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 “武林风”赛场文化特点研究
【第一章 第二章】 “武林风”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第三章】 “武林风”赛场文化法研究方法
【4.1 4.2】 “武林风”比赛文化的现状分析
【4.3 4.4】 “武林风”现场文化存在的问题
【结论/参考文献】武术比赛场文化优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5 章 结论
(1)“武林风”赛场行为文化中,运动员对于抱拳礼的认识较好,但有部分运动员对于抱拳礼的实施不够规范,没有把抱拳礼的礼数做到位,在实施抱拳礼的完整性上存在着一定缺失情况。
(2)当“武林风”裁判员在赛场上遇到争议的比赛时,裁判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解决方法,这也体现裁判员在平日参加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执法能力的机会较多。
(3)教练员赛场行为,表现出对运动员赛前指导较好的关怀性,但在赛场中指导行为方式却出现不良的行为,有些教练员出现言语指导过激的现象。
(4)观众对规则不了解,导致缺乏正确的喝彩意识行为。同时,观众对赛场环境表现出不理想态度,看出工作人员在对赛场保洁工作不够认真,有带于提高赛场保洁质量。
(5) 在“武林风”运动员、裁判员的服装,符合运动员比赛的要求,但服装的款式上需要进行创新。
(6)“武林风”经过不断的调整适应自身的发展规则,在竞赛的规则上,不断的探索适应新型搏击规则,让竞技对抗更加突出,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显示出运动员技术上的自信。
(7)为了改善“武林风”赛场文化,提出了注重运动基本教育,提高运动员日常礼仪行为规范。改善教练员赛中指导行为的认识;普及规则知识,提升观众喝彩行为意识;加强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重新设计运动员、裁判员服装样式;以及借鉴其他体育赛场文化的建议。
致 谢
俯仰之间,三年的研究学习与生活已接近尾声,回眸过去青春历程洒下的汗水,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吉首大学--我得母校,为我成长给予了养分,感谢我母校!
在浩瀚的学海生涯里,我驾驶一叶扁舟,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航道,路途的遥远和艰辛,让我并没有放弃划动船桨的勇气,因为迷茫时有良师指点,困难时有贵人相助、挫折时有同学鼓励,是他们伴随在我身边,让我有信心去迎接每一次的挑战。感谢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每一位老师,对我深深的教诲,让我经历了从懵懂到清醒、从稚嫩到成熟的蜕变,这一切都将化成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开题、撰写的过程中,离不开我最敬佩的人--刘少英教授悉心指导。导师雷厉风行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学术思想,深深地感染着我。每当遇到学术上的困惑,导师总会耐心讲解和指导,让我茅塞顿开,继续前行。在生活中导师如母亲般地呵护,使身在千里之外求学的我感受到家庭里的温暖。
感谢 2012 级的所有同学,能够有幸成为你们的同窗好友,我们在一起上课、参加活动,三年里的朝夕相处,让我们一起分享快乐和喜悦,而如今即将踏上离别的车站,千言万语在最后都将化为一句“朋友珍重”.同时,还要感谢,为本论文研究提供帮助的“武林风”着名运动员谢雷的大力支持,在发放问卷等一系列的调查环节中,为我提供了大量有价值信息,使我能够顺利获取宝贵的数据资料,完成撰写。还要感谢我的家人多年来一直对我的支持、理解和包容。
在吉首大学本、硕期间的求学经历,说离别让我潸然泪下,万般不舍。但终点又是新的起点,我将会秉承着母校的校训和体育学院“做体育文化人”的办学理念精神,在未来的道路,不断求索,务实创新,做一名对祖国,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才,成为母校明天的骄傲!
参考文献
[1] 马 勇,王 宇。《“人文奥运精神”与北京奥运赛场文化建设相关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22(3):73
[2] 李剑。《对 CBA 职业联赛赛场文化系统结构剖析》[J].体育与科学,2010,31(4):83
[3] 郑李茹。2010 年的亚运会赛场礼仪和赛场文化建设探析[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22(3):28
[4] 王伟博,林宏伟。奥运赛场的观众道德建设[J]. 体育科学研究, 2008,12(1):11
[5] 沙莲香。 社会心理学[M ]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 220.
[6] 杨芳芳。赛场观众行为失范的成因与道德行为重塑[J]. 安徽体育科技,2011,32(4):21
[7] 李富刚。当代中华武术传播发展的新途径-以《武林风》为例[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6(4):17-18
[8] 胡玉玺。武林风栏目对武术在当今社会传播与发展的启示[J]. 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2010,1(1):5-8
[9] 张铁刚,陈阳光。从武林风探析如何提高武术散打的观赏性[J]. 搏击·武术科学,2010,7(8):45-46
[10] 任占涛。电视节目形态创新研究[J].大舞台,2008,4:34-35
[11] 柳杰。浅析武林风对武术国际化传播的影响[J]. 搏击·武术科学,2013,10(1):16-18
[12] 张尚松。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情绪控制中的研究[D].吉林:吉林体育学院,2012:7-24
[13] 曲润杰,肖 丹。 散打裁判员注意品质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3):130
[14] 刘振平,王琛林。 论武术散打裁判员临场执裁能力的培养[J].搏击武术科学,2011,8(2):65
[15] 胡平清。散打运动服装的现状和设计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20
[16] 王秋月。河南省青少年传统武术锦标赛看台文化调查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0:21
[17] 张训超。我国省级青少年散打教练员执教行为之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1-44
[18] 朱瑞琪。 浅谈武德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22(1):13
[19] 仇军,李恺宪,孙葆洁。运动竞赛中球迷行为越轨成因与防范对策[J].体育科学,2004,24( 12):18-22
[20] 张吾龙、王然科。赛事组织对赛场观众影响的策略[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2):23-27
[21] 孙震。从历史角度审视奥运的人文价值[M].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1
[22] 康英萍。人文奥运与赛场观众[J].社科纵横,2004,19(6):183-194
[23] 蔡跃江,穆大海,赵树安。论现代体育场馆现代服务意识[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23(5):29-30
[24] 谭华。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球场骚乱现象的社会文化学审视[J].体育文化导刊,2004(3):8-11
[25]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6] 董杰,王民怡。论奥林匹克教育与人文奥运的关系[J].体育与科学,2005,4(26):31-34
[27] 汪纬琳。运动竞赛学[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8] 韦兆钧。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设思路[J].广西高教研究,2001,(6):90-94
[29] 栗胜夫。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研究[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30] 陈义。我国古代军队武术传播的特点与价值[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3):76-78
[31] 刘晖,侯本华。球迷骚乱行为成因探析及管理对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2):91-92
[32] 李培雄。人文奥运理念与我国赛场文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3):17-19
[33] 韩丹。论运动看台文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0,14(3):27-30
[34] 韩云鹏,刘少英等。从传统武德审视基层散打赛场文化建设[J].武术科学,2014.11(7):68-70
[35] 陈宏。组织文化研究的演进与趋势[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1):157-160
[36] 刘建国。 影响散手裁判员执法能力的因素分析。搏击武术科学,2006,3(4):40-42
[37] 刘锡梅,燕呢喃。体育竞赛裁判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8] 黄桑波。 我国体育志愿服务现状及研究的理论视角[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10):25-27
[39] 江汛清。 与世界同行--全球化下的志愿服务。[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40] 邹国忠,陈韶成。对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与保障体系构建优化的研究[J].2010,24(3):96-99
[41] Camillo Sitte.The Art of Building Cities[M]. Socioligical Theory,1993.
[42] Hopkins John .The making of urban open spaces[J]. Landscape Design, 2002:17.
[43] Hans-Joachim Aminde. Times Square: Public Space Disneyfied[J]. The DramaReview,1998: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