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宫廷音乐舞蹈起源于奴隶社会时期, 兴盛于封建社会, 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随着宫廷音乐舞蹈生存基础的丧失, 现阶段我国宫廷音乐舞蹈面临着即将消失的局面。为了促进现阶段我国宫廷音乐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从理论角度对我国宫廷音乐舞蹈的发展与影响进行了研究, 首先分析了我国宫廷音乐舞蹈的起源与发展, 最后从多个层面分析了我国宫廷音乐舞蹈的影响。
关键词:宫廷; 舞蹈; 音乐; 发展; 影响; 乐舞文化;
中华民族具有5 000年的文明历史, 在近代社会之前, 中国一直处于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当中, 在不同的社会阶段统治阶级为了满足自己的统治需求以及娱乐需求而推动了宫廷音乐舞蹈的发展, 因此, 在中国传统宫廷音乐舞蹈所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 对于现代音乐舞蹈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但是在清朝灭亡之后我国宫廷音乐舞蹈逐渐失去了其发展的必要基础, 宫廷音乐舞蹈逐渐开始走向没落。鉴于宫廷音乐舞蹈的艺术价值, 现阶段针对传统宫廷音乐舞蹈的研究逐渐开始增多。基于此种情况,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等方式对我国宫廷音乐舞蹈的发展以及其影响进行了必要的研究与分析, 现报道如下。
一、我国宫廷音乐舞蹈的起源分析
现阶段关于我国宫廷音乐舞蹈的真正起源已经无从考证, 但是根据现存的一些古籍中所记载的资料显示有据可查的宫廷音乐舞蹈起源于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根据《吕氏春秋·侈乐》中记载“夏桀、商纣作为侈乐大鼓、钟、磐、管、萧之音。以柜为美以众为观耳所未闻, 目所未见”, 同时在《史记》中还记载“纣强迫着名音乐家师延奏迷魂淫魄之曲以观修夜之娱。”夏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第一个朝代, 夏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君王, 在奴隶社会的背景之下, 统治阶级自然可以充分享乐,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宫廷音乐的诞生。但是在奴隶社会宫廷音乐并不是单纯的为了满足统治阶级的娱乐需求, 同时还具备其他的功能, 其中礼仪祭祀就是宫廷音乐的另一个强大功能。在古代由于人们认知的缺陷, 对鬼神的敬重促进了礼仪祭祀的发展,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 远古人就会通过叫声以及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祭祀, 在宫廷音乐发展的过程当中祭祀舞蹈也逐渐开始发展起来, 最终祭祀舞蹈逐渐转化为宫廷舞蹈, 现存的古籍资料当中并没有对宫廷舞蹈的出现进行记载。从目前已有的资料当中基本无法考证宫廷舞蹈的出现时间。但是统治阶级对于宫廷舞蹈的明确规定却是有据可查的。在商朝灭亡之后, 武王建立了周朝, 周朝是中国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 社会文明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武王去世之后, 由于成王较为年幼, 由周公与召公共同辅政。当时由于刚刚度过社会大动乱, 社会需要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 同时为了进一步教化民众, 周公与召公共同制定了舞蹈与音乐的规格, 同时对不同音乐舞蹈的等级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其中“雅乐”与“雅舞”在整个舞蹈体系当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同时也是最高规格的宫廷音乐舞蹈。自此, 中国宫廷音乐舞蹈正式开始出现。
二、我国宫廷音乐舞蹈的发展
在周朝灭亡之后, 秦朝虽然经历了短暂的统治, 但是却正式将中国带入到封建社会当中, 之后汉朝的建立使得中国封建社会迎来了第一个发展高峰。汉朝历时400年, 在这400年当中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中国都处于太平盛世阶段, 经济繁荣, 文化昌盛,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宫廷音乐舞蹈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秦汉时期的宫廷音乐舞蹈也具有自身的特色。在秦朝之前由于诸侯争霸, 国家分裂, 不同地域的宫廷音乐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而秦朝的统一也使得中国的文化艺术开始融合, 并在汉朝时期达到巅峰, 汉朝的宫廷舞蹈就具有较为明显的融合特征。汉朝时期宫廷舞蹈的主要表演形式为“百戏”, 所谓百戏包含了多种不同内容的舞蹈形式, 如幻术、舞蹈、武术以及杂技等, 这些内容都来自于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不同诸侯国的属地, 同时不同舞蹈之间在艺术特征方面也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例如《七盘舞》高纵轻略, 动作轻盈, 而《巾舞》则动作优美, 曲线柔和。其次, 秦汉时期的宫廷舞蹈也广泛吸收了民间舞蹈的优点, 尤其是在汉朝时期, 由于经济较为繁荣, 百姓安居乐业, 民间舞蹈也逐渐繁荣起来, 因此宫廷舞蹈也进一步加强了对民间舞蹈的吸收。例如, 在“百戏”中后来就吸收了大量的民间舞蹈形式, 同时根据《汉书·武帝纪》中的相关记载, 在汉武帝时期大量少数民族臣服于汉朝, 汉朝宫廷舞蹈也进一步吸收了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舞蹈形式。但是在秦汉时期宫廷音乐却一直在沿用周朝的“六代之乐”, 不过汉朝时期的宫廷音乐也逐渐开始呈现出“雅乐”与“俗乐”共存的局面, 汉朝通过设立的专门音乐机构-乐府来搜集民间音乐与乐器, 从而使得宫廷音乐也出现了许多民间音乐。
中国宫廷音乐舞蹈的另一个发展高峰期为隋唐时期, 从汉朝到南北朝时期中国经历了几百年的动乱时期, 朝代更替频繁, 大部分政权都将精力放在开疆拓土之上, 因此宫廷音乐舞蹈的发展相对较为滞后, 直到隋朝实现大一统之后, 盛唐时期中国的文化事业又进入到一个巅峰时期, 从而促进了宫廷音乐舞蹈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说唐代是中国宫廷音乐舞蹈的最高峰。在唐朝时期宫廷舞蹈已经逐渐脱离了娱乐与祭祀的基本范畴而成为一种典礼性与礼仪性艺术, 例如唐代着名的宫廷舞蹈《十部乐》、《立部伎》等都不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 在主要是在国宴以及一些大型庆典当中进行表演的。宫廷音乐在盛唐时期的发展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唐朝时期宫廷音乐的最大特征在于其对于胡乐的吸收。唐朝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社会, 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重要阶段, 在唐朝时期许多少数民族都加强了与中国的商贸往来, 同时唐朝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更加繁荣, 唐朝宫廷音乐在认识到胡乐的魅力之后, 逐渐加强了胡乐在宫廷音乐中的比重, 尤其是侧重于燕乐的应用, 例如, 唐代着名宫廷乐舞《霓裳羽衣曲》即为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所献, 是唐代汉乐与胡乐融合发展的最高成就。
在唐朝之后宫廷音乐舞蹈逐渐开始走向没落, 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 一般宫廷很少在举行舞蹈音乐表演, 同时大部分的音乐舞蹈表演也都是为了祭祀天地与祖先以及夸耀统治阶级所获得的丰功伟绩, 其艺术性与娱乐性逐渐开始减弱。尤其是在元代之后, 随着戏曲的逐渐发展, 宫廷音乐与舞蹈对于统治阶级的吸引力逐渐下降, 宫廷音乐舞蹈逐渐成为一种形式, 同时也基本保持着停滞不前的状态。直到清朝在以后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 中国宫廷音乐舞蹈最终走向了灭亡。
三、中国宫廷音乐舞蹈的影响分析
从上文对中国宫廷音乐舞蹈的发展分析中可以发现, 在中国封建社会阶段宫廷音乐舞蹈在宫廷社会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同时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是体现在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单独的层面当中, 而是一种综合性的影响。
中国宫廷音乐舞蹈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于中国传统舞蹈与音乐文化的推动层面之上, 在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时期, 统治阶级是整个国家的实际统治者, 大部分百姓不仅不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 同时也无力投入到文化艺术研究当中, 因此在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当中文化艺术往往都是以统治阶级的需求为主要推动力。虽然舞蹈与音乐这两种艺术形式是与生育来的, 但是如果缺乏宫廷音乐舞蹈的推动, 其必然无法获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我国传统的音乐舞蹈文化艺术必然也会失去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中国宫廷音乐舞蹈对于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也不仅仅体现在音乐与舞蹈层面当中, 同时还体现在其他文化艺术层面当中。在元朝时期, 原曲逐渐开始发展起来, 虽然元曲的故事题材大多来源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内容, 但是对于元曲的配乐与舞蹈动作大多来自于中国传统宫廷舞蹈音乐。而在明清时期, 宫廷舞蹈音乐甚至直接服务于戏曲发展, 因此,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宫廷舞蹈音乐也推动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
其次, 中国宫廷音乐舞蹈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民族融合。现阶段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国家, 但是这种多民族属性并不是与生育来的, 在中国传统社会当中蒙古族、回族、苗族以及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都被认为是蛮夷, 只有生活在中原地区的汉族人才被认为是中华民族, 在唐朝之前少数民族一直以来都以附属国的身份存在, 同时也受到中央统治政权的压迫。民族融合必然要以文化融合为基础, 如果无法首先文化的融合, 则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必然也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处理。在中国封建社会当中音乐与舞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宫廷音乐与舞蹈则是音乐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宫廷音乐舞蹈文化对少数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的融合有利于统治阶级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的了解, 从而制定出促进民族融合的具体对策。同时从我国民族融合的发展历程来看, 唐朝时期也是我国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
同时宫廷音乐舞蹈的发展也推动了我国宗教的发展,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发现舞蹈与音乐最初的功能在于祭祀功能,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 宗教开始出现, 同时舞蹈与音乐也逐渐成为宗教的一种特色, 但是不同宗教之间由于信仰与传播方式的差异, 在艺术形式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例如佛教音乐讲究气势恢弘, 而道教音乐则较为宁静祥和, 宗教理论与宗教文化与艺术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联系。在封建社会当中宗教是统治阶级加强统治的重要工具, 但是统治阶级在利用宗教加强统治的同时也会对宗教教义进行必要的选择与补充, 从而满足自己的目的, 而通过宫廷音乐舞蹈艺术来影响宗教的发展也已经成为统治阶级的重要手段。例如, 在隋朝时期政府就曾经多次对佛教音乐进行修订,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佛教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宫廷音乐舞蹈不仅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 同时也远远流传于海内外, 并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从清朝之后中国封建社会结束, 中国传统宫廷舞蹈音乐也丧失了其存在的土壤, 但是中国宫廷舞蹈音乐的延续还依然存在。当前阶段在日本、韩国以及朝鲜地区依然还保存了大量的唐宋时期的宫廷乐舞, 而这些乐舞都被统称为“唐乐”, 由此可见, 中国宫廷舞蹈音乐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传统文化在国外的传播与发展, 这对于当前阶段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四、结语
中国宫廷音乐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 同时也是现阶段我国最为丰富的文化遗产。由于宫廷音乐舞蹈发展的基础已经消失, 现阶段宫廷音乐舞蹈的延续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只能通过理论与学术研究的方式实现进一步生存与发展。为了促进中国宫廷音乐舞蹈研究的进一步拓展, 本文对中国宫廷音乐舞蹈的发展与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希望能促进我国宫廷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龙吟。西藏宫廷卡尔鲁歌曲古乐谱探析--基于相距三百余年的两个卡尔鲁乐谱版本的比较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7 (4) .
[2]岳娜。回溯古代宫廷舞蹈发展转折时期的宋代大曲歌舞[J].兰台世界, 2014 (24) .
[3]伍建红。登顶古代宫廷舞蹈艺术之巅的明代宫廷舞[J].兰台世界, 2014 (9) .
[4]林瑶。满族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中元素的探究学习[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37) .
[5]顾正阳, 刘叙一。歌舞尽相仪态丰译貌得神感慨深--中国宫廷乐舞诗英译文化浅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综合版) , 2009 (3) .
[6]李雪。粗犷奔放秀美优雅之典范--清代宫廷满族舞蹈的艺术风格初探[J].音乐生活, 2009 (3) .
[7]尽心。唐代的诗歌与宫廷乐舞文化之--唐代宫廷的音乐和舞蹈概述[J].黄河之声, 2006 (10) .
[8]刘清明, 姜宇丹。从隋唐时期宫廷燕乐的发展看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演变[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6 (7) .
[9]吴卉连。唐代乐舞与《霓裳羽衣曲》[J].福建艺术, 2002 (5) .
[10]赵维平。日本奈良、平安时期对中国音乐的接纳与变衍--试析“女乐”[J].音乐艺术 (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 1995 (3) .
刘白维.我国宫廷音乐舞蹈的发展与影响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S1):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