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文学的论文第六篇:《盘龙》走红海外对我国文化“走出去”的启示
摘要:近年来以《盘龙》为代表的网络小说“走红”欧美,进而涌现出上百家海外网站翻译中国网络文学,这种民间自发译介方式的成功给了中国文化“走出去”很大的启发。本文从市场、传播者、传播内容、受众、媒介几个方面分析《盘龙》类网络文学“走红”海外的原因,以期对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有所裨益。通过译介较传统经典较浅显易读、更贴合数字阅读时代受众需求的网络小说,由浅入深地培育海外受众市场不失为现阶段可行的中国文化海外传播路径之一。
关键词:中国文化;“走出去";网络文学;欧美国家;民间译介;
谈及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的“一炮走红”,我们就无法绕开《盘龙》这部小说。美籍华人赖静平(网名RWX)将《盘龙》翻译成英语贴在网站上,惊喜地发现点击量一天居然有十几万次。据Wuxiaworld统计,关于《盘龙》的总评论有8万多条,长评(三行以上)9000多条。《盘龙》的走红让赖静平决定创办一个中国网络小说翻译网站,于是有了Wuxiaworld的诞生,Wuxiaworld被认为中国网络文学在英语世界传播的开端,[1]带动了上百家自发译介我国网络文学的网络社区在英语世界涌现。
一.以《盘龙》为代表的网络文学走红海外的原因
(一)恰巧填补了国外阅读市场的空白
2019年中国网络文学作品累计规模稳定增长,达2590.1万部,精品频出、类型多元,IP新改编数量共9656部;网络文学作者达1936万人,签约作者77万人,2018-2019年阅文集团新认证作家中“95后”占比74%[2],人才充裕、新人辈出,为创作多元、优质作品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20多年的发展,网络文学已经成为我国主流文化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网络文学数量储备充足、种类丰富、精品频出,且商业运作机制成熟,作为“出海”资源,优势十分明显。
相对而言,欧美国家网络文学“荒漠化”严重,西方世界因印刷时代的畅销书机制太过发达,使得优秀文学创作者多停留在纸质畅销书机制内,其网络文学创作人才与作品产量严重不足,形成“网络文学荒漠”,中国网络文学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一阅读市场空白。
(二)从传播者来看,因热爱而分享的海外译者拥有独特传播优势
首先,他们身兼接受者和再传播者的双重身份。与传统海外文学译者不同,海外网络文学的民间译者首先是中国网络文学的粉丝,然后才是再传播者,如Wuxiaworld、Gravity Tales的两位创始人赖静平和孔雪松,他们出于对文学的热爱而满怀分享的热情,不受机制体制束缚,是积极主动、独立自主的传播者。
其次,目前活跃的海外译者大多是华侨,或是在中国居住过有中国文化背景的中国网文粉丝,他们兼具中西方文化背景,了解中西方的国情民情世情,更熟悉西方读者的喜爱和偏好,所以能译介出符合海外受众阅读期待和审美情趣的作品。
再次,海外译者作为海外公民中的一分子,与其他民众的交流分享活动是自愿平等的,传播所面对的阻力微乎其微[3]。最后,海外译者作为中国网络文学的“铁杆粉丝”,他们比其他为了翻译而翻译的译者更熟悉作品、更懂作品,对作品的感触更多、更动人,这些都会融入翻译这个作品再创作过程中,从而使译介的作品拥有更高的质量和水平,为吸引海外读者、开发市场奠定基础。
(三)从传播媒介来看,互联网为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插上了翅膀
第一,互联网的瞬时全球传播将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通过联网的终端设备阅读中国网络文学作品,省去了传统海外传播须经由出版社制作出版、相关部门筛选审核、实体书运输等漫长的过程,方便快捷。目前,布局网文出海的一些企业正在进行网文海内外同步实时更新的实践探索,以求给海外受众更好的阅读体验。
第二,当前,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成为主要接受终端,人们的媒介使用行为表现为碎片化、互动性,同时由于信息爆炸和媒介极大丰富,人们的注意力极易被干扰。中国网络文学植根于民间,属通俗文学,好理解、易吸收;每一部于千军万马脱颖而出的作品,其可读性、悦读性一定是极强的,“爽点”不断;再有呈现方式多媒体化、电纸化的加持,既易读又“悦”读,相比国内外纸质版传统经典,中国网络文学无疑更适合“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消闲娱乐;
第三,网络为读者和译者、作者提供了即时互动的平台,改变了以往三者割裂的状况,作者、译者、读者相互交流讨论,有利于更能满足读者阅读需求、更高质量作品的产生,有力地促进网络文学海外传播。
(四)从传播内容来看,网络文学相较传统外译作品更亲切易读
以《盘龙》为例,它被定义为西方魔幻小说,其人物形象是西式的,小说中的命名方式、时空架构及叙事结构等都与西方魔幻类文学很有相似之处,但在人物性格塑造、故事创作、思想理念等方面又无不体现中国文化内涵。对海外读者来说,这些网文不像中国传统外译作品那样艰深难懂,在拉近距离的同时保留了充足的新鲜感和神秘感,这便是《盘龙》类网络小说走红海外的关键所在。从本质上讲,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属平民文学,其内容契合普通人的心理,浅显易懂,语言表达通俗简明,不仅方便了译介,对读者也比较“友好”———不用掌握太多中国文化就能读懂,而处于社会发展上升期的中国人民在作品中所传达的“草根逆袭”“白手起家”“逆天改命”等思想对于长期处于社会稳定、阶层固化的西方受众来说也是新奇和令人振奋的。
(五)从传播接受者来看,市场反馈良好、潜力巨大
据统计,在欧美地区海外受众中,最早接触中国网文的人群大致是这两类:中国文化、中国武侠的爱好者,以及日本轻小说的粉丝。一方面,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东方魅力,在海外历来不乏拥趸,但“博大精深”的经典译作往往令人望而却步,网络文学以其创作的草根性、内容的浅近易懂、题材包罗万象又富含中国元素,成为海外“中国迷”了解中国文化的首选。另外,日本轻小说在西方先落脚数十年,培养了一大批读者,中国网络文学与日本轻小说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比之“小清新”“小确幸”更“带感”、更“昂扬向上”,分流了部分读者。此后,通过社交网络、亲友推荐等渠道,中国网文海外读者以每年15%的量增长。
二.《盘龙》走红海外对我国文化“走出去”的启示
(一)遵循传播规律,变宣传为传播,培育海外受众
在很长时间里,我国文化对外传播模式未能脱离“泛政治”思维定式[4],按照传播者的标准来决定传播的内容、策略和方式,忽视受众接受能力、阅读习惯和文化背景,导致传播效果并不理想。传播异质文化需要寻找最大公约数[5]。以熟悉的题材、新鲜的文化元素吸引海外读者,使其逐步了解并接受中国文化,这样培育受众的过程不可或缺。《盘龙》类网络文学正是发挥了这样的作用。
中国文化“走出去”应遵循传播规律,围绕受众展开传播,以海外受众可接受的文学作品作为切入点,由浅入深逐步培养其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以兴趣带动其对中国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另一方面,在逐步增加译介作品的深度和广度的同时,以受众接受能力划分读者群,将作品分类对应,以此不断稳固并拓展读者群,最终让更多的海外受众认识我国网络文学作品、爱上中国网络小说,也有利于最终让更高水准、更能代表我国文化特色的网络文学作品“走出去”。
(二)重视海外民间翻译力量,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作用
中国文学作品普遍底蕴深厚,夹杂不少诗词和俚语、俗语,翻译难度相当大。译者必须具备丰富的中外文化知识,有相当的文化素养和翻译能力。如此一来,翻译重任就落到了汉学家和华侨华裔身上,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所能译介的作品也有限。海外民间译者自发组织译介中国网络文学作品,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自主地选择要译介的内容,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的大数据、快捷检索等功能获取与翻译相关的语言和文化知识,还可以与全球网友一起讨论交流,改变过去封闭、个体的翻译方式为开放、互动,使翻译思维呈现多样化和立体化,集众人之力提高翻译水平[6]。因此,企业在着力培育本土优秀跨文化译者的同时,应重视海外民间翻译力量和互联网平台的作用,引导海外民间译介向着正版化、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鼓励国内网文企业与之携手优势互补、共同做大做强。
(三)充分激活全民创作活力,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人人参与
历史上,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积蓄了丰厚的文化资源,但文化资源的丰富并不意味着文化实力的强大。创造性不足、传播力不强是制约我国文化“走出去”的关键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创新活力,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人人参与。
互联网技术催生了草根性、全民性、多元化的网络文学,人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写作并发表。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网络文学从最初的自娱自乐到出版,改编为游戏、动漫、电视剧等相关产品,带火了整个大众娱乐市场,还走出了国门,赢得了世界各地的拥趸,打造出“互联网+”的庞大产业。网络文学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反映出中国人民强大的创造性和当代中国文化的无限可能。对此,我们应坚定文化自信,营造积极健康的互联网环境,运用好互联网这个让“人人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可能的平台,释放更多创造活力,引导网络文学真正反映时代命题和民族精神,多出能够代表我国文学水准的精品,丰富传播渠道和传播样式,有效提高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力。
近两百年来,西方文化强势占据着世界中心,中国文化乃至整个东方文化较为弱势。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在文化“走出去”方面的投入是不遗余力的,但在欧美等英语世界,我国文化“走进去”的成绩并不理想,如孔子学院,在欧美部分国家面临着被妖魔化、被关停的命运。在这样的语境下,我国网络文学远渡重洋,突破种种壁垒,在“水土大异”的英语世界落地生根,开出一片似锦繁花,实在让人欣喜。尽管当前的网文海外传播还面临着商业模式混乱、版权不清、内容同质化空心化严重、翻译参差不齐等种种挑战,但它率先完成了“敲开了欧美人民紧闭心扉”的重任,为我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全新路径和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邵燕君,吉云飞,肖映萱媒介革命视野下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J]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8(2):119-129.
[2]中国作家网.2019年度网络文学发展报告[0L].http://www. chinawriter.com.cn/n1/2020/0220/c404027. -31595926.html.
[3]崇宁,季建芬,姜华.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特点及启示[J]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8):34-37.
[4]王雄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几点思考[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5).
[5]郭竞.也谈中国文学翻译出版走出去---以中国网络文学欧美热为例[J].出版广角, 2017(2).
[6]王才英,侯国金.《盘龙》外译走红海外及对中国传统经典文学外译的启示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