工作细则。
(2)组织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3)选配指导教师。
(4)实施过程的组织管理,上传下达,搞好宏观、微观管理。
(5)组织答辩、评定成绩。
(6)组织有关教学研究和管理研究。
3.教研室管理
教研室主要承担微观管理,其职能有:
(1)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管理工作的规定。
(2)组织选题报院( 系),供学生选择。
(3)组织指导教师完成指导工作。
(4)为师生提供开展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服务。
(5)组织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