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2次集体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在我国古代,文化软实力就得到各诸侯的高度重视。《孙子兵法·谋攻篇》中提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需要详实的文化资源作保障,它是文化软实力赖以产生的前提,借助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内容能够折射出文化软实力的张力如何。武术文化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伴随着华夏5000年的文明,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扎根,曾在历史上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它荟萃着中华先民的生存之道,汲取养分而使得文化体系变得绚丽多彩,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素材。它因“负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气息,闪烁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对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号召力等方面起到不可低估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转型期,经济与文化转型步调不一致,经济先于文化,并且随着物质文化的高度发展,文化的滞后性显得越来越凸显。本文对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背景下武术文化的社会价值研究,旨在挖掘武术文化的社会价值,使武术文化能够快速成功地转型。
它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因此,提升武术文化软实力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提高国家话语权的重要表现。
1 武术的健身价值与全民健身
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时至今日,全民健身工程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风雨历程。它规划了全民健身工程的蓝图,制定不同时期的实施战略步骤,在全国体育工作人员的齐心协力下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就。但是,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的思想渗透与冲击下,“更高、更远、更快”的奥运理念不断地挖掘人的潜能,造成人身心健康的损害。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追寻,使得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整理被融入到全民健身工程当中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历史悠久的武术文化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体育形式。
武术文化的健身价值是由其本质特点所决定的。它作为重要的健身手段与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其健身理论与思想由于受到中国古代哲学和传统医学的影响,形成了天人合一、身心并重、养练结合的健身思想,构建了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气神等学说为理论基础的健身体系。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注重整体全面的健身思想。其充分体现了武术活动从形式内容到方法手段等方面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全息的思维模式。(2)注重直觉体悟健身。武术在身体锻炼中采取直觉与体悟的方法,这种健身的方法,突出了“身”“心”的整体性,从而有效地发挥“形神”活动的统一性。(3)注重养练结合的健身思想。它强调在身体锻炼过程中,既要突出身体参与的运动性,又要重视健身活动中的养生保健作用,使身体得到均衡全面的发展。(4)注重时间特征的健身思想。中国古代十分注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变化的自然规律,而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必须要顺应四时的变化,调摄精神活动,以此追求人体与周围环境以及人的精神与形体功能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健身养生的目的。
全民健身的推广是为全面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而推行的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最典型代表,在全面健身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价值。
2 武术文化中的“武德”与高校人文素质培养
哈佛大学校长尼尔·陆登庭认为:“大学要提供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最佳教育。这种教育不仅赋予我们较强的专业技能,而且使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塑造健全人格。”
他在这里所说的教育指的是“通识教育”,与我国的“素质教育”概念,并无实质区别。20世纪中叶以后,由于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冲击,大学教育偏重于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技术人才,而忽略了人文素质教育这一重要层面,这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大学教育领域中的大问题。高校人文素质的教育呼之而出。武术文化承载着华夏5000年之硕果,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形成了集体的价值观念。尤其是传统武德所表现出的诚实守信、见义勇为、爱国主义、匡扶正义、注重礼仪、恭德处世等内容,是现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术本身所具有的武德精神,是世界上任何一种体育项目所不具备的。时至今日,武术所承载的武德精神依然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尤其表现于学校体育之中。随着祖国的日益强盛,国家对文化软实力重视的不断提升,文化吸收与文化传播成为了一个时代的主题。而在对外来文化的摄取中,有一些糟粕的思想会趁虚而入。而这些糟粕的思想会给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制造精神上的阻力,尤其在就业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更能给正处在思想启蒙期的学生造成不利的影响。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社会未来的栋梁,让学生在学校期间端正思想,树立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思想是势在必行的条件。武德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以儒家思想为主要指导,集佛家、道家优秀文化为一体的思想。它所表现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等传统文化思想,它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摈弃浮躁不安的情绪,让大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武术文化与民族精神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文化、民族意识、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即是民族精神,它集中体现着创造力、生命力和凝聚力,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协调、维系、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其内涵是“在5000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武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文化孕育和滋养下不仅通过身体行云流水的姿态变化,演绎和体验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内心的自我反省、感悟和践行自强不息的道德追求。如“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若要功夫好,一年三百六十早”的古训,其折射出习武者吃苦耐劳、持之以恒、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同时,武术受阴阳、五行学说以及《中庸》思想的影响,形成了“天人合一”、“尚中贵和”的精神特质,把武术与四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武术套路中讲究“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体现了东方“顺其自然”、“中正安舒”的文化心态;推手注重“舍己从人”,体现了东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文化宽容;“尚中贵和”的中国武术,不仅反映了中国人的平和生活态度和不争的处世原则,也折射出中国在对外文化交往中所坚持的“和平发展”;太极拳中的这种精神鼓励人们要发奋图强、仗义行侠、报效国家、立功立德等。
4 结语
总之,武术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武术的价值无处不在,如对于民族精神的培植、独立人格的塑造和构建和谐社会等。它独特的作用发挥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国家复兴的实现和民族精神的凝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