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武术论文

乾门八卦拳在健身娱乐等方面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相契合

时间:2014-03-15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本文字数:3828字
论文摘要

  乾门八卦拳为宋太祖始创,很多历史考证资料已随时间的消逝而不复存在,可经考证的历史资料最早可追溯到清代嘉庆年间董海川所创的游身八卦拳。乾门八卦拳是八卦拳的一个分支,其在汲取八卦拳的动静相柔、内外兼修、灵活多变等特点的基础上,又根据伏义八卦图中由乾、坤、震、巽、艮、兑、坎、离等八经卦中所含天地运行之精妙,将“天人合一”的理念与技术动作相结合而形成,其由八卦拳十二路和支子手八十六盘组成[1].乾门八卦拳除具备较高的实战价值、健身价值以及审美价值外,还具备强烈的文化符号意义和历史价值,现已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与青睐。高校体育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以及开展全民健身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因此,对乾门八卦拳运动与高校体育教育之间的结合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可以丰富高校体育教育体系,使之与社会发展进行有机接轨,并积极推动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以及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

  1、乾门八卦拳运动与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契合

  1.1 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高校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收尾阶段,大学生自身的生理条件已经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则正在经历自省、反思、融合的关键时期,这正是对大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以及能力培养的最佳阶段。《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通过积极开展高校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乾门八卦拳运动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动作简朴,小巧紧凑,内外兼修,能够极大地满足现代人康体养生、延年益寿的需求,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中老年男性社会群体的喜爱。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终身体育这一理念的诞生,乾门八卦拳运动受到了来自西方竞技体育浪潮的冲击,青少年阵地逐渐失守,但在众多武术爱好者的努力下,乾门八卦拳运动明确了发展目标,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基础上不断追求套路编排、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创新,满足社会各领域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多样化需求[2].由于乾门八卦拳运动对高校大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与高校体育教育目标高度契合,而使得乾门八卦拳运动正在逐渐被引入河南高校体育教育中,开始在校园中中展露其朴实而华丽的身影。
  1.2 开展全民健身和提高国民身体健康水平。
  1995 年 6 月 20 日,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国务院发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自此之后,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社会体育都努力朝全民健身进行靠拢,全民健身得到了最大化的普及与宣传。近年来,全民健身的有效开展不仅使国民素质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也使体育得到了整体性的发展。因此,全民健身与体育的发展是相辅相成、戚戚相关的,如果不倡导全民健身,那么,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社会体育也会失去固有的阵地。
  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势是生活化、终身化、社会化,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乾门八卦拳运动逐步由单人进行习练的“传统武术”逐步向利益受众范围更大的“健身武术”进行转变,乾门八卦拳运动在全民健身活动体系中独树一帜,且深受大众喜爱缘于以下几点因素:一是习练所需条件简易,不需要社会以及个人在场地设施、器材设备方面进行较大的投入,这比较符合我国目前多数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二是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艺术内涵,乾门八卦拳运动讲实战,重技击,以刚为主,是典型的武术硬气功,这适合现代人自我防身的需求。此外,乾门八卦拳动作套路讲究直来直去,清晰明了,给人一种简单纯粹之美,而强调“神意气力,合而为一,精神贯注方可意念集中,意念集中才能气行百孔”,也使乾门八卦拳运动的“内外兼修”的特色较为鲜明,这使其在改革开放之后迅速在河南地区全民健身运动中普及开来,因此,故乾门八卦拳运动在开展全民健身和提高国民身体健康水平方面,其目标与高校体育教育目标是契合的。

  2、乾门八卦拳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本研究以乾门八卦拳主要的流传地,即周口的运动现状为研究内容,通过对河南省周口地区的乾门八卦拳习练人群的问卷调查和该地区乾门八卦拳运动的主要传承人以及研究者的访谈,一窥乾门八卦拳运动开展现状。调查问卷的内容包含了乾门八卦拳习练者的个人基本情况、习练目的、习练形式、消费情况等方面。2013 年 5 月份,笔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商丘、周口两地的 456 名乾门八卦拳习练者发放了问卷,共回收问卷 431 份,有效问卷 412 份,有效回收率为 82.4%。
  调查数据显示,有 89% 的习练者为男性;71.5% 的习练者是为了追求康体养生的需要而习练乾门八卦拳;98% 的习练者认为自己在习练乾门八卦拳后在“身体健康”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85.6% 的习练者拥有2 种以上的习练乾门八卦拳的方式;87.8% 的习练者认为习练乾门八卦拳可以从中获得文化的熏陶和美的享受。调查结果表明,乾门八卦拳是一项男性运动,习练者多为中青年男性;乾门八卦拳以康体养生、修身养性为价值取向,绝大多数习练者认为通过习练乾门八卦拳而在这些方面获得了明显成效;不同的习练方式可使习练者获得不同的运动体验与乐趣,而这个习练者追求习练方式多元化的过程也是乾门八卦拳进行不断技术创新的过程;以群聚习练为主要习练形式的乾门八卦拳,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价值,从社会学层面上来看,乾门八卦拳可以归属到社会体育项目体系范围之内。

  3、乾门八卦拳运动符合高校体育教育内容的特征

  3.1 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因此,无论是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设定,还是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必须首先考虑到学生参与该项体育运动是否有强身健体的作用[3].此外,学校体育教育还强调通过体育运动加强学生的德育、智育及美育,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因此,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也应具有文化性特征。
  乾门八卦拳的“健身性”主要体现在它以八卦学与阴阳法则为理论依据,在套路编排与习练形式上符合人体运动机能和生理习性。乾门八卦拳象取于数理,立体于八卦,以先天之气在肾为气之体,以后天之气在脾为气之用。效天地日月之循环,周流靡间,以达诸筋骨脉络耳目形骸,而臻于强健灵敏之境。故静为体,动为用,体用一源,动静一气,以极简单之形式,达极深奥之道理[4].乾门八卦拳运动要求习练者在习练时神气协调,内外合一,上下相随,蓄而后发,气归“素质”,强调手与脚、眼与身、意与气的相互配合。通过贯通表里七窍五行,充养元精,调和气血,从而达到疏通经脉,健脾强肾,强筋骨、健皮肤,排除毒气,净化全身,治病防病,延年益寿之目的。
  同时,因乾门八卦拳属于中华传统武术范畴,内含武术的一般文化特征,如崇尚武德,以武会友等,即武斗的本质含义并非胜者王、败者寇,而是“仁者之艺”的“君子之争”;如德行兼备,为人师表,即要求习练者要“内实精神,外示安仪”“内宜鼓荡,外示安逸”;再比如“点到即止”“舍已从人”“中正安舒”“不偏不倚”等[5].此外,乾门八卦拳以“八卦”为名,正是吸收了起源于人文始祖伏羲的《易经》之奥妙,这在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质、爱国理念以及民族精神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文化教育价值。
  3.2 继承性与时代性相结合。
  从社会学角度来讲,任何一种文化都无法脱离社会范畴而独立生存和发展,而在社会范畴里就必须要不断的继承、发展、创新,并在特殊的社会条件与历史背景下体现出一定的时代特色,所以,继承性与时代性相结合,是任何文化发展过程都无法回避的[6].体育教育是社会文化现象中的一种,不断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要求其必须进行代代传承和反映时代特征,高校体育教育也不能例外。《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指出:“学校教材要真实反映国内外优秀的文明成果和当代科学技术文化的最新发展[7].”所以,我国的高校体育教育内容应在科学求实的批判基础上,传播与继承、创新与发展,力求表达当今时代的特色与内涵。乾门八卦拳正是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而厚重的历史文化当中,在众多武术爱好者不懈地努力下,汲取传统文化之经典,传承民族精神之本色,并在不同的时代里被人们所接受、吸纳,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性,即回归自我、娱乐健身、情感宣泄、文化审美以及健美休闲等现代体育健身理念。

  4、结语

  高校是培养学生个体终身体育意识以及能力的关键时期,随着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理念的不断更新与转移,高校体育将在未来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占据愈发重要的地位,并在开展全民健身的国家体育发展战略中发挥独特作用。乾门八卦拳运动在高校中的普及和开展,不仅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社会交往、文化审美等方面的需要,更可以吸引大学生参与到其他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去,为更好地进行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璀璨文化的传承打好人才基础。因此,高校应重视乾门八卦拳运动的普及,以男大学生为主要对象,尝试将乾门八卦拳运动融入体育教学中去,并以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为指向,深层次开发乾门八卦拳的文化价值与健身价值,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 宋洪才 . 乾门八卦拳学习手册 .
  [2] 宋洪才 . 八卦拳绝技--支子手技法手册 .
  [3] 吴爱兵 .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教育生态环境 [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13,36(3):3-6.
  [4] 刘勇 . 对八卦拳与八卦掌内容的考证与分析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2,26(1):26-29.
  [5] 王岗 , 郭海洲 . 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现代化中的价值取向 [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6,26(3):16-18.
  [6] 于东 . 社会发展基因意蕴下的文化解析 [J]. 江西社会科学 ,2011,31(5):35-38.
  [7] 傅兴国 .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探索 [M]. 银川 : 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128.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