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文艺美学论文

不同的笑的社会内容及其审美效果

来源: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作者:吴福顺
发布于:2020-01-31 共8730字

  摘要:从生活到文学艺术,从表情到内心,“笑”总是不可或缺的。“笑”的表现内容极其丰富,其表面上微妙的区别在不同背景、情境中就可以有差之千里的社会性内容和意义。文学作品中有无数关于“笑”的描写,若想将它准确析读,我们不仅要关注笑的表面现象,更要结合其具体社会意义,并从不同的笑的发声者来进行理解。笑,蕴藏着永远的喜剧性意味。

  关键词:笑; 笑的社会内容; 笑的发声者; 喜剧性;

  作者简介: 吴福顺(1992-),女,广东河源人,硕士,主要从事文艺美学研究。;

The Analysis in Aesthetic Character of Diversified Laughter

  Abstract:Whether it's life or art, whether it's expression or heart, “laughter” is always essential. The content of “laughter” is extremely rich, and the subtle differences on the surface can have different social content and meaning in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situations. There are numerous descriptions of “laughter” in literary works. To read them accurately, we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surface phenomenon of laughter, but also combine its specific social meaning and interpret it from different speakers of laughter. Laughter contains a comedy of eternal meaning.

  Keyword:laughter; social content of laughter; the laughter of speakers; comedy;

  不同的笑,综合着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一个人的生活环境、人生际遇与身份地位等,都是产生影响的因素之一。因此,综合了各种因素而表现出来的不同笑态,当有精彩绝妙的内在含义,“笑”往往不会只是单纯的一个表情,所以,这就涉及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笑的社会内容。正如马塞尔·帕尼奥尔所言,“笑与笑者的身份相称。笑一向反映人的个性:告诉我,你对什么感到好笑,我就能说出你的为人……”[1]70

  笑,一个看起来如此简单的字眼,却蕴含丰富、意味深远。在人的笑容里,包含了许多社会性的东西;在笑的表情与声音之下,蕴藏着更多值得我们探讨的内容。

  一、具有社会内容的笑

  具有社会内容的笑是一种社会现象,其主体是处于社会生活中的人。正如前面所说,笑的蕴含丰富、意味深远,它综合着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一个人因其身份地位、文化素养、生活阅历和个人气质等影响因素的不尽相同,而有不同的思想观念与行为表现,因此,一个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有源可究的,包括笑。

  比如在《祝福》里,鲁迅有这样两句描写--“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2]11,“死尸似的脸上又整日没有笑影……”[2]16,这是祥林嫂前后两次来到鲁四老爷家做工时面部表情的大体变化。祥林嫂脸上“笑影”的出现与消失都不会无缘无故。

  祥林嫂是一个寡妇。丈夫死后,她一个人偷偷从婆家逃了出来,第一次来到鲁四老爷家的时候已有二十六七的样子,祥林嫂在鲁老爷家做活勤恳精细,样样活计都能担当下来,因此受到主人家的喜爱。祥林嫂不仅通过满档的劳动填补了自己的空虚,赶走了绝望,还实现了一个劳动妇女的最大价值,如此充实的生活使她日益满足与开怀,青黄的脸色日渐白胖起来,脸上现出笑影来便不足为奇了。第二次再来到鲁四老爷家时,祥林嫂中间已经过了更多的痛苦,越发绝望--被婆家逼着嫁进贺家坳,却是为了换取财礼;而第二任丈夫终究也因染上风寒死去,她再次成了一个寡妇;与之相依为命的儿子阿毛却还给狼吃了去……这样的境遇让她如何再笑得出来?

  一篇好的文学作品,其人物的一切言行都应该有理有据且符合艺术真实。如果祥林嫂在经历人生如此大悲之后,竟开开心心、蹦蹦跳跳,一副喜悦模样地回到鲁四老爷家里做工,除非她已经疯了,癫癫倒倒,否则无法让人接受。即使她在一开始是被迫再嫁,但毕竟祥林嫂经历的是亡夫之痛、丧子之痛。人物还应该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活出自己的模样,才能给读者以深刻印象,使其反复咀嚼与品味。而人物的笑,则非常值得琢磨,也许看似云淡风轻的微微一笑,却能在他人心头之上搅起千层浪、万卷云,所以祥林嫂的一个笑影,就勾起了读者的无数联想,联想到祥林嫂个人的悲,联想到社会的哀,联想到旧中国里农村劳动妇女的备受摧残。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具有社会内容的笑,究竟会产生怎样特殊的审美效果呢?

  二、不同的笑的社会内容及其审美效果

  (一)嘲笑

  让·诺安称赫淮斯托斯是“世界上所有‘被嘲弄的人’的鼻祖”[1]79,赫淮斯托斯是第一个被嘲笑生理缺陷的人--这是世界上记载的第一个笑,并且是由生理缺陷引起的。

  赫淮斯托斯是宙斯和赫拉的第一个孩子。一次,宙斯在盛怒之下,一把抓住赫淮斯托斯的一只脚,并将其扔出天门,导致他变成了永远的跛子,在以后的神话中,赫淮斯托斯亦无法摆脱这一身体特征(一说是天生残疾)。“白臂膀的女神赫拉微笑着,从她儿子手里笑嘻嘻的接过那只杯子。于是赫淮斯托斯又去服侍其余的神,从左首开始,用他的调羹将那甜蜜的琼浆玉液给大家轮流地斟;那些快乐的神看见他在大厅上一跛一拐地来去奔忙的情景,禁不住哄堂大笑起来!”[3]

  赫淮斯托斯还是第一个被嘲笑情感不幸的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戴绿帽子的人”[1]79,在《奥德修纪》中,赫淮斯托斯的妻子阿芙罗狄蒂是个多情美人,当妻子的丑行被抓了个正着,“赫淮斯托斯心情沉重地回到家里,站在门口,怒气冲天,他大声咆哮着”[4]88,然而,闻声跑来的众神只在一旁议论纷纷,引路和斩魔之神赫尔墨斯还说只要是完美无瑕的阿芙罗狄蒂,有陷阱和镣铐也愿意,“他这样说,在永生天神当中又引起一阵笑声”[4]89,他们非但没有指责这件丑事,反而在一旁笑谈。

  人类天生就有幸灾乐祸的鄙性,比如,对偶然遇到的残疾人士投以奇怪的目光,甚至在背后窃窃私语,第一反应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不礼貌的行为,甚至进行恶意的语言攻击。这主要还是来源于人性的恶劣,对别人的不幸怀有蔑视心理而嘲笑,这已是道德层面的问题了。在古希腊神话中,普通人无法攀登的奥林匹斯山上,却居住着与人“同形同性”的众神。人类天生的鄙性,即使是高居于奥林匹斯山上的十二主神也未可避免。幸灾乐祸的心理产生邪恶的快感,而后天的教育与修养又培养了人的同情与怜悯。在面对悲剧的时候,人的恐惧与怜悯被激发出来,人性得以净化,这也就是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论与净化说。面对他人的厄运与不幸,做出第一反应的总是人的阴暗面情感--这是人性最底端的存在;而后经过道德判断与理性思考,才可得到有利于和谐的结果。

  嘲笑的根源就在于人类幸灾乐祸的鄙性,这是基于比较的满足感。这不仅伤害了被嘲笑者的心灵,更鞭打了嘲笑者与旁观者的灵魂。文学作品对嘲笑的描写,是一种对阴暗人性的指责,让读者从中产生人性思考及道德反思。

美丽笑容

配图 美丽笑容

  (二)苦笑

  史铁生先生在《命若琴弦》中,描写了一老一小两个瞎子,他们各自背着一把三弦子,爬过无数的山,走过无数的路,停留过无数的村庄,弹无数遍的琴说无数遍的书,只为得到让眼睛复明的药引子--一千根弹断的琴弦。老瞎子每天都思忖着,还剩多少根琴弦?再弹断多少根琴弦就可以了?那张封存在琴槽里的药方是他坚定的信仰。

  老瞎子终于弹断了一千根弦,他欢天喜地地从琴槽里取出药方,独自动身去买药。整整五十年了,这张药方放进去的时候他才二十岁,而今终于要成功了!然而,那张他悉心保存了五十年、信仰了五十年的药方,居然只是一张无字白纸。“老瞎子的心弦断了。”[5]33他坐在药铺的台阶上几天几夜,痴呆地面朝天空,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追问上苍,别人都以为他疯了。

  “老瞎子苦笑:七十岁了再疯还有什么意思?他只是不想再动弹,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觉得身体里的一切都在熄灭。”[5]33维持着他生命的琴弦,就这样断了。

  该如何面对命运的嘲弄与信念崩塌的绝望?如果史铁生先生写的是,老瞎子大哭了一场,又大骂了一顿,问命运为何如此不公,还这般捉弄,他的师父为何骗他,效果又如何?场面一定是混乱的,并充斥着吵闹,然而却无法深深地打动人、感染人。大哭一场未免显得太无力,号啕的宣泄已经太表面了,最沉重的悲哀是从心底里透出来的,越安静越可怕。坚守一生的信念崩塌后,这剩下的废墟,怒吼怎么能够重振其精神?眼泪如何足以冲刷干净?他的苦笑,是失声的笑,他的内心已没有任何气力去争辩;他的苦笑包含了更多的反抗和无奈,还有最沉重的悲哀与绝望;他这无声的苦笑,更能在读者的心间产生巨大的回响,震撼的余声久久不绝。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悲哀则最是寂静与肃穆,无法宣泄的悲伤才最悲。

  这苦笑,轻轻一笔,浓墨重彩,描写得恰到好处。

  (三)疯笑

  范进中举以后,第一反应是不敢,也不愿相信,看到升挂起来的报帖,“看过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6]23一边傻笑着一边向门外跑开,发了疯似的,摔了跤在水塘里捞了一身泥一身水,披散着头发,还止不住地拍手笑着。这可不是一般人得知喜讯的正常反应。

  范进从二十岁童生开始应考,时至五十四岁,三十多年间竟考了二十几次,蒙周学道赏识,终得了个秀才,其老丈人胡屠户才对这个“现世宝穷鬼”客气了点。但胡屠户认为,女婿能中秀才,是自己积来的福德,带挈了范进。胡屠户马上觉得自己地位高尚了,还叮嘱教训了女婿一番。当范进提出要去考乡试,想向老丈人借点盘缠,被骂得七荤八素的,说他“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6]22,说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范进中举之后,胡屠户的态度却一百八十度大反转,从前是不加任何称呼地直接训骂,而今恭恭敬敬一句“贤婿老爷”,让人好不适应;还空前阔绰地“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6]24前来贺喜。一众邻里也是如此,前面范进一家已是饿了几日揭不开锅,艰难至此也未见得有人伸出援手稍稍予以接济,如今范进中了举人,这东邻西舍倒似乎变得和睦可亲了,人多力齐的,当下就把范进家变成了慈善现场,有拿鸡蛋来的,有提白酒来的,有背米来的,还有捉了鸡来的,气氛感人。

  范进中举前后,其老丈人和乡邻态度的巨大转变,透露的是当时社会的扭曲--包括时下的社会风气与人性,范进的疯笑就是对这种扭曲的强烈指责,以一种非正常的状态反映出一个不正常的社会;同时也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揭露与批判,封建科举残害的不仅是知识分子的身体,还有心灵。当时的民众具有强烈的官本位思想,中举以前的穷苦读书人是可随意践踩的野草,高中之后当上举人便是位分高贵的神。可见当时的官场丑恶与官僚对下层民众的严重剥削压榨,这又是对封建官僚的沉重一击。

  (四)嬉笑

  说起嬉笑与无礼狂笑的典型,非《聊斋志异》中婴宁莫属!

  有人说,笑是一种不庄重的举动,这一句话在婴宁这里可谓表现得淋漓尽致。婴宁出现之处必有笑声,且多不合礼教。

  上元佳节,婴宁第一次与王子服相遇,王生沉浸于其绝代容华,目不转睛地盯着婴宁看。面对如此轻薄之举,婴宁本该是羞涩难安,甚至掩面速速离去,这才符合当时社会的女子之德;即使是一遇钟情有情郎,“逢郎欲语低头笑”[7]则也算是合理,再如“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8]般,虽故作姿态却也还是透露着娇羞之情,而婴宁非但没有感到害羞,反倒转头就跟身边的婢女取笑道:“个儿郎目灼灼似贼!”[9]58就这样说说笑笑地走开了。再次见到王生,她也没有仓皇逃走,只是含笑拈花地走过去,时不时露出半个面孔偷看;家中来了客人,让她过来打个招呼,竟然在门外就开始笑嘻嘻的,不成体统,被喝止之后没几句话的功夫,“女复笑,不可仰视”[9]60,这该是何等的放肆;等走到了门外,更是纵声大笑!

  第二天,见到王生依然是狂笑不已,笑得竟从树上摔了下来,对于一个才来家里的客人,就算是在如今社会,也该是尴尬无比,更何况是封建礼教严苛的当时。

  来到王家之后,婴宁依旧本性不改,“嗤嗤”“浓笑”“放声大笑”,时时处处笑得没有规矩。更离谱的是,在庄重的大喜之日,婴宁居然笑得连新嫁礼服都穿不上,只好作罢;既然已经成亲,见到陌生男子本应懂得避讳,婴宁却不懂,在墙头遇见西邻男子非但不躲,还依旧是笑盈盈的,最终招致误会。直至被王母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责斥她险些牵连王生无颜见亲朋,告知她“人罔不笑,但须有时”[9]63的道理。自此,婴宁再也没有笑过。

  成亲前,婴宁从来没有受过任何封建礼教的束缚。她本狐狸所生,鬼母抚养长大,从小也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她的成长与普通女子不同,她远离世俗,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完全身处封建社会之外。鬼母从不会限制她的言行举止,因为不在俗世便无需俗礼。只在婴宁将要跟随王子服出去之时,才教诲她要学些诗礼,为了将来嫁为人妇,侍奉公婆。其实这里就为后来婴宁不笑埋下伏笔了--在深山多年,鬼母不曾要求过婴宁任何礼制上的东西,任其天真无忧、自由,而即将踏入俗世之时,却突然开口要她学习并适应礼制;鬼母生前想必也曾被封建礼教所束缚,因而不到必要时候,她不会愿意让婴宁受此苦楚。

  文中有“若不笑,当为全人”[9]61之句,婴宁确实不全,她残缺了一张在封建社会里的面具;但“笑”绝不是她的不全之处,那反而完整了她的人性。

  严苛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女性的人格自由,婴宁作为反抗与突破封建礼教的象征,是女性追求解放与自由的代表,“笑”就是她抗争的武器和手段。婴宁这种自由散漫的嬉笑,无所顾忌,与当时的社会相冲突,不被封建礼教的卫道者所接受。婴宁终究逃不过封建世俗的残忍戕害。蒲松龄通过婴宁深入人心的笑试图让世人觉醒,而婴宁的笑最终消失,则是作者对封建礼教及其卫道者的批判与指责,他所扞卫的是自由的人性与灵魂。

  (五)哭笑

  穆时英是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在《夜总会里的五个人》里以平行蒙太奇的手法描写了五个扭曲的都市中人,他们表面上风光华丽,实则敏感脆弱。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金子大王胡均益遭遇破产;大学生郑萍失恋了;过气女星在别人的八卦议论中突然发现自己容颜已旧、青春丧失;季洁沉浸在莎翁的悲剧中;还有市政府一级书记缪宗旦,突然收到市长发来的撤职信。这五个人面临精神危机不知如何解救,他们巧合地相聚在皇后夜总会。

  这个晚上,五个人五种悲伤交织在一起,他们突然变成了“五个快乐的人”.

  黄黛茜听到胡均益对她说“在我的眼里你是永远年青的”,猛然笑了起来,并重复着那一句话,一个劲地猛笑,一副乐疯了的模样:

  “芝君笑弯了腰,黛茜拿手帕掩着嘴,缪宗旦哈哈地大声儿的笑开啦,郑萍忽然也捧着肚子笑起来。胡均益赶忙把一口酒咽了下去跟着笑。”[10]

  歌舞欢场里充斥着笑声,他们很努力地想要快乐起来。只有季洁没笑,她静静地观察,看着这一群人,此刻她心里也未必没有生发出笑声来。后来季洁不知怎么的竟真的笑了。

  所有人都在笑,他们试图以笑来掩盖内心的痛苦不安,掩饰自己的脆弱。夜总会快打烊的时候,时间的足音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响起,他们害怕这欢场的结束,害怕离开这地方的灯光、歌舞和酒,还有这一群人--内心清楚却能保持缄默,天然的默契让他们对于那些不愉快只字不提,还能佯装出欢声笑语,浮夸地快乐着。离开这个地方以后,哪里还能这样笑,然而又不能哭,等到第二天一切令人痛苦的现实找上门来,他们的脆弱与孤独将无处可逃。

  以上看来,所有的笑都只是作品人物在笑?仔细听听,在阅读过程中,难道读者你没有笑的时候?觉得有趣的时候,觉得可笑的时候,觉得痛快的时候,觉得可爱的时候?作者也有笑的时候,作者所笑的意义更加丰富,有时候他变成读者而笑--当他面对自己的创作,变成一个“隐含的读者”监督自己笔下的一切,他设想读者的反应,试图了解读者的需要;有时他是站在创作者的角度而笑,创作者为何而笑,其原因的探索意义更大,因为它可能牵涉全部行文的动机与目的,还有作者深藏的、所指的真正意图。

  所以,笑的发声者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三、笑的发声者

  (一)人物的笑

  人物的笑,是指作品中对人物笑的直接或间接描写,笑从人物本身生发出来。在文学作品中,笑的直接表现分量最多的人物里必有婴宁,《婴宁》全篇四千余字,而涉及“笑”的就有四十多处了。作品中人物的笑是最显而易见、最富感染力的,它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给人以最直接的感受,它能感染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婴宁每日孜孜憨笑,“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即解”[9]63;也能感染读者,在阅读该作品时,时常想到婴宁单纯可爱的痴笑态,便不知不觉笑了。

  (二)作者的笑

  作者的笑被融合在作品里。在作品中,创作者首先作为笑的发声者,表达他自身强烈而真实的感情,或抒情,或讥讽。

  例如盛唐诗人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11],李白的自信人生充满了笑,他的诗作,除了飘逸雄奇、豪放洒脱的风格之外,多的是欢笑之音--大笑、狂笑、自笑、却笑,他的浪漫、理想与自信皆付于此,他豪放不羁的人格也突显于此。

  魏耕原教授说李白是“用笑来畅豁自己的胸襟,也用笑讥讽抨击邪恶的事物。用笑描绘赞美世间美好的事物,也用笑鄙夷一切平庸与丑恶”[12].可以说,作者的笑,有着自己明确的价值判断。笑,可以是作者笔端的一股剑气,增加了笔杆子这一武器的锐气和力度。

  读懂作者的笑,我们更能触摸到作品的灵魂。

  (三)读者的笑

  滑稽的场景和人物最能引起读者和观众的笑,人物与情节的错谬、荒唐则是最佳笑料。

  讽刺小说里的“笑点”也是绝佳的,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和阿Q:一个是封建社会末期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古板迂腐,头脑中只有一些四书五经、八股文章,在时代更迭之际,已经派不上任何用场了,但他仍旧脱不下身上的旧长衫,因为那象征着读书人的身份;也放不下嘴边满口的之乎者也,时刻要向人强调自己是个读书人。他的灵魂已被封建文化和科举制度所腐蚀、残害。阿Q是个可笑可怜、可悲可恨之人,他的精神胜利法最是好笑,也是鲁迅批判最重之处--一个安于做奴隶的人,一个对于眼前没有追求的人,用鲁迅的话说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这种讽刺性的作品,会让读者笑着笑着就哑了,这种戛然而止的笑,也是值得赏味的。

  然而,无论何种笑、何人笑,终究不可避免一种喜剧性意味。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巧合,或者说,是一种必然。

  四、永远的喜剧性意味

  “笑不是诞生于昨天,你不能将任何事情置于不情愿的笑之上。”[13]没错,笑的发生需要具体的环境,包括当下的事件、牵涉其中的人物,以及此时的所思所想,笑是无法被逼迫也无法被禁止的--即使表面顺从,内心也会有最真实的笑。

  柏拉图、笛卡尔从愉悦与否或是否带来痛快来判断笑的本质,明显是不明智的做法,因为显然苦笑就不能带给人身心的愉悦。弗洛伊德说用机智和技巧造就的幽默,让听众的压抑得到释放,产生愉悦感,最后爆发出笑声;在弗洛伊德看来,滑稽和幽默是有区别的,他认为滑稽透露的是对人类社会关系的一种无意的洞察,并且对滑稽者具有攻击性。另外,埃德蒙·伯格勒所阐述的观点是,笑是为了减少恐惧,释放精神压力,在这一层意义上,他无疑也是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出发的。

  以上几种,无论是机智与愉悦的观点,还是为了减少恐惧、释放压力的观点,均是片面说法,但这并不代表笔者要抹煞笑的喜剧性,反之,本文所要强调的正是这当中的喜剧性意味。

  嘲笑带有一定的攻击性,赫淮斯托斯的遭遇,令人心生几分怜悯与同情,但是故事再往后面发展,读者未必不会自然而然地加入嘲笑的行列,因为故事本身就散发出喜剧性。天神因幸灾乐祸而嘲笑,而读者的嘲笑,是因为发现了赫淮斯托斯有他可笑、不尽值得同情的地方:他认为阿芙罗狄蒂轻视自己是因为自己跛足,所以他把责怪全加于生育自己的父母身上;妻子出轨,他首先想到的是要对方偿还之前的聘礼;而不愿放走阿瑞斯的理由居然是怕他逃脱罚金的债务……

  老瞎子的苦笑自然悲绝,但他这一结果从一开始就是注定的。那需要一千根弹断的琴弦的药引子本身就充满喜剧性,一张原本虚无愚昧的药方却给了老瞎子生活的信仰。命若琴弦,说断就断,所以这里的喜剧性不是来自化为乌有的期待,而是期待本身虚假寄托的本质,犹如空洞的理想。然而,他还要把这份期待传递给小瞎子,这是一种重复,滑稽的重复。

  范进喜极而疯,实属反应过度,可以说是一出情景喜剧。范进的表现是一种倒置,当他疯笑的时候他就已经在引人发笑了,他的可笑甚至会让人暂时地忽略他的可怜,也因此成为了后人嘲笑的对象。胡屠户一记耳光就把他拍醒了,看来从前受辱的苦日子让他比较接受得来。

  婴宁爱笑的性格是自带喜感的。婴宁笑得好看,给人以愉悦感;婴宁笑得好听,如泉水叮咚,如荷香幽然;最重要的是,婴宁笑得好玩,让你也忍不住要跟着笑起来。

  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他们巧合地撞在一起,各自佯装着快乐,都以为把内心的悲伤掩藏好了,但是,作者的零聚焦叙述透露了一切,读者俯视着看清楚了一切,所以他们瞒住了谁?谁也没有瞒住,不免让人想起掩耳盗铃的故事,喜剧之感油然而生。

  真正的笑只属于人的范围,它源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也蕴藏着多方面的内容,每一种笑都是特殊的,不可一而概之。不管何种笑、何人笑、笑何人,要分析表象之下的本质意义就必须放到笑的发生环境中去,顾全各方因素,方可见其特殊性。

  参考文献

  [1] 让·诺安。笑的历史[M].果永毅,许崇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86.
  [2] 鲁迅。鲁迅全集:第二卷[M].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3] 荷马。伊利亚特[M].傅东华,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4] 荷马。奥德修纪[M].杨宪益,译。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5.
  [5] 史铁生。命若琴弦[M].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6.
  [6] 吴敬梓。儒林外史[M].冯保善,校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7] 白居易。白居易诗选[M].汪启明,选注。成都:巴蜀书社,2000.
  [8] 高磊,张艳玲。宋词鉴赏大典:下册[Z].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2.
  [9] 蒲松龄。聊斋志异选[M].严薇青,朱其铠,编。济南:齐鲁书社,1984.
  [10] 穆时英。穆时英短篇小说集[M].周斌,编。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
  [11] 李白。李白诗歌全集[M].王琦,注。刘建新,校勘。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
  [12] 魏耕原。“笑”在李白[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7-73.
  [13] 埃德蒙·伯格勒。笑与幽默感[M].马门俊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诗想者工作室
原文出处:吴福顺.笑的审美特殊性审视[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9,26(06):50-5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