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物流论文

农村物流系统构建相关理论的研究综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8-13 共569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新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研究
【第一章】新时期农村物流模式构建分析绪论
【第二章】农村物流系统构建相关理论的研究综述
【第三章】新农村物流体系构建PEST分析
【第四章】新农村物流现状问题及需求调研分析
【第五章】农村物流网络平台的构建
【第六章】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物流体系构建的对策
【参考文献】如何构建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参考文献

  2.论文相关理论的研究综述
 
  2.1 国内物流的研究概况。
 
  物流活动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存在,只是那个时候还没有物流这个概念。我国荀子提出的"物畅其流"、中国古代修建的大运河、"镖局"、"马帮"都说明物流活动在我国历史的存在。我国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晚于日本十年开始引入并使用"物流"一词。直到八十年代,随着学术界与商界对物流的不断关注,物流一词开始被普遍使用。九十年代是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内,一些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扩展业务,向中国企业传播了先进的物流理念,三资物流公司在我国出现,一些国营的传统储运公司改变发展战略,开始朝大型的综合物流公司的方向发展[4].到了二十一世纪,我国物流业迎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第三方物流开始普遍被企业所接受,从事国际物流业务的企业不断增多,电商物流的发展也是风生水起,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物流企业。人们对物流的认知与研究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全面与深入,物流模式也得到不断创新。周启蕾于 2000 年提出,物流不是仓储、运输等功能要素的简单叠加,需要将物流的各项功能进行有效的整合,也有很多学者提出了物流系统论、物流服务无缝化对接、供应链管理等理论。马士华、王之泰于 2001 年提出物流各功能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现象,我们在进行物流管理的过程中,不应过度关注单个物流功能的成本高低,而应该从全局入手,本着物流整体最优的原则,才能实现物流利益的最大化。随着信息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管理工作也由企业内部扩展到整条供应链,供应链的管理思想也逐渐引入到物流当中。为了提高供应链的管理效率,进行优势资源整合,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外包理论引入到物流当中,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提出,并被普遍认可,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迅速。在第三方物流被我国企业普遍接受不久,第四方物流开始被一些学者研究,一批专门从事于供应链集成的第四方物流企业在我国各大城市涌现。
 
  尽管我国的物流理论研究不断推进,大批学者都为此付出了辛勤和汗水,很多企业也在物流的实践中获得了非常宝贵的运作经验,我国的物流业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有关农村物流的研究还相对就少,尤其是针对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物流研究更是薄弱。
 
  2.2 农村物流的理论基础。
 
  很多发达国家采用集约式的农产品生产经营方式,注重机械化的运用,农产品物流效率较高,发展也比较成熟。而我国的农村物流还比较落后,发展也比较缓慢,与当地经济的发展并不协调。目前,我国在农村物流方面的理论研究有如下几个方面。
 
  2.2.1 农村物流的含义。
 
  在一批学者孜孜不倦的探讨研究下,农村物流的含义不断得到扩充与完善。起初,王新利提出农村物流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一切与物流有关的活动,包括种子等农资的采购、农产品的采收、储存、加工处理、销售及农民生活物资的采购等一系列活动[5].随着人们对农村物流的理解不断加深,谢水清学者提出农村物流是服务于农民生产与生活的物流,是一个相对于城市物流的概念,包括农民的生产与生活两方面相关的仓储、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信息处理、配送等一切物流活动。同时,他认为农业物流是指农业生产中对农产品、生产工具及农资等其他相关物品的运输、储存等流通活动进行组织计划、协同控制及信息集成与处理的过程。邱丽玲认为农村物流包含农业物流与农民消费品物流。刘东英则对农产品物流进行了研究,农产品的流通过程实际上是使其增加价值的商品交换过程,包含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四流。农产品物流是指农产品为了满足客户需要,从供应地向最终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2].
 
  笔者认为谢水清和邱丽玲对于农村物流的概念是比较全面的,体现了最新的形势及趋势。农村物流是一个区域物流范畴的概念,是为农民的生产、生活及其他相关活动提供运输、搬运、仓储、装卸、包装、加工、信息处理等一系列服务的总称。
 
  2.2.2 农村物流的特点。
 
  目前关于农村物流特点的主要观点是比较一致的,特此总结如下:
 
  1)分散性。我国农业生产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较小的生产单位导致农产品物流需求分散,同时,在我国农村,农民居住比较分散,因此,服务于农民生活的物流需求也比较分散。
 
  2)季节性。由于农作物自身的耕作周期,农村物流在淡季旺季的需求大小差距很大,不利于物流资源的有效利用,很多物流企业也因此望农村而却步。
 
  3)特殊性。一方面农产品本身对保鲜性要求较高,不便于储存与运输;另一方面,农村大都地理位置偏僻,农民的文化水平往往比较低,农村的整个大环境都不同于城市,呈现其特殊性的特点。
 
  4)差异性和多样性。农产品品类众多,各自有着不同的自然属性,其运输、储存、装卸搬运等的操作要求大不相同,农村生活消费品的品类也存在多样性的特点,这都使得农村物流的技术操作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6].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村通公路,户户住楼房,但仅仅居住条件的改善并不算是真正的"新农村".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接轨,城乡和谐发展的农村才算是新农村,要想实现这一目标,物流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2.3 农村物流体系构建研究综述。
 
  2.3.1 农村物流体系构建的研究概述。
 
  一些学者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农村物流体系及其构建工作进行了探讨研究:
 
  王新利(2003)在农村物流体系的概念及内容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应该用系统论的观点去分析研究农村物流体系,它是一个由各要素组成的综合体,服务于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两各方面。他认为农村物流体系应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来搭建。
 
  赵黎明(2003)从区域经济角度进行探讨研究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他认为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应该首先重视区域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信息系统的建设。崔玉萍(2005)则从宏观方面对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她站在国家层面对物流体系进行搭建。刘东英(2005)重视农产品物流的研究,对农产品从产出地到最终推向消费市场的物流过程的优化管理进行了探讨,并同时对供应链管理及农村物流体系构建的相关支持条件进行了分析[7].
 
  龙蔚(2009)站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角度提出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8].深入农村当下环境进行调查啊研究,认为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是关系到三农建设的重大课题,并针对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农村提出构建物流体系应引入供销社等组织[9].
 
  朱长征(2011)[10]则主张通过"农对超"的模式来提高农村物流效率。并从此角度对物流体系的建设策略及实施步骤进行探讨。此外,还强调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应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村的物流基础设施及信息技术,积极引入物流企业投身到农村物流体系构建中来。
 
  对于以上研究,笔者认为国内农村物流体系的研究相对较少,很多学者对我国农村物流的概念及物流体系构建面临的问题、运作模式及对策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探讨。但大多进行定性分析的比较多,缺乏切实的农村物流体系的整体规划研究,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物流体系的具体构建研究更是很少。
 
  2.3.2 农村物流体系构成要素。
 
  1)一般要素。主要包括人和物品两个要素。其中"人"主要指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农民及农村物流企业及其他加工型企业、商业企业的员工等。"物品"主要包含农产品、农业生产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农膜、饲料等农用物资以及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各种消费品。
 
  2)支撑要素。主要包含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和大型综合物流枢纽及中小规模的物流集散中心、转运中心等物流基础设施;各种专用运输车辆、标准化仓库、自动分拣设备、集装设备等物流装备。
 
  3)功能要素。具体包括运输配送、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等物流功能。
 
  4)市场要素。由市场主体、客体、载体及中介机构等构成。其市场主体主要包含政府部门、农村物流相关经济组织、参与人员等,其中农村物流经济组织主要包含农户、物流公司、涉及物流活动的商业企业、加工企业等。市场客体是指市场主体的管理对象--整个农村的物流活动;市场载体是指进行农村物流各项工作的各级物流中心、集散中心、转运中心等场站;中介机构指提供农村物流市场信息咨询服务的公司以及各种物流行业协会等组织。
 
  5)其他要素。除以上四个基本要素外,还包含维持农村物流市场有序运行的一些其他要素。主要有物流法律法规、物流行业规范及标准、物流市场的运行制度等。
 
  2.3.3 农村物流体系结构理论。
 
  1)多中心多层次物流网络结构。
 
  多中心多层次网络结构是物流网络系统结构之一。它是一种跨越地域的、包含多个物流网络中心节点并且所有物流网络节点呈现层次性物理结构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随着网络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愈加明显,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也越来越密切,跨地域甚至跨国公司不断涌现,加之电子商务风暴的侵袭,更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购物方式。商品进行跨地区流通已经成为一种交易常态。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区域的分工协作也愈加重要,企业本着整体最优的原则,充分利用不同地域的经济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形成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企业运行机制。而为之服务的物流活动也应顺应其经济形势,形成跨地域的物流网络体系。这种网络体系往往是比较复杂的,关系到多个地区的物流活动的有效链接,如果处理不好会增加网络体系内耗,不利于提高物流效率,因此要对物流网络体系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而多中心多层次的网络结构则比较符合物流服务的当前要求。这种网络结构层次清晰且存在多个中心,既有利于充分发挥网络整体效能,又有利于灵活的局部自治,是一种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网络结构形式。
 
  2)复合型物流网络结构。
 
  包含两种及以上基本网络形态的物流网络称为复合型物流网络结构。信息技术及交通运输网络的不断完善,跨地域的经济往来不断增多,使我们的物流网络结构也不断复杂,多种物流网络形态出现在同一物流体系中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不同的物流网络形态通过有地理优势的综合物流节点相互连接,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机整体。复合型物流网络结构的应用可以有效节约社会资源,实现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降低农村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2.4 其他相关物流理论综述。
 
  构建新农村物流体系需要高处着手,体现最新的物流理念,从而服务更加长远和可持续的农村生产和生活。目前,在物流领域,重要的思想和方法包括绿色循环物流理念、逆向物流方向和社区参与的观点。
 
  2.4.1 绿色循环物流。
 
  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也付出了沉痛代价,加之很长一段时间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的资源造成了严重浪费。绿色的、循环的理念在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被提及、关注并研究。所谓绿色物流是指在有效组织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信息处理、配送等物流活动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去避免资源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的一种物流形式。而循环物流则是从系统论的角度强调物流应该是一个循环的系统,应该包含我们通常意义的正向物流活动和逆向的回收及废弃物物流,有效的整合物流资源,并注重对物流过程中的包装容器及其他不合格商品的回收处理,以及对废弃物的有效处理,既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又保护了我们的生态环境。因此,所谓绿色物流与循环物流它们的理念是相通的,都属于环境共生型物流。笔者认为,现代的绿色物流理念还应包含循环系统的理念,两者是可以融合的。而我国目前的农村物流体系也应该引入绿色循环物流的理念,积极构建绿色循环的农村物流体系。
 
  2.4.2 逆向物流。
 
  逆向物流是指产品的实体流动方向是从最终客户的接收地向产品发出地的物流活动。
 
  而通常物流活动中需要进行反方向流通的物品有:不合格的商品、物流中使用的包装容器、以及需要回收处理进行提炼、再利用的各种空酒瓶、废纸、废铁、废旧家电等物资。因此,逆向物流应该包含回收物流与废弃物物流两个部分。逆向物流活动的有效开展,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能够有效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伤害。目前,我国对逆向物流的有效研究相对较少,国家也缺乏对逆向物流的扶持政策。以至于在我国尤其是农村的广大地区,废旧物品的回收及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物流活动进展的并不顺利。比如:很多物流包装容器不能被及时返回供应地,从而造成物流包装成本的居高不下;农村的生活垃圾中存在着大量可回收的物品得不到及时回收,从而对环境造成污染;一些废旧家电及废旧手机、电池等有辐射的电子垃圾更加的不到及时的回收处理。为了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节约社会资源、提高物流效率,逆向物流是不可缺少的。在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中,逆向物流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2.4.3 社区参与。
 
  社区参与是指社区所在的企业、居民、政府机关部门及其他社会组织机构在法律的约束下,通过有效的组织方式参与到社区的政治、经济及社会活动中来,从而使社区参与者的自身利益得到维护,提高社区管理水平,使社区居民更加满意的行为过程。在社区参与中,政府部门起到协调、监督、管理及维护参与秩序,保证社区参与公平有效进行的作用,而社区公益性组织则主要通过提供各种社区服务来参与其中,企业通过资源投入参与其中,社区居民则可以通过社区参与进行有效的民主选举以及对重大问题的决策、监督等活动。
 
  社区参与可以划分为很多类型,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具体。
 
  进行社区参与活动是否成功有效,可以通过一定的评估标准来衡量。1)在人力物力投入方面是否能够支撑社区参与的有效进行;2)社区参与是否有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合理的引导与监督;3)社区参与的主题是否是社区主体所共同关心的问题;4)社区参与过程中是能真正有效的收集居民的心声,做到真正的民主;5)社区参与之后的决策结果是否能够有效的实施。
 
  在新农村建设中,往往关系到多方利益,尤其是农民的自身利益,如果不能把这些利益协调好,将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潜在的巨大阻力。因此,进行新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应重视了解民意,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社区参与的方式去知晓农民真正的想法及需求,构建满足农民需要的、合理的农村物流体系[1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