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现当代文学论文

底层小人物的悲苦人生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7-15 共999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胡学文小说的精神力量探讨
  【引言】胡学文作品中小人物的苦难生活研究引言
  【第一章】底层小人物的悲苦人生
  【第二章】直面苦难的生命力量
  【第三章】作家小说创作的艺术探索
  【结论/参考文献】胡学文底层小说创作的情怀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底层小人物的悲苦人生

  胡学文作为一个底层社会的发现者,他在作品中给我们呈现了最真实的底层小人物生活状态,演绎了底层社会的一个个人生悲剧。底层百姓的生存状况是社会生存状况和精神状态的最好呈现,它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在瞬息万变的新时代里,传统的乡村文明和现代工业文明发生着猛烈撞击,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生活在农村的普通村民,希望走出农村、感受城市生活的进城务工者,市场经济大潮中惨遭出局的下岗职工,他们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底层。从政治层面上来说,他们处于权利阶梯中的最下端,难以依靠政治力量保护自己的利益,缺乏作为一个普通公民行使自己已有权利的自觉性和有效途径;从经济层面上来说,他们不管是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都比较匮乏,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缺少博弈的资本,只能满足最低的生存要求;从文化层面上来说,这些人相对文化层次比较低,在缺少政治权利和经济地位的情况下,自然话语权也很有限,普遍缺少表达自身的能力。但他们的生存状况、谋生方式、精神状态和心理世界决定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进步程度,是社会真实状态的一种呈现方式。胡学文对于底层的关照不像有些精英阶层,在缺少底层社会生活经验的情况下,仅凭想象进入其中,缺少底层熟悉的话语形式来有效地表达底层,也不是空洞地站在高处空发悲天悯人情怀或想当然地去训斥那些社会底层人物的猥琐不羁。胡学文在多年的小说创作中,一直近乎固执地关注着小城镇中的社会底层和乡村里的普通百姓,他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和感受,通过质朴的语言来叙事,成功地书写了当代社会底层群体的真实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他以"作为老百姓的写作"为视角,向读者揭示底层生活的困顿与无奈,揭示他们的悲剧人生,展现底层百姓在遭受物质困乏和精神困乏的情况下,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向度。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悲剧是人生中可怕的事物。",因为悲剧着眼于"悲",它写了人所遭受的困难、不平、厄运甚至毁灭,它着眼于主人公的痛苦。胡学文以一个有良知的作家的高度责任感给我们展现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剧世界。亚里士多德在《诗学》

  中曾说:"情是悲剧的根本,用形象的话来说,是悲剧的灵魂。"胡学文通过对人物悲剧命运的刻画,以此来揭示生活的病苦,引起读者的深思,唤醒人性中最弥足珍贵的人性大美和对生活的信心和追求。

  第一节 弱势群体的苦难生活。

  总有那么一群人生活在灯火阑珊照不到的角落,在被人所遗忘的角落艰辛地挣扎、困苦地生活,其实就是这些无名大众,他们是考察社会生存状况最好的个案,他们揭示了社会生活最真实的状况。胡学文用自己的笔触书写了社会底层最真实的生活反应,透视出时代的苦闷,进而洞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胡学文出生在河北张家口坝上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小的生活经历使他对农村有独特的体验和认识,坝上的风土人情、坝上的草原文化、传统的乡村文明、时代变革中的乡村异化,所有的这一切都深深刻在胡学文的脑海中,使他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胡学文热爱乡村文化,即便在从乡村到城市的地域变迁中,胡学文仍然深深眷恋着这一方土地,正因为爱得太深,乡村的陋习,普通村民的卑贱生活就成为他作品中很重要的一个写作内容,正所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胡学文用大量的文字揭示了当今时代世俗生活中的农民所经历的悲剧人生。

  首先,底层百姓的物质匮乏,生活贫穷。胡学文的作品大多以自己成长生活的地域为背景,因此坝上、营盘世界、皮城成为作品主人公活动的主要场所,生活在这些地域的人,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加之物质资源不丰厚,百姓生活大多异常贫穷。《挂呀么挂红灯》中的白乐一家,因为老娘闹病、女儿兔唇,没钱医治而举借外债,债主上门催要欠款只能再次借东家补西家,甚至出门躲债。在镇上,白乐给自己的女儿花一块钱买了串糖葫芦,女儿给白乐和叶子各拽了一粒,白乐说这等于下馆子了,当白乐没钱带叶子和女儿真正下饭馆,只能遭人白眼地讨了一杯热水,蹲在饭馆门口啃自己从家带来的馒头时,白乐却和女儿说:"闺女哇,这镇上的饭馆实在没啥好吃的,等你长大,爸带你去县上的饭馆吃,人家那是什么手艺?能把鸡做成凤凰,能把死鱼做成活鱼。"女儿两眼放光,拍手道:"等!等!"《冬天里的套子》中家境本就不富裕的郝生,为了给自己的女人治病倾尽所有,但面对女人弥留之际,最后的愿望:"我想吃肉",却让郝生一筹莫展,女人的愿望太寒酸了,但郝生兜里连一分钱也没有,"村里三百二十一户人家,包括两户五保户,郝生都借过了,此时郝生很痛苦,他一绺一绺揪着自己的头发,似乎要揪下一块肉来。"最终女人离开了这个世界也没有实现自己最简朴的心愿。《在路上行走的鱼》中的羊靶子,一缸子凉水,荞面锅饼卷两根咸菜就是一顿美餐,春节穷得连一斤肉都买不起,他吃苦耐劳、勤勤恳恳,挣的钱却买不来一袋化肥。《狗头长角》中的北摊村,年人均收入不足三百,年年吃救济。生活的贫困造成了底层人物的悲苦人生。

  其次,精神之困,是造成小人物悲剧命运的精神枷锁。胡学文在谈到"贫"和"困"时曾说:"乡村贫穷依然存在,但已退到次要位置,困则显得尤为突出。困惑、困苦、困难。尽你的想象不管穷到什么程度,总能适应,这种适应能力似乎与生俱来。面对困则没有抵御与适应能力,所以困是可怕的。"胡学文关注底层小人物的精神之困。随着社会城市化的进程,城市文明确实给人们带来了别样的生活环境,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与此同时精神的麻木,却是一个更加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往往比物质的困更加危险。如胡学文的作品《向阳坡》,向阳坡承载了马达太多的梦想、快乐和希冀,但此时却要作为狗的墓地,而马达就是这个看墓人。马达的内心充满纠结和矛盾,村长莫四、妻子、父亲、为狗陪葬羊的主人却说,钱是老板的,老板用钱来买地、买羊、雇马达。在旁人眼里一切都是那么顺其自然,而勤劳、善良、质朴、孝顺、执着的马达却显得格格不入,不合时宜,但就是他的这种憨傻、倔强,反衬出现代物质社会,人们被金钱所压制的精神之困。

  城市化的进程也给古老的农村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冲击,农民想融入城市现代化的生活中,但处境艰难。作家着力去刻画小人物融入城市但却异常疲惫、无所依存"在而不在"的漂泊感,同时也将城市底层小市民的卑微生活表现出来,反思人存在的苦涩滋味。

  《一个谜面有几个谜底》中的老六,是一个精明、能干、很有办法、很自信的人,他有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侠义心肠,自幼与王梅亲梅竹马、真心相爱,但却因为家里穷得不到丈母娘的赏识,不能和王梅结婚。老六从坝上草原来到燕北市,希望能够挣很多的钱回去和王梅结婚,但城市不同于乡村,它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外来的每一个人,老六进城之后就想在燕北市"生根发芽",并且还把乡下的爱人王梅、自己的好兄弟"我"和妹妹乔晓燕吸引到了城市。但老六万万也没有想到,自己青梅竹马的爱人王梅只在进城两个月,就被包老板的糖衣炮弹所攻下,一下子从保姆升级变成了包夫人,老六备受打击。这之后他又接触到小丁和寂寞女人,并游走在两人之间,可他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爱情。为了能在燕北市"生根发芽",过上城里人的日子,老六从憎恨王梅到赞同她的做法,让自己的妹妹去给梁教授当保姆,希望妹妹也能自此成功上位,成为所谓的"城里人",然而,乔晓燕并没有像王梅那么"幸运",梁教授虽然搞大了乔晓燕的肚子却无论如何都不答应与其结婚。老六就这样把自己的悲剧人生又转嫁到自己妹妹身上,乔晓燕经历着心灵和肉体的双重创伤。城市的畸形生活让老六的心灵变得扭曲,他由一个被害者变成了一个施害者,她的妹妹没有得到应有的幸福,他自己的人生也更加痛苦。

  再次,权利社会的挤压,使底层百姓处于悲惨境地。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产生了重要影响,男耕女织的小农生活,有朴素的生活态度,但其中也暗藏着封建闭守的小农思想和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老庄的无为和与世无争看似是人生的大境界,但其中也使老百姓为求自保而更加卑怯、懦弱。"奴性的核心内容是卑怯"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人身上存有奴性,他们对苦难缺少反抗,对现实无可奈何,遇事选择沉默,在哭泣、呻吟、哀求和叹息中苟且过活。在人治大于法制的乡村,即便是一个小小的护林员都可以用手中拥有的权利欺行霸市,更何况是拥有着乡村至高统治权的乡长、村长了。

  《麦子的盖头》中,因为村长垂涎麦子的貌美,又因为村长抓住了麦子曾经有过被侮辱的经历,便以此相胁迫,正当村长再一次纠缠麦子的时候,被马豆根撞见了,马豆根狠狠地揍了麦子一顿,声称要去告发村长,但村长找了个中间人来说情,又送来了五百块钱,追究村长的事情就这么不了了之了,因为他知道自己敌不过村长的力量,但是马豆根并没有原谅自己的妻子,平日里不是诬陷、谩骂,就是责打,更甚至离家出走之后将麦子作为赌注输给老于。在权利社会的压力下,马豆根没有去保护被侮辱的妻子,反倒和村长妥协,将所有的不满发泄到自己妻子身上。他对弱者异常残忍,对强者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他再次制造了妻子的悲剧,也使自己的悲剧命运更加根深蒂固。《命案高悬》中的吴响,光棍一条,但在村里却拥有很高的地位,因为他是护林员,挣着一份工资,享受村干部待遇。他喜欢有夫之妇的尹小梅,几次想把她搞到手却不成,一次尹小梅家的奶牛到围场里吃草,正好被吴响逮住,吴响以罚款为由,企图让尹小梅就范不成,就在两人纠缠时,尹小梅的牛受了惊吓,挣脱缰绳跑了,吴响帮尹小梅牵回牛,恰巧碰到了前来检查的副乡长毛文明。因为没钱交罚款,尹小梅和牛都被带走了,尹小梅在这之后却离奇地死了。这本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但毛文明却与派出所焦所长、卫生院独眼周合谋,掩盖事实真相,让一桩命案石沉大海。就这样,在权利的操纵者手中,一条鲜活的生命就此殒命,真相也石沉大海,底层百姓的生命当儿戏般被肆意践踏。在《一棵树的生长方式》中,孙贵、孙关水父子俩利用当村干部的职务之便,欺辱姚洞洞一家。孙贵在姚家侮辱姚洞洞的母亲,还残暴地将破坏其好事的姚洞洞踢成骨折,孙关水抢走姚洞洞的心上人慧慧,还戏弄姚洞洞的妻子红芳,阻挠他的孩子起治国、治华的名字,原因只有一个,孙关水的孩子叫建国。底层百姓在权利社会面前更多时候被这样处于悲惨境地,他们无力反抗、无可奈何。

  胡学文对乡村政治权利的书写可谓是触目惊心的,他通过此深切地反映了普通乡民所经历的苦难,乡村的权利拥有者并没有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做好人民的公仆,反之,却给人民套上了更沉重的精神枷锁,带来了沉重的物质负担,法律政策在他们面前不过是一纸空文,他们明目张胆、欺男霸女、欠债不还、空打白条。这些当权者所施展的权利像空气一般弥漫在乡村的各个角落,形成一种巨大的无处不在,压抑着村民,使他们卑微地苟且偷生,不愿去获取自己为人的权利,就像《命案高悬》中的黄宝和黄老大,自己的妻子,儿媳妇离奇死亡,他们却可以拿着赔偿款事不关己的开始自己幸福的新生活,这是怎样的一种麻木和残忍啊。福柯在对权利的罪恶中谈道:"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权利无止境地倍增风险,在每一个领域制造险象。……它的发展不是旨在建立和肯定一个自由的主体,而是制造一种与日俱增的奴性,屈从它狂暴的本能".

  这种来自腐败阶层的权利,随时都会成为这些社会底层小人物身上痛苦和不幸的根源,造成他们的人生悲剧。

  第二节 女性角色的悲剧人生。

  自从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之后,中国女性就开始了她们的悲剧人生。《礼记。丧服。子夏传》谈到女子"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周礼。天官。九嫔》谈到女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所有的这一切维护了男权社会中男人的绝对中心地位,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范。男性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占有绝对的地位使得女性缺少独立人格、她们被物化、符号化,成为男人的附庸,缺少独立存在的意义。女性的生存价值由男性来加以评判,女性和男性处于绝对不平等的地位,女性被认定为"他者"或"第二性".

  胡学文在他的作品中就塑造了这样一群悲剧的巨大承受者,她们身处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或是城市生活中的最底层,她们勤劳、善良、淳朴,但并没有因此而拥有幸福的人生。

  首先,封建道德下的女性悲剧。在漫长的封建男权社会中,相比女性,男性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男性权利的长期存在并被女性无言地默许成为合理化,这种扭曲的历史文化心理被长期积淀并深藏在女性潜意识深处,变成了一种自然而然。所有这一切封建传统道德成为束缚女性的强大精神枷锁,成为造成她们悲剧人生的直接根源。更可悲的是女性竟然在长久的封建历史长河中,在受到非人待遇的情况下还麻木不仁地用男性标准来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她们没有反抗,只有绝望。

  《失耳》中,耳朵与自己的未婚夫右石到县城去卖土豆来换取两人结婚的费用,但是就在耳朵给买主送土豆时不幸发生了,耳朵失踪了,右石疯一般地寻找耳朵,几个月之后,在地下室找到了耳朵,且此时耳朵已经怀上了罪犯的孩子,耳朵痛不欲生,失去了生活的勇气,是右石用他的爱让耳朵有了重新面对村人、面对生活的勇气。但乡村的封建伦理思想以及传统的落后习俗观念异常强大,耳朵虽然重新得到了右石的爱,但却丝毫没有唤起家人的安慰和邻人的同情,他们结婚的婚房给了右石的弟弟,面对无辜的腹中孩子,父亲却视之克星,也视耳朵为不洁之物,在耳朵的鸡汤里下堕胎药,家人和邻人就这么无情的将她抛弃了。这不难让我们想到鲁迅笔下的祥林嫂,虽然时过境迁,但乡村的封建残余依然根深蒂固,它无情地吞噬着善良、纯朴的乡村女性,熄灭她们仅有的一点希望之光,让她们的生活更加不幸。耳朵最终在缺乏反抗的人生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风止步》写了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弱势女性这一群体形象。乡村寡妇王美花被马秃子占有、其孙女燕燕又被马秃子性侵,但当小知识分子吴丁企图以"拯救者"的角色出现在王美花面前让其站出来指认施暴者,为自己和燕燕讨回公道的时候,却因此触动了王美花内心最伤痛的部分,她可以忍受马秃子的恶行,只因为马秃子说会为其保密,以此来换取孙女的清白,让孙女不至于重蹈自己的覆辙,避免遭受婆家的冷眼光和丈夫的责打,但她不能忍受吴丁的"善举"给自己心灵上带来的"更大伤害".于是她想通过各种方法把吴丁这个"瘟神"赶走,先是给钱,后是出卖自己的身体,但这都不能挫败吴丁惩恶扬善的决心。最终,作为吴丁"饥饿的拯救者",王美花给他端上了一碗盛有农药的炒米饭,结束了吴丁的生命及其漫长的拯救之路。作品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王美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悲剧人物。由于封建传统道德的根深蒂固,她把孙女的清白看的比自己的命都重,但她并没有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真正地维护自己的权益,相反却是袒护了施暴者,将行善者置于死地,但她不知道一味地袒护只能让自己和孙女处于更加被动的局面。而生活中像王美花一样为了所谓的"秘密"而忍辱负重的弱势女性不在少数,作品中吴丁的前女友和现任女友亦都是如此。

  其次,女性婚姻中的悲剧人生。乡村底层社会中的女性,她们在自己的婚姻中逆来顺受,恪守封建传统,从一而终,但这并没有让女性在婚姻中获取更多的关心和疼爱,特别在保守落后的文化环境中,社会暴露出更多的愚昧和落后,女性被看成是男性的附属品,像一件衣服一样可以随便的放置,可以肆意的践踏和蹂躏,在她们的人生轨迹中,没有权利的争取,只有与生俱来的逆来顺受,不幸的婚姻造成了女性的悲剧人生。

  在《荞荞的日子》中,女主人公的灾难源于家庭贫困的买卖婚姻,荞荞父母双亡,为了给身患重病的继父治病,她委身给了在赌桌上赚了八千块彩礼的杨来喜,起初的生活还算过得去,但杨来喜游手好闲、嗜赌成性,起先赢的钱都被他输了回去,为了挽回赌桌上的颜面,他将荞荞作为赌注输给了开收购站的马豁子,这之后他又无休止地对荞荞进行骚扰、纠缠、跟踪,他的卑贱、猥琐、猜忌、侮辱时时刻刻践踏着荞荞的善良和尊严。

  随着现代城市文明进入乡村,曾经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的淳朴生活已被打破,大量男性外出打工,他们的女人留在家中,传统的婚姻道德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在这样更加复杂的两性关系中,女性群体依然是弱势中的弱势,他们勤劳善良,对婚姻充满了坚守,但最终的结果却往往不是她们所期待的。女性婚姻中的信任度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和考验。在《落花渐欲迷人眼》中,石柱本是一个勤劳、善良、憨厚、孝敬长辈、疼爱媳妇的普通农民,为了补贴家用,来到城里干活。可是进城后,石柱的人生发生了很大变化,城里纸醉金迷的生活改变了石柱的善良、淳朴,也改变了他对妻子的爱。在欲望的无限膨胀下,石柱强奸了黄花,把自己毁了,也把这个家毁了。小玉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这样的一个结果,她冒着各种羞辱在公安局、老板、伙计和黄花那里寻求答案,真实的答案令她崩溃,最终精神失常。

  《谁是谁的敌人》中,黄周同样是一个在外打工的农民工,长期在外的生活,使他和妻子聚少离多。因为总有一些男人在外打工,自己女人和别人好上的负面消息以及上铺工友和郑木的现身说法,使他越来越对自己的女人王红产生了怀疑。王红本性善良、老实、安分守己,就是因为一根头发,黄周变本加厉、更加不相信她,竟然带着自己的孩子豆苗几次三番去城里做亲子鉴定。最终的结果,孩子是自己的,但是老婆王红与他的关系却越来越远了。夫妻间缺乏彼此的信任,又何谈感情。善良的王红因此命运不济。

  再次,权利制度下的女性悲剧。《秋风绝唱》中的翠花背着村长黄文才、公公瘸羊倌到草滩上挖兔草、采蘑菇,不料被黄文才撞见,黄文才仗势欺人侮辱了翠花,翠花悲伤地整理好衣服,捡起药材起身正要离开,这时"黄文才喊住她,说,日后你避着老瘸就行,我不是那种绝情人。翠花揩净脸上的泪,又轻松起来。"她并没有为刚才被欺辱的事情感到伤心难过,"黄文才最后那句话,如一个蜜丸让她品味了好久。她想只要黄文才不管,她每日可挖一筐,挖一秋天药材,加上卖兔的钱,没准就能买一台彩色电视机,那样黄老二不在家,她就不会那么寂寞了。翠花被那个美丽的前景诱惑的眼睛都亮了,她想虽然让黄文才脏了身子,可还是划算的。于是,她又愉快地哼起来。"在强大的男权社会中,加之在手中拥有职权的男性淫威下,女性处于更加悲惨的地位,她们无力反抗,更甚者用一种极端麻木和残酷的方式来摧残自己,换得自保及小利的实现。

  再如:《命案高悬》中的护林员吴响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肆意践踏去草场挖药材的女人;《荞荞的日子》中的薛书记几次三番纠缠荞荞,最终为了马豁子和杨来喜,荞荞不得不牺牲自己;《一棵树的生长方式》中孙贵和孙关水作为村干部霸占姚洞洞的母亲,欺辱新来的老师;《麦子的盖头》中的村长对麦子的迫害,等等。这些社会中的权利占有者,他们的行为无视女性的尊严,给女性带来了更大的悲哀。

  胡学文用他手中的笔书写了一曲曲女性的悲歌,自古以来的男权社会,性别差异,女性的自身权益得不到保护,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在胡学文的作品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乡村的闭塞落后,也看到了作为一个社会底层中女性的不幸,让人们对社会生活中的女性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对于这些女性群体来说,摆在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或者软弱顺从地活着;或者冲破牢笼选择反抗。但作为弱势中的弱势群体,在男权社会的压制和迫害下,她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在经受着极大地摧残与迫害。因此,现代社会当中的女性,要想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就需要有独立的人格,从思想意识和精神领域把自己解放出来。

  第三节 底层官员的夹缝人生。

  在胡学文的作品中还写到了一部分特殊的人物,他们就是乡村底层中的小官员,包括村长、镇长,亦或是像吴响这样的小护林员。他们不同于普通的老百姓,手中有一些权利,在老百姓中间看似高高在上,但他们又承受着来自上层权利社会的巨大压力。他们像一个桥梁、一个中介连接着百姓和政府,因此在他们身上就别有一番风景。胡学文并没有脸谱化,简单化去描写这些人物,而是将人物置身在鲜活的生活中去诠释人物的遭际。他们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们在行事的过程中也在经历着良心的拷问,他们在现实利益和责任义务面前也会思忖,作家胡学文通过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挖掘、艺术表现,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底层官员的夹缝人生。

  《花落谁家》中的杨晓冬是营盘乡法庭庭长,他刚到营盘乡就体会到了地域的贫瘠和当地人的"刁蛮".刚刚上任不久的他接了一个棘手的案子--张二妮要废除和四虎头的婚姻契约。原来四虎头曾经骑摩托撞伤过张铁匠之女张二妮,因为当时的撞击张二妮患了严重的脑震荡,不知日后如何,于是张铁匠为了女儿今后打算,几次三番要求四虎头娶张二妮为妻,在靳乡长的压力面前,四虎头之父黄满山最终同意了这份契约。可是当意识恢复之后的张二妮并不同意这门婚事,想废除契约,而四虎头坚决不同意。本身很简单的事情在解决过程中却牵涉出诸多关系。先是某局局长、杨晓冬的"恩人"、"姨夫"要求此案一定要张二妮获胜;之后是乡长秦海要四虎头赢,因为四虎头是黄满山的儿子,而黄满山是营盘乡首富,办了两个厂子,是乡里的利税大户,有钱有势,乡里不敢轻易得罪他;再者,自己的女朋友因为在台长面前夸下海口,也站在四虎头一边。

  原来黄满山之所以不同意废除婚姻契约就是因为要挣当年靳乡长打压他的那口气。黄满山家族仗势欺人,就连营盘乡前任庭长石金也是受其诬陷而名誉扫地。最终县法院打来电话,让杨晓冬将此案移交县法院民事庭,案件结果不可知。本身一个简单的案子,却牵扯出众多的庭外关系,而具有审判权利的杨晓冬却成了一个摆设,变得无可奈何。用石金的话来说"营盘乡的官司没有规则".虽然从正义来说,杨晓冬想站在张二妮一边,但事情的进展却差强人意,以至于杨晓冬对张铁匠的安慰也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杨晓冬处于两难境地。

  《私人档案》中的杜叶原本是一个纯真女孩,由于初恋失败的创伤,她在爱情方面变的麻木,委身于县里的二号人物,她也因此由公社妇联主任一跃成为副县长,进入到官场仕途中,虽然杜叶政治生命的开始与"二号"有密切关系,但这并不能抹杀她的勤恳工作。她满怀政治抱负,确确实实想为乡村邻里做些事情,但在她的身边却仍然充斥着各种谣言与诽谤。在杜叶身上我们不仅看到底层官员的不易,更看到了作为一个女性官员的艰难成长史。

  同样《逆水而行》中的村长霍品,也是一个关心体恤村民、有道德感的村长,他为了村民的利益,和乡长吴石较量、违背"乡里的大政方针",不肯在承包鸡心湖合同上签字,但他又不敢完全违背乡长吴石,因为一旦和吴石撕破脸,他的村长日子就不会好过,他喜欢"跺跺脚,黄村的地皮也跟着颤"的感觉。于是他和吴石的较量犹犹豫豫、瞻前怕后。《淋湿的翅膀》中的莫四,一方面迫于乡政府的压力努力维护着造纸厂,另一方面造纸厂确实造成了环境污染,作为村民有要求维护合法权益的权利,故而围堵造纸厂,他夹在其中处于两难境地。《命案高悬》中的村长也是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他对尹小梅的死也充满了疑问和同情,另一方面乡长的指示他又不得不遵照,在做好黄宝和黄老大工作的同时,还得阻止吴响对事件的调查。《漩涡》中的李可本想毕业之后和秦小微回宣城过平静的教师生活,可生活原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因为和秦小微家庭地位的悬殊,李可最终被分到了营盘乡中学,之后在一系列的权利争夺中,李可饱尝官场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和人情淡薄,虽然他从一个普通乡村教师变成了官职显赫的乡长,但这一路的艰辛也许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就像作品中写道,"李可让'花儿'陪贾局长好好聊聊,带老孟离开。两人蹲在饭馆门口。老孟默默吸烟,李可盯着那条狗。那条狗也盯着李可,李可在它眼里看见自己的影子,想狗一定也在李可眼里看见它的影子。是李可进了狗眼,还是狗进了人眼?李可想这不是错觉,在狗眼里,自己是人。可是在自己眼里,和狗没什么两样。"从胡学文的作品中我们看到,底层官员看似在村里是一个很光鲜的角色,但他们却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他们是官,在民之上,有"官"的特点,但他们又是"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做事的过程中会体现老百姓身上的淳朴、憨直,但同时也会有狡猾刁钻和左右逢源,这其中的辛酸苦辣、百味人生,也许只有他们自己才最清楚。胡学文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底层官员进行"高大全"的赞颂或是简单的抨击,而是真正站在时代和人物的立场上,去再现人物鲜活的人生,这也再次体现了胡学文小说对生活的丈量。

  总归上述,胡学文的小说从命运、性格和社会三个层面对底层人物的生活境遇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揭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悲剧人生的成因。他对悲剧人物不是简单的肯定或是否定,而是从宏大的社会生活及人物自身的情状出发,将底层及社会真实的面貌得以呈现,让读者通过此去更深刻的慨叹生活,思考人生。生活实属不易,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更是艰难,面对生活的困境,悲剧的人生,唯有面对苦难,唯有坚持正道,人之为人的尊严才能最终得以体现。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