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物流论文

我国城乡智能物流发展的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7-30 共1857字
摘要

  目前,物流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且智能营销成为了主要的发展趋势。但因农村的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因素,与城市相比,其物流发展比较缓慢。因此,必须大力发展以智能营销为主导的物流产业,有效促使城乡结合,从而为农村注入新的动力,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步伐。

  1 城乡区域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

  1.1 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长期以来,农村的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地域范围广、坐落分散,且各种硬件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进而使得农村的物流比较落后。具体表现在农产品的储存和保鲜设施设备、交通运输条件和物流操作技术比较落后,进而造成农产品积压问题严重,不利于将农产品高效运达各个市场。同时,还存在生鲜产品大量积压的情况,以至于我国农产品运输的损失比一些发达国家高很多。尽管现在有很多农村都已经开展了物流业务,但是都是一些小型物流公司,主要以个体经营户为主,由于其规模小、专业水平低,无法满足农产品流通的质量要求。

  1.2 物流渠道不畅,专业化程度低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的商贸体系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内部消耗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受益于开展了农村超市和农产品进城两种发展模式。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最大的受益者依然是城市。现阶段,有很多城市形成了保证自身农产品供给的供应链,不允许农产品进入城市,极其不利于农村整体经济的发展。

  1.3 物流市场不规范

  从目前的情况看,城乡物流受到广大人民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但因还有很多制度和管理不规范,造成物流市场出现了混乱的局面。主要表现为有些地区的人们具有很强的地方保护意识,制定了一系列不合理的审核和批准制度,包括提高外地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标准、胡乱收取税收、费用等,这样无疑增加了流通成本。同时,还有一些地区的城乡物流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进而制约着城乡物流体系的建立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2 我国城乡智能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加快构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还要不断拓宽农村的教育领域,对农村人士开展多种培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汲取教训,由村、乡干部组织学习,在学习中实现物联网等智能物流技术的应用,从而培养出有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用性人才;注重对物流人员的培训,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适应不同市场环境需求的能力,这是城乡一体化中的重要任务,要加强培养物流管理人员的服务创新意识,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从而使农村能较快地追赶上城市社会的发展步伐。

  2.2 切实提升物流智能化水平

  要加强城乡互联网的建立和完善。有关人员必须根据城乡的实际情况,进行城乡互联网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并以比较低的成本和比较高的经济效益为目标,对城乡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沟通和管理,从而有效实现集约型的物流功能。要大力推动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建立健全城乡智能体系,主要包含加强服务、人才培训、智能物流软件的应用等;采购大量的智能化设备,建设配套的智能采集和分析系统,并采用先进的红外、激光和数据库等设备。

  2.3 建立统一的城乡标准体系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必须建立统一的物流标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乡智能营销物流。从产业方面看,要想促进城乡一体化,就一定要根据有关规定制订智能营销物流产业标准,积极建立国家产业联盟和智能物流机构,并使智能物流标准与国际标准相符合,从而提升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从城乡方面看,必须建立健全智能物流标准,并严格按照这一标准进行体系的执行和改进。

  2.4 加快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

  在智能营销发展的趋势下,必须形成成熟的公共信息平台运行机制。作为政府机构,必须建立市场化运作的信息平台,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智能物流行业的发展,从而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得更好。然而,在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进行建设时,一定要注意以下 4 方面的问题:①需要对物流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进行统一建设,从而加强平台的交换功能;②对信息增值的服务功能予以足够的重视,对各类系统的信息资源进行相应的整合,使其为物流市场的供需双方提供一站式的增值信息服务;③公共信息平台要具备有效的商业运作模式,从而降低对政府投入的依赖性;④要尽可能地调动中小型企业参与建设应用平台的积极性,从而尽可能地加快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

  3 结束语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而物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要想使物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就必须提升物流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并运用智能营销物流的方式,主要的目的是打破区域限制,使城乡物流相互通畅,最终提高物流运行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韩玉萍,王志章。基于统筹城乡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研究[J].企业导报,2009(2):2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