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曾经在论述美的概念的时候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9]142.同样,悲剧的美感也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作为一种戏剧形式,来自于舞台的直观感受( 道具,布景,装扮等) ,可以使观众获得直接的、现场的震撼; 作为一种美学范畴,它的魅力来自于读者自己,自己的思考,想象,理念。感性材料只是思想的载体,而自由的思想本身更为重要。就像黑格尔在《美学》中所说: “一切存在的东西只有在作为理念的一种存在时,才有真实性。”[9]141所以在悲剧的传播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通过阅读文本本身来体悟悲剧的美感,而不是仅仅通过观看戏剧本身。因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9]147.感性材料是有限的,而理念本身确实自由和无限的。需要注意的是,理念本身并不是孤立的,它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概念与实在的统一。
二、我们何以需要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
在理清悲剧美感根源之后,我们还面临着一个问题,即我们何以需要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悲剧是由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两个要素构成的。所谓的悲剧意识产生于人与自然、宇宙的矛盾中。一方面人类是生活在自然界之中的,其生产生活无不受制于自然界; 另一方面,人类作为拥有独立意识的群体,需要不断从自然中索取更多。而人的意志与自然界的意志却并不是一体性的存在,于是乎,人与自然之间就必然会产生一种对立的冲突。这正是悲剧观念的产生也是悲剧意识的产生。而所谓的悲剧精神,正是人类在面对自己与自然之间必然的冲突时,彰显出来的高昂的主体性力量。①这种悲剧精神告诉我们不断反抗、不断斗争,哪怕这种反抗与斗争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认识你自己”---相传是镌刻在德尔菲神庙上的神谕,也被后世看成是人类的最高智慧。然而在命运面前,我们经常是难以认清自己的,我们自以为是智慧的,却常常表现出无知。《俄狄浦斯王》这个“十全十美”的悲剧深刻地展现了人的两重性。俄狄浦斯虽破解了斯芬克斯之谜,但他只猜到了谜面,却不知人究竟为何这个谜底。他被命运追逐,受命运摆布。认不清自己,看不清命运,最后刺瞎双眼,自我放逐。
古希腊悲剧往往被称为“命运悲剧”,人的主体性与命运之间的冲突往往是其表现的主题。赵凯在论述悲剧意识来源时尤其强调悲剧意识的主体性,他认为人类自身的生成和发展,就是一个悲剧性的历程,“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不尽地追求和自我完善的历史,理想与现实、感情与理智、生存与死亡这三大矛盾,是长期困扰人类心灵的悲剧性的冲突内容。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是一个悲剧性的过程”[10],悲剧作品正是要展现人类生存的真实境况。由于人和客观现实有诸多难以调和的矛盾,因此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悲剧性过程。然而真正的悲剧并不是渲染苦难、恐怖和死亡为最终目的。真正的悲剧艺术,必然表现人类对苦难命运的抗争,并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人类所有的高贵品格,责任、勇敢、担当、尊严等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力量。正如一位西方学者所指出的: “如果苦难落在一个生性怯懦的人头的上,他要是逆来顺受接受了苦难,那就不是真正的悲剧。只有当他表现出坚强和勇敢的时候,才会有真正的悲剧。哪怕表现的仅是片刻的活力、激情和灵感,使他能够超越平时的自己。悲剧全在于对灾难时的反抗。”[1]415因此我们怎样面对生命的真实,才是悲剧之美给我们的最大意义。
虽然悲剧的直接美感效应是比较阴暗的。可是阴暗的恰好是诚实的,如何面对阴暗才能更好地体现人的价值。我们经常会看到事物令人失望或绝望的本质,但往往不敢承认,去粉饰、去回避。但悲剧恰恰不给我们回避的机会。在“生命一次性”的基础上,我们能够对经过精心组织的悲剧艺术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体悟到人类特有的、普遍的情感经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重新审视、反思自己的生存状态。在清醒地知道你的存在状态以后,你就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拯救你,你可能注定要失败,然而如何最大限度的彰显你的本质力量,这才是存在的价值。
结 语。
有关悲剧美感根源的问题也是一个“斯芬克斯之谜”,并没有一个所谓完全准确的理论去解释它。或许这也正是悲剧之所以拥有无限魅力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后人的不断阐释,悲剧艺术才能不断散发着时代的声音,才能持久地存在于我们的心灵之中。如果哪一天我们不再去讨论悲剧美感了,人类也将慢慢失去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从这个方面来说,我们所做的微不足道的努力,也算是有所价值了。积极一点说,我们试图通过厘清西方悲剧史关于悲剧美感根源的论述,用以反观中国艺术精神中所缺失的悲剧性,唤醒人们对于文化建设和文化教育中的悲剧艺术重视和悲剧精神的培养。在“泛娱乐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每个人迫切需要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启迪情操,陶冶灵魂,避免娱乐至死。
参考文献:
[1]朱光潜。 悲剧心理学[M].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诗学[M]. 罗念生,译。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39.
[3][德]莱辛。 拉奥孔[M]. 朱光潜,译。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1.
[4]陈文忠。 生命的真谛与生命的意义---关于“生命的一次性”的若干思考[J]. 高校辅导员期刊,2012( 6) : 91 -96.
[5][宋]欧阳修。 欧阳修全集[M]. 李逸安,点校。 北京: 中华书局,2001: 612.
[6]钱钟书。 七缀集[M]. 上海: 三联书店,2002: 115.
[7]钱钟书。 谈艺录[M]. 北京: 中华书局,1984: 1.
[8]陈文忠。 三千年文学史,百年人生情怀咏叹史! [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6) : 691 -702.
[9][德]黑格尔。 美学: 第一卷[M]. 朱光潜,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9.
[10]赵凯。 悲剧与人类意识[M]. 上海: 学林出版社,2009: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