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现当代文学论文

周习《天干地支》小说的创作特点分析

来源:百家评论 作者:张丽军;刘兰慧
发布于:2020-04-21 共3212字
当代文学论文第六篇:周习《天干地支》小说的创作特点分析
 
  摘要:周习的长篇小说《天干地支》根植于家乡齐鲁大地的文学土壤和文学气候,深蕴着独特的时代和历史内涵。周习在小说中运用神话传说与志异叙事等艺术手法,展示了历史和时代中的英雄品质与民间的道义精神。《天干地支》呈现了当下农民的情感和伦理嬗变,在展现新世纪农民形象方面具有突破性意义。此外,周习兼顾历史与时代的写作姿态,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齐鲁大地多彩的地域魅力。
 
  关键词:《天干地支》; 齐鲁文化; 义利之辨;
 
  周习的长篇力作《天干地支》从历史、现实和文化等角度,将家乡龟作怪、没尾巴老李等神话传说,“论理不斩魏塾”的历史掌故和当下带领村民种粮食、兴教育的基层村支书梁元的事迹结合到一起。以天干地支为经纬,既展现出中国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又恰到好处地将中国人百年以来复杂伦理经验和记忆进行表达。周习的《天干地支》无论是小说中的神话传说、历史英雄还是当下种麦者的书写,其共同旨归在于展现特定境遇下人如何活得尊严、高尚,人如何在自己的生命中实现正直、忠诚、谦卑、善良等美好价值,这成为小说的精神内核和草灰蛇线。在神话、历史与时代社会景象中,哪怕在最普通的一个人身上,读者都能看到人性的真实状态并且具备史诗般宏伟壮阔的深度与力度。
 
  一、神话传说与志异叙事
 
  文学源于神话,尽管《天干地支》中的神话占据极小的篇幅,但小说以神话开始也以神话作结,对理解整个小说的主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小说开篇处讲“红城湾”的传说,鳖化作黑脸男人与魏家小姐纠缠引出魏塾不畏强权和注重伦理道德的品性;另一则是有关没尾巴老李回乡给母亲上坟的传说,传达孝顺的人伦观念和展现农业文明。两则神话一则有关善恶,一则有关自然,正与小说在历史英雄魏塾不畏强权抗税书写和新时代人物梁元的塑造相互指涉和勾连而形成互文性文本。另外还值得大家引起注意的是这两则神话传说都提及了石灰这一意象,明代诗人于谦《石灰吟》有言:“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畏牺牲的精神和永葆高尚品格在人间的追求,这一意象首尾呼应,是通篇小说的精神内核。在神话传说与小说后续发展的契合中,周习成熟的小说内在结构和系统得以呈现在读者面前。
 
  周习的十年探访在作品中呈现出一种动人的力量,同时让作品具有了游记和地理志的意味;神话传说的加入使得作品呈现出一种类似宋元民间艺人话本和《聊斋志异》的叙事风格;小说还穿插写到了深受齐文化影响的这块土地上灵奇的范家沟白狐志异的掌故传说,同时也蕴涵一种楚辞的意味,以上手法的运用整体使得小说呈现出一种别致的东方韵味。同时,作品中穿插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使作品层次显得更加厚重、丰富,展现出了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文学艺术等重叠起来的中华民族传统。作家在伦理道德的原则下探索各种事物之中所蕴藏的总体精神,让我们在志异传统与现代叙事的联通中看到了作家对于过往历史不断深挖的力量,同时也是民族的心理结构、性格趋向、思维方式及长期积淀的若干稳定观念的当下整合。我们在神话传说中看到了民族文化的心理、信仰、道德情感何以形成,这些关乎道义精神的内容和述写,周习成功地选取了魏塾这一人物。
 
  二、历史英雄与道义精神
 
  周习是一位具有极强社会意识的作家,她用脚步丈量历史,将魏塾的故事和牵涉的人物纳入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天地人的故事在天干地支里轮回”,在这种轮回中我们看到了为魏塾沉冤昭雪而努力的英雄是如何实现自身的道义和担当。主人公魏塾生前不畏权贵,面对国泰和劳敦樟提出的威逼利诱的条件时,坚决不为一己私利而不顾百姓。魏塾的优良品格充分体现一个有德性人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感。当魏塾被关押之后,秉承“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义,上至刘墉、纪晓岚、钱沣、李封等朝廷要员,下至董帅民、庞诚、李莪华等民间仁义之士纷纷伸出援手。魏塾罹难之后,有董帅民冒死写状书;有李琬冒着株连的风险前来祭奠;有民间道德楷模李莪华为之奔走;有刘墉维护正义;有钱沣主持公道;有李封惩恶扬善……一个发生在清朝乾隆年间的冤假错案经过众多道义之人的援助最终得以平反,不失为齐鲁大地上一曲豪杰关乎道义与智慧的赞歌。
 
  小说还介绍了这些仁义之师的祖辈如何品行高洁,又有一种血脉亲缘上的伦理传承蕴含其中。刘墉之父刘统勋被公认为勤勉清廉的乡绅;董帅民的先祖董思恭同样是人品高尚,为人处世诚心诚意谦虚恭敬有礼,入了寿光文庙乡贤祠;魏塾的女儿魏荷也大有缇萦救父的气度。相较于诬陷魏塾,丧失读书人良知的庞志仁,这一系列清廉自守的官员和品德高尚的乡贤、乡绅、乡儒让我们看到了英雄主义的复兴。通过这一系列的人物形象,我们得以从高处触摸到整个时代最深入的脉搏跳动;从人之为人的光荣和尊严上去想象人,同时也彰显了作家对文化的责任,对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的责任。小说通过对传统义利观、伦理观回溯,对几千年中华文明中的可贵品德实现精神还乡,对几千年灿烂文明下形成的儒家伦理道德秩序实现精神回望,同时也呈现出一种对传统文化中优秀品格延续性的书写,这些品格在新时代梁元等人物形象中依旧发出耀眼的光芒。
 
  三、写作姿态与时代人物
 
  周习既立足现实关心时政,又注意回溯宏大历史,宏大叙事之下包含着对日常生活、人的基本经验的关怀。作家并不仅仅将自己的视野封闭在历史语境中,而是用历史的眼光观照当下,以强烈的使命感与担当意识讲述历史经验和时代故事,书写和传承齐鲁大地的人文精神内核。同时,塑造和表现新时代里的人物是作家思索的重大命题。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心灵冲击、义利之辨以及道德伦理之间的碰撞,它彻底打破了乡村的秩序,产生出很多新的文化因子,有关历史的东西又发生了重大的变异,周习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很重要的、新的资源。
 
  周习在文章中提及魏塾后人当下的生存现状时写道:他们日子过得很好,但不参与政治,更看重土地和作坊,生活相对富裕和殷实。魏塾的后人依然爱读书,做善事。“看来骨子里的血液是起决定作用的,耿直、正义,爱打抱不平是不变的。”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载入史册的英雄的影子,比如作家在作品中浓墨重彩塑造的新时期支书梁元。他是立足于齐鲁大地的种麦者,对土地有深厚的感情,但他又不仅仅只是农民,他的身上同样体现了知识分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主题。除了梁元之外,周习在作品中还塑造了一系列关心农民、关心农业、关注时代发展的人物形象。他们既有政府官员,也有高校科研院所的农业技术人员,也有当下的知识分子,同时还包括在大家都着眼于经济效益时仍然热爱种粮食的后来者。王为民、王仁义、王坤发、刘天一、王冠山等人在新时期与梁元的交游,和当年魏塾结交的一批仁义之师有着同样的为民情怀和传统道义精神。知来处方能明去处,在当下的生活现实中,可贵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在每一个个体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传承。
 
  四、传承与突破
 
  “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习的《天干地支》根植于家乡文学土壤和文学气候,深蕴着时代和历史的内涵,展现了独特的文化和地域魅力。毫无疑问,文学作品中有着作家对世界和社会的价值判断和理性思考。作家将神话传说、历史与现实结合,通过严密的小说内部结构让三者进行对话,展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品格的传承和对国计民生的深切关怀。从国计民生角度出发体认时代之大,又不拘泥于时代,将传统民间价值观建构的家国之思与当下急剧变化的时代相结合,穿过表象、穿过经验来将笔触贴到经验、贴到人心上书写,进而把握历史和当下社会现实。作为一名自然资源工作者,周习俯下身子书写自己脚下的土地,土地上的悲欢离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用自己的笔记录时代,她为大地而歌的创作理念同样也体现了作为时代见证者的一份公共意识和责任感。在对个体生命的确认、对道德和伦理的弘扬以及对时代氛围的敏锐捕捉中,周习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动人且内涵丰富的中国故事,它调动起我们对世界与人性广博的想象力,它孕育着新的文化因素和创造性力量,同时它又契合当下社会现实,具有持久的精神价值。
点击查看>>当代文学论文(专业推荐范文8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原文出处:张丽军,刘兰慧.融神话、历史、时代和文化于一炉的当代文学创作——周习长篇小说《天干地支》研探[J].百家评论,2020(01):34-3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