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舞蹈论文

中国古典舞蹈教育体系发展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4-23 共2624字
摘要

  我们在探讨中国古典舞发展的时候,总是有许多不同的声音,但无论是哪一种说法,大体都会认为中国古典舞的最初发展还是在“戏曲舞蹈”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中国戏曲分为多个体系和流派,而中国古典舞则是借鉴和吸取了京昆等戏曲中的舞蹈成份,成为一种新型的舞蹈体系,在整个形成历程中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分别是戏曲舞蹈、古典舞以及学院派古典舞,经历了这三个时期的发展演变标志着中国古典舞走向了成熟。

  随着 1951 年中央文化部下达了关于剧团向剧院发展的重要指示后,对如何培养专业的古典舞人才及建立专业的古典舞队伍就显得迫在眉睫了。此时的中国还有真正的一支舞蹈教育机构,也就更谈不上建立起一支正规的师资队伍和正规的训练方法。“在革命战争年代里,正规的舞蹈教育是一种奢望,新中国舞蹈教育之起始,也经历了全面转轨的过程,从非专业的舞蹈学习转轨到正规的课堂教学。其中最早的专门化舞蹈教学是以培训班的方式出现。当舞蹈学校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时,50 年代的舞蹈培训已经露出兴旺的势头。”[1]

  在长久的舞蹈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我们发现与之中国古典的舞蹈形式最为密切的艺术形式是戏曲艺术,这种艺术形式经过了几百年的艺术成长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完整训练体系。这些从前总结出来的艺术精华也为我们打开古典舞的大门,成为了我们学习和借鉴的重要依据。

  1 将戏曲舞蹈的形式运用于中国古典舞的训练之中,结合芭蕾舞的训练方法,基本形成中国古典舞的教育体系。

  将戏曲舞蹈融入于中国古典舞的教育体系中经历了两个大的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就是建国前后至 20 世纪80 年代之前的时间,这段时间的舞者们已经认识到要建立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舞蹈艺术,并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两个方面的训练体系。其一,传统的戏曲舞蹈是与中国古典舞蹈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不能完全按照戏曲舞蹈的全套训练方式来对古典舞蹈进行训练,这是不符合实际训练方式和方法的,也不能培养出“纯粹的舞蹈”的人才,所以,戏曲舞蹈只是为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指明的发展的方向。其二,是借鉴了西方的芭蕾舞的训练体系,这对于在实践中解决一些古典舞的训练方法是有益的。所以,在建立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古典舞训练中就要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发展。第二个时期就是 20 世纪 80 年代之以,在之前的中国古典舞教育体系的基础之上,认真的进行反思,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对“戏曲式的中国古典舞”进行了再认识的探索。以前的舞蹈研究仅仅局限于动作的表面,这对于一门重视基本技术训练的艺术而言当然是非常有必要的。但这种做法对于如何解决“舞蹈语汇”而言却显得力不从心了。当中国古典舞作为舞蹈学中的一个独立的学科存在时,就要努力的运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表达情感,这不像戏曲,当动作不能完全表达意思的时候可以同时用语言直接对艺术情节进行表述。有人就曾提过:“继承发展古典舞蹈传统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文献古籍、历史遗迹中探索已经失传的中国古典舞蹈传统;一是从戏曲舞蹈中吸取它真正的精华---刻画人物、表现生活的能力和手段。”[2]

  经过了这两个阶段的探索,我们的中国古典舞教育体系开始逐渐由“外”向“内”的深层次的转化。

  2 “基本功训练课”为中国古典舞教育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过了对中国古典舞教育体系形成期的探索,我们明确了中国古典舞以要中国传统的戏曲舞的风格与形式作为“基本功训练课”的基础,借鉴西方的芭蕾舞训练方式,结合建国以来对中国古典舞蹈多年以来的教学探索,开始发展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的全新历史。结合中国古典舞的自身发展规律,本着有针对性的教育思想方针,对戏曲舞蹈和芭蕾舞的训练进行了有机整合。

  2.1 对戏曲舞蹈的继承和革新。在戏曲舞蹈中“身段”.

  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身段”是“戏曲中舞蹈化的形体动作的总称”,它讲求的就是戏曲中的“精、气、神”以及“手、眼、身法、步”的运用,它对人体的各个部位的动作以及整体的配合的要求非常严格,对身体与音乐的配合形成的韵律美也有着很高的要求。中国古典舞将戏曲舞蹈中的这种韵律美继承下来,将戏曲舞蹈中的“身段”按自身发展的需要转化为古典舞的“身韵”,这种转变也是古典舞蹈与戏曲舞蹈之间的重要分别之处,这种变化也标志着中国古典舞进入到了完美与发展的阶段。于平教授曾说过“: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系统建构是对中国古典舞历史遗存的当代新变,它的建构作为一种系统语言机制,一种系统运动方法的完美,势必将对中国古典舞的训练结构与创作走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身韵”不仅仅是体现在舞蹈外形上技巧能力的表现,也是对中国古典舞中的精、气、神的体现,这种韵律更是中国古典舞由外在的身形与内存的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集中体现了中国几千年来舞蹈文化的精髓。

  2.2 对芭蕾舞训练方法的借鉴和发展。对中国戏曲舞蹈中的“身段”的学习是解决了中国古典舞教学中的内在“精、气、神”的训练问题,但对舞蹈外在的技术、技巧却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而对芭蕾舞训练方法的借鉴正是弥补了中国古典舞外在的技术、技巧问题,芭蕾舞那丰富的肢体语言给了中国古典舞有力的技术动作,芭蕾舞的科学的技巧训练体系给中国古典舞扎实的基础,所以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功训练课”向芭蕾舞训练体系的丰富的内容和先进的经验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正是将东方舞蹈中的“手舞”与西方舞蹈中的“足蹈”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了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古典舞的教学体系。

  中国古典舞教育体系的建立,是对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弘扬中国民族文化的载体,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的发展,更加突出了古典舞作为中国文化属性所特有的审美本质。中国古典舞是源于戏曲舞蹈,所以当代的中国古典舞的发展还是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发展规律,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需要,就要在发展中不断的进行探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古典”与“现代”以更“美”的姿态呈现于世人的眼前,就是需要在教学体系中不断的挖掘“新思想”和“新观念”,正如唐满城先生在《唐满城舞蹈文集》中所论述的:“立足于传统才能够面向当代,只有面向当代才能深入研究传统、继承传统挖掘传统的审美价值的基本立场。”

  让我们为中国古典舞灿烂的明天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冯双白。新中国舞蹈史[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年 11 月版,第 14 页。
  [2]唐满城。对戏曲舞蹈的再认识(《唐满城舞蹈文集》)[M].中国戏曲出版社,1993 年 8 月版,第 44 页。
  [3]王克芬,刘恩博,徐尔充主编。中国舞蹈词典[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 年 7 月版,第 352 页。
  [4]于平。中国古典舞与雅士文化[M].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 年 6月版,第 39 页。
  [5]唐满城。唐满城舞蹈文集[M].中国戏剧出版社,1993 年 8 月版,第 68 页。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