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爱情故事》石小猛与《红与黑》于连的对比分析(2)
来源: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作者:杨淑雅
发布于:2017-07-01 共5328字
三、悲剧命运的原因。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人在多数情况下所做出的行为活动都是受其性格影响的,正所谓“性格使然”.于连与石小猛都属于悲剧人物,其悲剧的形成与他们的性格有着必然的联系。他们的性格中有许多相似点,诸如自尊心过强、敏感多疑、反抗与妥协的双重性、报复心理等。
首先,他们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于连在市长家里做家庭教师时,他更多的关心不是薪金的多少,而是和谁一起吃饭, 深受启蒙思想的他, 不仅不愿接受德·莱纳夫人私下给予的物质帮助, 更无法忍受德·莱纳市长对他的训斥和轻蔑。同样,石小猛的自尊心表现得也很强。 他说,“自己不喜欢欠别人的人情和东西,即使是兄弟哥们也不例外”. 他还把借朋友的钱一笔一笔地记下来, 说等到自己有能力时一并偿还。 由于没钱交房租,石小猛受到刻薄房东的指责,于是女友帮他交了房租。 这让他在女友面前极没有面子,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 其次,两位主人公都敏感多疑。 于连常常怀疑身边的人的言行是不是针对他, 曾多次误解德·莱纳夫人。 在德·拉莫尔府的时候,“他的疑心已经没有边际了”[3](263)。 于连的这种多疑多是他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而石小猛的敏感多疑是导致他爱情悲剧的首要原因。 当他看见自己的女友坐在好哥们程峰的车里时,不容女友解释,就用此猜测女友也是嫌贫爱富的女人, 离开他只是时间问题。他多次臆想沈冰会抛弃一无所有的他,选择富二代程峰。其实,正是他的多疑才给他们的爱情增添了危机。 再者,他们具有反抗与妥协的双重性格。 初涉社会,他们都羡慕优越的生活,渴望显赫的社会地位。 但是由于出身卑微,他们天性敏感,具有较强反抗精神。 于连在市长家里,以高傲对抗贵族的轻蔑,借以保护自己。为了飞黄腾达,他又与教会妥协乃至同流合污。当他发现他的种种追求都毫无意义时,不愿向现实社会妥协, 以死来表明自己与上层社会的决裂。 从大山里走出来的石小猛,在刚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时,他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想用坚强的意志对抗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可是,随着生活巨大的压力扑面而来,面对权贵对他的第一次引诱时,他妥协了,接受了罪恶交易,并与梁君正等人同流合污,走上了犯罪道路。在亲手毁了女友的幸福后,后悔莫及的石小猛才幡然醒悟,他放弃了已有的财产,向检察院自首。此外,于连和石小猛都有一个错误的幸福观,在他们最初的逻辑思维里,财富就是幸福,拥有了金钱就拥有了一切。 这一错误观念贯穿于他们个人奋斗的整个过程中,悲剧也就随之发生了。
于连与石小猛的悲剧命运的形成, 除了个人因素外, 还有社会因素。 他们所处的国家和时代都不同,造成他们悲剧的社会因素就有很大差异。
于连生活在 19 世纪的法国,那时的法国正处在波旁王朝复辟时期, 各个阶层都以不同的方式向金钱顶礼膜拜。资产阶级虎视眈眈,与封建贵族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勾结,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封建贵族更是飞扬跋扈、盛气凌人。 在这样的时代,于连想通过个人的努力晋升为军官的道路已经行不通了, 他的理想与抱负不可能实现,可以说是生不逢时。正如将时代形势看透彻的谢朗神甫所说:“如果你想巴结权贵,那你必将堕入地狱,万劫不复。你可能发迹,那就得损害受苦的人,奉承专区区长、市长、有权势的人,为其欲望效劳……我们当教士的就要有所选择了,要么在尘世发财,要么在天国享福,没有中间路。”[3](39)于连为了实现飞黄腾达的梦想,与时代妥协,穿上黑色教袍,出卖灵魂,甘当贵族阶级的帮凶。 他不择手段地进入上层社会, 又用虚伪抗击虚伪对上层社会进行报复。
石小猛生活在 21 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现阶段的中国虽然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整体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中国的社会结构依然处于转型期,“社会结构落后于经济结构约为 15 年”[4](1-5)。 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城乡贫富差距大。在城乡二元结构中,人们始终相信“知识改变命运”这一传统观念。 对于石小猛而言,考上大学才能跳出农门,走出大山,过上城市生活。这也是他宁可留在北京艰难打拼,也不愿回老家轻松发展的原因。 在他看来, 回老家就是认输,输给了命运,输给了理想,只有扎根北京才算是赢家。 然而,当下的中国教育机会不平等,在一定程度上又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在重点大学新生中,来自于社会上层的比例迅速增加,来自于农民家庭的比例迅速下降;在大学生就业中,社会上层家庭的毕业生,容易得到家庭背景的支持,但农民家庭的毕业生,则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5].没有背景的石小猛为了迫切得到梦寐以求的生活,被人利用,逐渐被腐化。 他接受了程胜恩的“一切可以交易,可以买卖”的谬论,卷入了梁君正等人的商业游戏,又疯狂地报复自己的好朋友程峰,最后走上了不归之路。
于连和石小猛为了实现梦想,不择手段,这让众人不能接受与认可。但是,两位主人公身上表现出的追求梦想的奋斗精神, 体现了人的一种普遍的生存需求,因而具有积极的意义。他们都有着非凡才干和英雄情结, 但是他们没有通过正当的途径实现自己的梦想,殊途同归地成为了背叛者。他们都曾轰轰烈烈,但最终又回归本真。两人最终在命运的打击下提升了自己的人生境界。
参考文献:
[1]聂 珍钊。外 国文学史 (三 )[M].武 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陈 占彪 .个 人奋斗者 :独特的群像侧影 ---路 遥小说研究(系列论文之三)[J].甘肃社会科学,2000(4)。
[3]司达汤。红与黑[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
[4]陆学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结构分析与实现途径[J].南 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5]张 翼。近年来我国社会 阶层结构有哪些新变化[N].北 京日报,2012-03-05(19)。
原文出处:杨淑雅. 平民青年的疯狂奋斗——《红与黑》中于连与《北京爱情故事》中石小猛的比较[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100-10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