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舞蹈论文

增强高校舞蹈教学效果的几点经验

时间:2015-01-27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本文字数:2569字
论文摘要

  在高校艺术教育中,舞蹈一直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陶冶情操的一种理想方式,它集技巧性与实践性为一体,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必不可少的技能课和修养课,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的舞蹈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舞蹈教学的顺利开展。如教学内容过于呆板、教学方法过于老化、理论与实际脱节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影响了舞蹈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更好地开展教学呢?以下是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

  对于刚进入高校学习的大学生而言,由于入校前接触的舞蹈训练较少,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极易产生紧张、厌倦、烦躁等不良反应,加之舞蹈课程比较辛苦,很多学生常常对此提不起兴趣,课堂参与意识较差,无法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作为舞蹈教师,我们必须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那么,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要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整个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表演等形式,使学生忘记疲劳和训练的痛苦。其次,要选择适合青年学生特点的音乐。对于舞蹈教学而言,恰当的音乐伴奏同样十分重要。作为教师,我们应为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音乐类型,让学生在音乐中深刻感受舞蹈的律动。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提高表演能力及音乐感受力,从而使学生爱上舞蹈课。

  二、加强必要的基本功训练

  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能否流畅、优美地完成表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本功是否扎实。因此,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基本功训练,通过循序渐进地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姿态,改正日常行走、站立、手势的各种不美观之处,同时训练学生肢体的柔韧性,让其能够自由地控制关节的力度。一般而言,舞蹈基本功主要包括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控制力与稳定性训练、协调性与灵活性训练几方面,教师在教学时应积极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进行基本功训练,让舞蹈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尽快达到舞蹈界常说的“直、绷、软、开”状态。为了让基本功训练更加有趣、高校,教师还可在训练中适当增加花样,如引入双人瑜伽的动作,让学生结成对子,互相借力,训练韧性。久而久之,学生的舞蹈水平必将得到有效提升,在这一基础上的教学也必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努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总是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舞蹈生的文化成绩大多较差。而在我国舞蹈界也有这样一个共识,习舞者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并不是拥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底就能演绎出舞蹈的精髓的,文化基础是否扎实同样关乎他们今后艺术道路的成败与否。可以这样说,没有文化的舞者,只是舞蹈的“机器”“匠人”,这样的舞者注定难以达到舞蹈的最高境界。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广大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和能力。比如,在开展舞蹈教学的基础上,适时、适量地增加一些文化基础课,让学生深入欣赏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必要时教师也要对这些作品进行适当的剖析和讲解,让学生可以更深层次地认识生活,感受不同的生活形式,这样就能在促进学生吸取文化精髓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艺术品味和文化素养。诚然,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的主攻方向应该是舞蹈,但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若能将文化与舞蹈相结合,一定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提升学生的舞蹈表演水平。

  四、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了舞蹈的基本功,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之后,教师可在后期的舞蹈教学中适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电视舞蹈教学和DV拍摄等,这样可以将教学内容以直观、形象的画面精确地给予表达,改变原本沉闷的课堂氛围,让舞蹈教学变得灵敏而富有生气,加深学生对舞蹈的了解和记忆。如当学生进行舞蹈表演时,教师可用DV把学生的动作拍摄下来。之后,在课堂进行播放,并对学生的面部表情、动作、外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剖析和指正,这样可以让该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同时也为其他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有利于学生舞蹈技能的提升。
  
  五、重视舞蹈实践训练

  鉴于课堂授课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课堂教学需要更多的课外实践时间进行补充,特别是高校舞蹈课程具备应用性特点,更加需要学生的舞蹈实践能力。这就对广大舞蹈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这一点呢?首先,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众所周知,舞蹈的实践能力来自于课外。

  所以,广大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应积极指导学生自行组成团体,参与课后训练、编排动作等过程,然后在课堂将自己排好的舞蹈展示给老师和同学看,这样做可以有效补充舞蹈课程的不足,提升学生对舞蹈的感悟能力和实践能力。其次,组建舞蹈表演团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组织舞蹈表演团队,通过联系校内外各院系和社团,为学生争取各类演出的实践机会。

  如此,就为学生重建了一个展示才能的窗口,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能力,增强舞台感。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舞蹈教师必须打破门户之见,允许不同年级的具有一定舞蹈能力的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时刻关注舞蹈队成员的表现,并适时地进行纠正和总结,提升学生的表演技能。

  总之,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学方法是重点。作为高校舞蹈教师,我们要不断更新理论知识,积极改善教学方法,将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同步结合,使得舞蹈教学的作用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舞蹈技能和艺术修养,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平心.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兼谈舞蹈教育的本体价值[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04).
  [2]黄英.从舞台演出的现实谈舞蹈教学改革[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4(02).
  [3]张晓红.高校舞蹈教学的改革和发展[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
  [4]梁月瑛.让心灵与肢体共舞——北京大学舞蹈教育成果介绍[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04).
  [5]吴红叶.舞韵飞扬——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之我见[J].艺苑,2009(06).
  [6]李炜,任芳.对高等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的思考[J].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1(02).
  [7]陈丽.论舞蹈教育在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中的独特功能和发展新模式[J].艺术教育,2008(01).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