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武术论文

武术的文化形态探析(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8-26 共7360字

  武术历经几百年流传至今,积淀了厚重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武术的生存与发展植根于中国文化的传统土壤之中,时代主旋律是当代武术发展不容忽视回避的现实,也是武术竞赛必须遵循发扬的技术理念。如果背离了中国社会现实需要与人类自身发展的规律趋势,禁锢于模糊中西方的体育观,禁锢于几十年来由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对武术本质内涵、技术观念的感性认识,并以此为基础阐述、表达武术的概念定义、制订竞技规则,脱离文化本体,提倡有所谓西方文化体育价值观的文化附体,在国内其结局只能是曲高和寡地走入专家难度的死胡同,无人问津,最终被时代所淘汰。竞技武术是奥林匹克运动文化标准下的产物。作为当代武术的一种形态,它不能代替武术的全部,武术有体育的功能是事实,但武术更是一种文化,是一个古老国度流传千年的人体文化。[11]正如伍绍祖先生所言“武术属于体育,又高于体育”.

  5 “和谐、康泰、天人合一”是中国武术文化思想的最终归宿

  在文化碰撞和冲击的时代,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逐渐向中国渗透。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当然也包括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和精神的中国武术。在生态文化背景下,着眼于武术的本质与竞技体育思想,武术未来的发展究竟是回归到充满血腥撕杀的原始状态,还是加入到“挑战身体极限,更高、更快、更远”的奥运行列? 未来的武术文化是继承沾满血腥的军事文化,还是为顺应西方文化而将前期所成付诸东流? 固然武术进入奥林匹克对提升它的国际地位以及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都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但奥林匹克受西方思维主导,要想发展光大武术,又使其能保持原貌,独善其身,其路途坎坷,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它需要东西文化的力量平衡来构架文化的认同与融合。[12]

  从人文视阈角度来看,武术的本质,不论是古代的军事战技或民间的搏斗技艺,都是一种以格斗、搏杀为其终极目标的运动。这种对抗特性,虽然是另一形式的古朴的竞技活动,但究其本质仍是技击性的攻防运动。这一点从根本上是偏离了奥林匹克运动所要达成的初级目标( 增强身体素质,培养意志品质,尊重公德情操) 和终极目标的( 促进世界和平,建立尽善尽美的理想社会) .[13]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礼仪规范、拳理拳义和技术范畴都融摄了许多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体现了较为浓厚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因此,在弘扬民族精神和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历史机遇面前,中国武术文化应该以自己独到的方式有所作为。

  “武术”字面的普适性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中,逐渐被浸润了“天人合一”的大一统整体观思想,形成了“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搏、艺、身、心”兼修的习武指导思想,从而使武术内容丰富化,表现形式多样化。比较西方武技,武术更具有独特的中华民族文化气质,它构成了一个东方综合性体育的“大千世界”.[14]它摄养生之精髓,集技击之大成,形成了众多门派和较为系统的技术体系。与此同时,它还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沃土,蕴含中国传统哲理之奥妙,由此形成了内涵很广、层次纷杂的庞大理论体系。[15]

  所以说“武术”更为深刻的意义还在于武术内容与形式的实质: 即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意蕴和风格。从人文角度而言,武术内容涵载了中华民族的思维与血脉,体现出民族文化的特征与气质。

  当代生态文明视阈下,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概念又重新引起世人的重视,被视为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16]

  孟子道“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其天也”,完美的阐述了“天人合一”的基本内涵。“天人合一”最大特色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体内部要素的和谐统一,这与西方文化底蕴下的改造自然、征服地球“相背离。新时期,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人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在新奥林匹克主义思想驱使下,终身体育这一崭新的概念进行到人们的视野之中。”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理念从其本质内涵来讲,体现了”天人合一“内涵,延伸了”天人合一“的外延。

  弘扬”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与人文关怀即对人本身的关注和全面发展有着一致性,更好地体现了”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新格言,同时与奥林匹克主义倡导的”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相吻合。

  为了迎合生态文明时代的奥林匹克运动盛会主题思想的需要,从”人文奥运、和谐奥运“的思想主题出发,摆脱充斥着西方文化思想下的”搏杀、暴力“,营造尽显东方文化魅力的生态和谐体育价值观至关重要,庞朴先生说: ”从发展的眼光看,传统与现代化无疑是对立的,传统是过去的现代化,是今天的古代化; 因之,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一种保守力量,是现代化的阻力,是包袱。但是,发展不仅是决裂,还是连续……传统与现代化又是同一的; 传统给现代化准备了基地,现代化的速度与高度,无不这样那样地依赖于传统的成就。“发展不是抛弃,而是有选择的继承与创新。亨廷顿先生在《再论文明的冲突》曾说: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回归自己固有的文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现代化可以加固现存的传统文化,使文化间的差异永远共存。“如此看来,中国武术需要从意识形态取代价值观的惯性中摆脱出来,回归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文化价值观。以史为镜,可知兴衰。面向未来的武术发展,正应回归于民众,回归到”以人为本“,回归到”生态和谐“,回归到具有东方文化魅力的历史轨道中。由此,武术的文化归宿只能是”和谐、康泰、天人合一“.

  参考文献:

  [1] 蔡仲林,周之华。 武术[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张俊芳,林代昭。 政治理论[M]. 北京: 气象出版社,2004.
  [3] 马剑,邱丕相。 人文视野中的武术攻防[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 3) : 25 ~32.
  [4] 编写组。 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M].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9.
  [5] 梁启超。 经典文存[M]. 上海: 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
  [6] 徐才。 武术学概论[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7] 张应杭。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8] 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 中国武术史[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9] 周伟良主编。 中华民族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10] 奥林匹克编写组。 奥林匹克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1] 王岗,邱丕相。 以反求正与以正求反---论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不可兼容[J]. 体育文化导刊,2006( 7) : 16.
  [12] 马剑,邱丕相。 论武术的人文精神[J]. 武术科学,2007( 5) :18 ~ 23.
  [13] 邱瑞琅。 武术发展的奥运战略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 2) : 50.
  [14] 邱丕相。 中国文化类型与传统武术[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15]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 武术理论基础[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16] 倪依克。 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M].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