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胡学文小说的精神力量探讨
【引言】胡学文作品中小人物的苦难生活研究引言
【第一章】底层小人物的悲苦人生
【第二章】直面苦难的生命力量
【第三章】作家小说创作的艺术探索
【结论/参考文献】胡学文底层小说创作的情怀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摘 要
胡学文是中国当代非常优秀的一位作家,自处女作《骑驴看唱本》开始,他的小说创作一发而不可收,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很多作品被国内知名刊物《人民文学》、《当代》、《中国作家》等刊载,其中还有不少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深受老百姓喜爱。
胡学文以底层小人物作为自己的叙事主人公,关注他们的命运及生存方式,体现了一名优秀作家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向度,因此获得评论界的极高赞誉。近几年来学术界对胡学文的作品研究呈持续升温状态。
本论文采用知人论世的传统社会学批评方法,从主题学角度切入,分析胡学文作品中小人物的苦难生活、生命力量,作家的人文关怀及为更好诠释作品内涵而进行的艺术探索,从而深入探讨胡学文小说的精神力量,体现了作家高尚的知识分子情怀。
本论文分三部分展开叙述。第一章谈胡学文作品中悲剧艺术形象--底层小人物的悲苦人生,在其中重点解读弱势群体的苦难生活、女性角色的悲剧人生和底层官员的夹缝人生。生活并不永远充满阳光,底层百姓的生活更显不易。在来自贫穷的重压下,在封建思想道德的精神枷锁下,在权利社会的制约下,底层百姓特别是女性角色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层面,都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即便是处于权利阶层之中的底层官员,他们一方面有着为民的朴素思想,而另一方面在权利的压力下,也有着明哲保身的无可奈何。所有的一切都昭示着底层小人物的人生悲剧。
第二章谈胡学文小说直面苦难的生命力量。首先谈胡学文笔下小人物的精神抗争。
悲剧之所以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是因为它悲而不哀。胡学文笔下的底层小人物人生多舛、命运莫测,但其作品绝不仅仅停留在对悲剧人生的简单陈述上。生活如此不易,在这样的艰辛苦难中,底层百姓并没有放弃他们对信仰的坚守,对光明和正义的探寻,他们虽然身份卑微,但在苦难的生活面前,他们努力实现着自我存在的价值。这是作家故乡草原精神的传承,更是民族希望之所在。胡学文充分肯定底层小人物身上的精神光芒。
其次谈作家的人生经历、生活体验、精神向度对其作品思想意蕴的巨大影响。胡学文的作品之所以呈现巨大的悲剧震撼力,一方面草原生活的独特经历加深了作家对小人物顽强生命力的理解,另一方面对生活细致入微的体察关照充实了胡学文小说悲剧精神的创作内涵。胡学文 37 年的坝上草原生活经历,使他在骨子中融入了草原人质朴、强悍的性格。故乡人对草原的虔诚、对生命的尊重、对命运的不屈、对精神的坚守深深植入了他的内心,这为他"为人生"的小说创作观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胡学文深深扎根于生他养他的这一方热土,以近乎虔诚的态度关注土地上的底层小人物,他关心人物的疾苦,慨叹人物的命运,深刻地展现出一个作家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总之作家的人文关怀充分肯定了小人物的精神价值第三章主要谈胡学文为更好诠释小说思想内涵,在其创作方面所进行的艺术探索,从技术层面提升作品质量,彰显作品张力,展现作家的理想追求。胡学文将现代主义创作元素有机融入现实主义创作中,通过时空交错、虚实相间、叙述顺序的变化、悬念设置、重复、元叙事、荒诞等手法的使用,使作品更加鲜活生动、耐人寻味;在叙事结构方面,胡学文也不断进行探索,他打破单线的叙事结构,通过复线来结构作品,主题突出,内容丰满,叙述自然、不唐突;在故事情节方面,胡学文更是发挥其讲故事的才能,通过传奇性故事情节的设置,使作品在好读、耐读的基础上,更吸引人,发人深省;此外,在作品语言方面,胡学文也是精心锤炼、不断创新,使其语言更有其独特个性。胡学文正在通过踏踏实实地努力寻找着一条更广阔的创作之路。
总之,胡学文在他的创作中充分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中国力量和精神向度。他的作品获得了读者大众的喜爱,也收获了评论界的极高赞誉,但在他的作品中还有一些难尽人意之处,比如小说由于写得太实,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作家写作空间的拓展,作品的内容偶有重复感,影响了小说的审美意蕴,语言方面可以进一步性格化。胡学文作为草原忠实的儿子,他坚守着草原人的人格尊严,坚守着自己创作的精神自留地。铁凝在评价胡学文时说道:"扎实生活,诚实写作".胡学文就是这样一个有质性、有韧劲的作家,相信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中他必以勤奋踏实的文学态度、直面苦难的文学精神、同情民众的文学情怀,更好诠释其作品的精神。我们相信胡学文今后的创作必会走向更大的成功。
关键词:胡学文小说 悲剧 精神 坚守 寻找 艺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