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物流论文

2013年我国物流业发展总结及展望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0-18 共6722字
论文摘要

  2013 年,我国物流业出现了趋稳向好、转型升级的新局面。2014 年,我们要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机遇,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全面打造中国物流“升级版”。

  一、2013 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回顾

  2013 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基础持续巩固。***总书记等新一代领导集体非常重视物流业发展,物流业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全行业抓住机遇,稳中求变,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点。

  1. 总体运行趋稳向好,细分市场深度调整

  (1)我国物流业运行总体仍然处在平稳增长区间。2013 年,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LPI)全年保持在 50%以上。预计全年社会物流总额接近 200 万亿元,同比增长 9.5%左右;物流业增加值预计可达3.9 万亿元,同比增长 8%左右,两项指标增速均比上年略有放缓,但仍然快于同期 GDP 增速;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 的比率将保持在 18%左右,社会物流成本较高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变。

  (2)细分市场分化明显。受内需扩大特别是网上购物需求带动,快递、快运、配送等物流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 91.9 亿件,同比增长 61.6%。从细分产品看,快速消费品、食品、医药、家电、电子、汽车等与居民消费相关的物流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农村物流、社区物流趋于活跃,冷链物流宅配市场受到关注。

  由于国际需求不振,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我国航运、航空货运市场依然低迷,多家大型企业出现亏损。由于需求疲软和产能过剩,钢铁、煤炭等与生产资料相关的物流市场持续低迷,行业陷入深度调整。在大宗货物运输需求下降的情况下,铁路部门积极推行货运组织改革,下半年货运量持续增长,全年货物发送量与上年持平。

  2. 多业联动继续深化,跨界竞合渐成趋势

  (1)物流业与制造业、流通业与金融业等的多业联动进一步深化。中远物流、中邮物流、广东嘉诚物流、厦门嘉晟供应链公司、安得物流等,分别为天津空客、中国重汽、松下电器、美的电器等制造企业提供全程供应链服务,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走向深度融合。太原钢运推进生产物流领域技术创新,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投入应用。商贸业物流平台开放,物流业融入商贸物流网络。京东商城、苏宁易购、易迅网等电商企业开放自建物流平台,吸引社会物流企业。顺丰速运在武汉中百超市、南京苏果便利店推出了寄件及快件自提业务,实现了网络无缝对接。金融业在多业联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长久集团积极探索汽车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全面启动金融物流业务。2012年“钢贸危机”爆发后,生产资料金融物流业务整体规模有所收缩,市场向有实力、讲诚信的企业集中。中物华商国际物流股份公司发起成立“中国物流金融平台”,统一业务流程,共享监管信息,意在促进金融物流诚信体系建设。

  (2)跨界竞合开始加速。电商企业自建物流体系,物流企业拓展网上业务。京东商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建立物流基地,提升自身物流能力。

  苏宁打造“物流云”体系,物流配送网点加快全国布局。顺丰优选试水电子商务,扩展常温商品配送城市。德邦物流、佳吉快运等零担快运企业利用网点资源优势,进军快递市场。南航、东航等航空运输企业推出快递快运产品。各类企业跨界竞合,促进了资源整合与产业融合。

  3. 平台整合初见成效,物流网络下沉发展

  (1)平台整合效应显现。在公路货运领域,浙江传化公路港加紧连锁复制,卡行天下网络平台集合了 1000 多家小微物流企业,林安物流整合社会车辆资源 150 万辆。这些各具特色的公路货运物流平台,有效提升了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在电子商务领域,阿里巴巴牵头成立“菜鸟网络”,将对未来的电商物流生态产生重要影响。在国际运输领域,中外运推出了国内首个跨境航空物流电商平台和海运电子商务平台,整合分散的国际运输资源。在家电物流领域,海尔日日顺物流建立了家电和大件商品的“送装一体化”社会化服务平台,通过物流网、配送网、服务网、信息网“四网融合”,实现了直配乡镇无盲区。在大宗商品流通领域,淮矿现代物流推出了“平台+基地”供应链管理模式,为钢铁企业开设品牌专场,整体交易能力突破了 1000 万吨。

  (2)物流网络向广度和深度拓展。航空运输企业加大中西部地区国际航线开辟力度,满足日益增长的进出口贸易需求。申通快递对川渝地区产品全面提速,90 个城市实现次日达。德邦物流直营网点达到 4300 多家,中西部网点数增幅较大。远成集团建设遂宁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打造辐射西南地区运输市场的大型现代化物流园区。受城镇化发展和终端客户需求影响,物流网络加快向二三线市场、居民社区和农村乡镇下沉。

  4.各类资本投向物流,兼并重组热潮涌动

  (1)资本市场看好物流业发展潜力。2013 年,多家产业基金投资快递、公路快运、冷链物流、化工物流、物流地产等领域。中信产业基金收购天地华宇,钟鼎创投投资卡行天下,红杉资本完成对安能物流的多轮投资,公路快运市场新型组织方式获得资金支持。多家资本注资全峰快递,联想控股收购全日通等快递企业,长期独资经营的顺丰速运首次引入了战略性投资。普洛斯、中储、宝湾等专业物流地产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扩大仓储管理面积。一些钢铁、煤炭、房地产企业投资转向,开始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寻求机会。

  (2)兼并重组应对市场变革。武钢集团重组旗下物流业务,包含过去的物流公司和港务板块,成立武钢集团物流公司。阿里巴巴投资海尔日日顺物流,实现“天网”与“地网”融合。重庆百货收购重庆庆荣物流,以缓解商超仓储不足的状况。新杰物流收购上海强生便捷货运,进入城市配送领域。圆通速递等快递企业推动加盟模式向直营模式转变,促进治理机制与组织结构优化升级。一批领先的物流企业积极筹备上市,也有一批不适应市场变化的企业被淘汰出局。

  5. 区域物流结盟发展,国际物流面临机遇

  (1)区域物流一体化推进。长三角区域跨关区、跨检区通关模式不断创新,形成了多方共同参与的区域大通关协作机制。泛珠三角各方在公路、铁路、航运等领域加快合作,多条高速公路省际通道和铁路干线等有望在近两年打通。广西七市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共同签署《七市物流合作框架协议》,讨论《南北钦防玉崇百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以甩挂运输试点为依托,多个区域出现物流合作联盟。中部地区七省重点物流企业成立跨省“中中物流联盟”,试行企业间无障碍挂车互换。

  (2)国际物流迎来新机遇。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物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新的平台。进出口贸易更加活跃,必将带动物流量的有效集聚,对国际航运、国际货代、港口、机场等多个物流相关产业产生直接推动作用,有望促进国际供应链格局的调整转移。随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快速起步,物流企业国际化扩张加速。顺丰速运成功申请国际快递业务牌照,多家快递企业获得代理国际快递业务资质,物流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国际物流提供了新的空间。

  6. 信息化加大投入,技术装备加快升级

  (1)“物流电商”快速发展。大型企业加大物流信息化投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智慧物流等新技术扩大应用。“双十一”期间,成立不久的“菜鸟网络”通过大数据平台引导商家和快递企业协同作战,共享并分析海量物流数据,有效提升了物流效率。易流科技依托车联网技术,开发“运力池”模式,整合运力资源。交通运输部在“八省一市”试行推广北斗车载定位终端,普及位置服务应用。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出总体架构,计划打造构建覆盖全国、辐射国际的物流信息基础交换网络和门户网站。

  (2)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提速。为应对成本不断上涨的局面,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物流企业纷纷加大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力度。干线运输企业开始关注全成本管理,运输车辆向高端化转型,努力提升品牌质量、可靠性、节能性和安全性。城市配送企业更加关注配送效率,运输车辆向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新型叉车、货架、分拣输送设备、自动化立体仓库等现代化物流装备需求快速上升。托盘租赁共用循环使用系统,受到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关注。

  7. 基础工作稳步推进,行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在政府有关部门领导下,围绕行业需要,依靠企业支持,致力于标准、统计、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等行业基础性工作,提升了行业服务能力。

  (1)A 级物流企业评估工作进度加快。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自 2005 年开始组织开展 A 级物流企业综合评估工作,2013 年共审定通过两批、683 家。截至目前,我国已有 A 级物流企业 2414 家,其中 5A 级企业 149 家。

  (2)物流企业信用评价取得新的进展。2013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开展了两批物流企业信用评价工作,共评出 79 家 A 级信用企业。到目前为止,A 级信用企业累计已达 308 家。

  物流标准化工作有序推进。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物流园区服务规范及评估指标》等八项物流国家标准。根据《全国物流标准专项规划》以及物流行业急需制定的标准项目,新申报国家标准 3项,行业标准 12 项,正在制定的国家标准共计 61项,行业标准 24 项。

  (3)统计信息工作公信力提高。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LPI)正式发布,预测分析我国物流业运行形势又添新指标。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稳步提升,月度物流信息发布制度进一步完善,成为政府决策、企业经营的重要依据。

  (4)教育培训工作规模扩大。全国已有 473 所本科院校、1100 多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物流师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工作自 2003 年 11月开展以来,已有 30 多万人参加了认证培训,20多万人取得了高级物流师、物流师、助理物流师、采购师资格证书。

  (5)学术理论政策研究取得新成果。2013 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完成了《我国物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等十多项国家有关部门委托的重大研究课题。中国物流学会组织参评论文 950篇、课题 247 个,一批研究成果被政府部门或企业采纳。

  8.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物流政策环境改善

  (1)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2013 年 3 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正式发布,实行铁路政企分开。原铁道部拟定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原铁道部的企业职责。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由交通运输部来统筹规划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展,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这有利于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交通格局。

  (2)各部门积极推动物流业发展。国务院提出《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取消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行政审批项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发布《促进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的指导意见》。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继续落实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政策。交通运输部发布《国家公路网规划》,出台《关于交通运输推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甩挂运输和物流园区发展,加强快递市场和城市配送管理,促进航运业转型升级。商务部发布《关于促进仓储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推进重点商贸功能区建设,在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工作中启动实施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关于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开展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海关总署继续推进大通关建设,创新监管服务模式。

  总体来看,2013 年我国物流业顺应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效率提升、创新驱动,释放改革红利,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物流业运行还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社会物流成本依然较高,物流运作方式粗放,物流服务附加价值低,区域和城乡物流发展不平衡,人才短缺日益严重,技术应用水平薄弱,行业诚信缺失和资源环境负担较重等问题亟待解决,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尚待落实。

  二、2014 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展望

  2014 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纵观国内外形势,我国物流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总体延续缓慢复苏态势。

  外需市场有所改善,与外需相关的物流领域有望逐步好转。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调整加快,对我国制造企业、物流企业抢占国际供应链中高端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边经贸合作趋势明显,物流业必将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点领域。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处在从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高速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物流成本过高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创新物流模式是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

  从要素条件看,我国赖以高速增长的成本驱动模式难以持续。能源供求失衡,价格上涨趋势明显;农村可转移剩余劳动力不断减少,加之对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要求,人力成本不断提高;土地政策更加严格,物流业“用地难、地价贵”问题难以缓解;环境污染形势严峻,资源环境成本不容忽视。总体来看,物流业要素成本全面提高,传统的成本和价格竞争难以为继。

  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寻找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打造中国物流“升级版”。

  一要以联动融合为突破口,推动产业物流转型升级。制造业、商贸业、农业等产业物流是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基础,物流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与产业物流联动融合,整体优化产业物流系统,不仅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物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物流企业要紧密围绕产业物流需求,主动融入产业物流供应链。通过流程优化、效率提升和模式创新,发挥协同效应,增强一体化服务能力,建立产业联动新型战略合作关系,不断开拓发展新的天地。

  二要以配送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做大做强民生物流。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市场启动,特别是电子商务爆发式增长,对物流配送提出了新的要求。物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打通物流“微循环”,做好“最后一公里”,更好地开拓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物流市场,注重商贸物流服务创新,满足更具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有关部门应当在配送网点建设、配送车辆进城、信息系统配套等方面创造宽松环境。

  三要以平台整合为突破口,完善物流网络布局。要按照《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等总体布局要求,统筹规划物流园区等各类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对纳入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要有严格的用途管制。既要保障规划落地,又要避免借物流名义圈占土地。要积极推动多式联运发展,发挥综合运输整体效能。对于现有公路、铁路、港口等公共性基础设施和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等专业物流设施,要鼓励平台开放、渠道下沉、互联互通、整合利用。要推动信息平台和实体平台融会贯通,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鼓励各类平台创新运营模式,提高网络渗透力和辐射力。

  四要以信息化为突破口,推动物流业创新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移动互联、智慧物流等新的信息技术,给物流业带来了重大变革和新的挑战。我们应以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物流企业,加快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发挥核心物流企业整合能力,打通物流信息链,实现全程透明可视化管理。支持具有实际需求、具备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物流信息平台的发展,推进全社会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物流信息与公共服务信息的有效对接。鼓励区域间和行业内的物流平台信息共享,促进物流信息互联互通。结合军事物流与民用物流的优势和特点,探索物流信息化军民共建互促机制。

  五要以落实现有政策为突破口,进一步营造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自 2009 年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发布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物流国九条”,各地方、各部门也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有些已经收到实效,多数有待落实。当前,物流企业主要的政策诉求依然是:第一,减轻税费负担,为物流企业真正“减负”;第二,支持物流用地,促进物流项目“落地”;第三,创造便捷的交通环境,缓解“通行难、收费高”问题;第四,改革投融资体制,解决“融资难、成本高”问题;第五,简化审批手续,方便物流企业开设网点,允许集团型企业统一使用资质、统一纳税,支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需要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统筹协调,积极营造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

  在新的形势下,我国物流业还面临着法制建设、诚信体系建设、标准规范、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需要加强引导。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作为行业社团组织,将积极探索新时期行业协会组织方式和运作模式改革,更好地团结广大会员企业,发挥好桥梁纽带、行业自律、服务引领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打造中国物流“升级版”作出新的贡献。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