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舞蹈论文

鄂温克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5-06 共468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鄂温克族民间舞蹈的形成与发展探究 
【引言  第一章】鄂温克民族概况 
【2.1  2.2】鄂温克民间舞蹈的主要种类及其表现形态 
【2.3】鄂温克舞蹈的形式要素及风格特征 
【2.4】鄂温克舞蹈文化成因分析 
【第三章】鄂温克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结论/参考文献】鄂温克舞蹈文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鄂温克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第一节 传承鄂温克舞蹈文化的重要意义

  在人类还没有发明语言之前,就会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身体语言表达人类的情感、传递人们的思想。各民族的民间舞蹈书写着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不同信仰之间人的心理路程,它犹如一架时光机,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隧道,透视隐藏其中的种种现象。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保护与传承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至关重要。在经济文化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鄂温克民族的民间舞蹈文化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面临失传的危险,因此,传承和保护鄂温克民族民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化意义

  任何一个民族文化在其生成与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其独特的文化属性,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无论哪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也应当得到保护和传承。唯有如此,才能保护文化的多样性。鄂温克是地处我国东北寒带地区的少数民族,历史悠久,人口稀少,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及生产生活方式孕育出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鄂温克部族的先民久居森林,其文化带有浓厚的森林文化气息,特别是“敖鲁古雅”鄂温克至今仍然是我国唯一以驯鹿与狩猎为生产生活方式的民族,他们创造的森林狩猎文化是是人类早期文化的活化石,在世界上已经很少看到;迁徙至草原和平原后,鄂温克的文化又吸收和借鉴了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成份,呈现出别样的文化特质。这也导致鄂温克族民间舞蹈不仅显现出独特的民族个性,同时也反映出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进化的特点,这也决定了鄂温克族民间舞蹈的文化价值。鄂温克族民间舞蹈已成为中华民族舞蹈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保护鄂温克族民间舞蹈就是保护文化的多样性。

  二、民族意义

  鄂温克族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语言,没有文字,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不仅是本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构成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传承和发扬鄂温克民族文化是保护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途径。鄂温克族民间舞蹈作为一种承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反映了该民族的生态环境、生产方式,还间接反映出鄂温克族人的宗教信仰、民俗民风与审美要求等诸多内容。因此,保护和传承、发扬鄂温克舞蹈文化对于保持鄂温克民族的独立性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经济意义

  鄂温克族民间文化洋溢着原始的气息,张扬着大自然的朝气与活力,特别是敖鲁古雅鄂温克的驯鹿文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当地大力开发旅游业,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观光。

  其中,独具魅力的舞蹈也是旅游开发的宝贵资源,它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使参与其中的游客乐在其中、流连忘返。因此,保护和传承鄂温克族民间舞蹈文化,不仅具有文化意义和民族意义,还会为鄂温克人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

  第二节 鄂温克舞蹈文化传承现状

  一、民间传承

  民间传承的负载者多为民间群众与民间艺人,他们自发地传承着鄂温克族民间舞蹈。这种民间的传承,主要依靠特定的自然环境进行传衍,或依存于特定的民俗节日。当前,在伊敏苏木、辉河草原上表演的的自娱性舞蹈“阿罕拜”仍在民间广泛地流传;在敖鲁古雅民族乡的传统宗教祭祀节日中萨满跳的“鄂温克萨满舞”于 2010 年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变、民俗节日的减少,制约了民族民间舞蹈的民间自然传承。

  二、教学传承

  (一)理论着作

  当前,国内的鄂温克族绝大多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因此,对鄂温克舞蹈的理论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和黑龙江。国内记载研究鄂温克民族舞蹈的理论着作主要有:

  20 世纪八十年代编写的《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内蒙卷和黑龙江卷)以及纪兰慰和邱久荣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金秋编着的《中国区域性少数民族民俗舞蹈》、奕延琴所着的《呼伦贝尔民族民间舞蹈》。

  (二)视频教材

  目前,对鄂温克族民间舞蹈视频教材的编创整理最为全面、系统的是内蒙古艺术学院。2007 年,着名舞蹈家斯琴塔日哈、葛根珠兰主编的《蒙古族舞蹈精品课教程》出版,其中第三部分的民俗舞蹈中便收录了鄂温克族民间舞蹈。

  (三)学校教学

  目前,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的艺术院校里,有老师教授鄂温克族民间舞蹈,但是并不系统,也不全面。除内蒙古之外,国内其他艺术院校基本上未涉及对鄂温克民间舞蹈的教学传承,因此,鄂温克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传承仅仅局部范围内的传承。

  三、舞台传承

  建国后,国内的文艺工作者通过实地采风,将鄂温克民原生态舞蹈根据舞蹈的自身特点进行提炼、加工,创作出一批优秀作品,使得鄂温克民间舞蹈得以在舞台上展现和传承。贾作光先生早期创作了《索伦舞》、《鄂温克青年》、《敖鲁古雅舞圈》,上世纪 70 年代又编创了鄂温克族舞蹈《彩虹》;呼伦贝尔民族歌舞团李平创作了《鹿撬》,该舞蹈在全国乌兰牧骑演出获得优秀节目奖;鄂温克自治旗乌兰牧骑创作了《辉河新歌》,内蒙古直属乌兰牧骑创作并演出了民族宗教舞蹈《萨满舞》,这些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鄂温克民族的风貌。

  进入 21 世纪,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葛根珠兰编创了《鄂温克小鹿》;2011 年《敖鲁古雅》原生态舞台剧上映;2012 年李昂、马亮亮编创了舞蹈《鄂温克的拉玛湖》,北京舞蹈学院袁佳编创了《鄂温克的冬天》,这些作品都在传承鄂温克族民间舞蹈文化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第三节 鄂温克民族舞蹈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在鄂温克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中,遇到与其他少数民族的相同问题,如生态环境的不断变迁、现代文明的迎面冲击、外来文化的强烈蚕食等。当我们反观这些外在的现象时,一种无力感油然而生。因为这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结果,是任何民族、任何人都无力改变,不得不接受的事实。既然无力改变,那我们就应该从容地面对残酷的现实。当前,在鄂温克民族舞蹈传承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体自觉意识的失去

  中国社会在经历现代化深刻变革的进程中,经济上实现了跨越式的飞速增长,政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文化之间的交流也日益广泛。现代化的巨大浪潮颠覆了鄂温克族与自然和谐相依的“理想的生存状态”.自然家园的丧失、精神依托的蚕食,使这个弱小的民族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艰难生存。在传统文化面临消散危险的现代变革中,鄂温克人有太多的无奈、痛楚、迷茫之情,但他们对于保护本民族文化的主体自觉性不高,广泛参与也不足,直接影响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族群身份认同的困境

  在日益多元、变幻的现代社会中,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融合的态势不断地加剧,文化碰撞的多层锋面阻碍了鄂温克族群对本民族身份的认同。另外,从族群文化的视角来看:族群是首位的,即一个族群的生存与发展是最先需要考虑的。“文化”是次要的,如果鄂温克族民间舞蹈中蕴含族群传统文化的特点消隐了,那么族群身份认同的“标记”也就消失了。如果鄂温克族群到了无法对民族身份进行认同自身的那一天,那么这个族群就将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当前,鄂温克的年轻人已经不愿意固守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现代文明已对他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对本族群的认同感也逐渐消减,这对其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无疑是不利的。

  三、历史文化约束的消解

  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不同,它强调求新、求异、求变,传统历史文化中的某些基质瞬间就能够被现代文化所瓦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拥有了越来越多选择信息的权力,重视个体的自我阐释权,强调个人对世界的独特认识与领悟,历史文化对鄂温克人的约束以及传统的记忆逐渐在个体选择的强化中蒸发。

  第四节 传承及发扬鄂温克舞蹈文化的对策建议

  在现代化变革日益凸显、外来文化不断冲击下的今天,我们必须通过不断的努力,来强有力地保护鄂温克民族舞蹈文化,因为它已经不再是简单、古朴的一种纯娱乐活动,而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是维系民族血脉的重要载体。站在一个舞蹈工作者的角度,本人认为,当前传承和发扬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树立“文化自觉”

  当前,年轻一代的鄂温克人已经不想了解那些传统文化的“古瓷器”了,这些传统文化远远没有现代高科技吸引眼球,他们把目光更多地投注到五彩缤纷的外在世界中。此外,生态环境的变迁更为明显,根植于独特生产生活环境的鄂温克族民间舞蹈文化失去了土壤。鄂温克民族主体自觉意识的失却、族群认同观念的困境、历史文化约束的消解,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牢固树立“文化自觉”的。由于缺乏 “文化自觉”意识,使得鄂温克族民间舞蹈文化逐渐消隐在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中。作为“文化守护者”的我们,应当在“文化自觉”中寻找一条回归并发展前行的道路。着名学者费孝通曾经指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归‘,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①阿诺德·汤恩比在《历史研究》中也指出:“成长伴随自觉而来”.②只有当鄂温克人牢固树立“文化自觉”的意识,才能使鄂温克族民间舞蹈文化逃脱被蚕食的命运,才可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鄂温克族民间舞蹈文化。

  尽管现状是残酷的,我们还是能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曙光。当前,鄂温克族传统宗教祭祀活动中萨满跳的“萨满舞”已申请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广泛流传的民俗传统舞蹈“阿罕拜”正在积极申请非遗,鄂温克人的主体文化自觉性明显提升,开始积极寻找其文化的生存空间。这对于传承和发扬鄂温克舞蹈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强化挖掘整理

  鄂温克族没有文字,其民间舞蹈文化靠口手相传至今。但是,现在民间传统艺人日渐稀少,鄂温克族民间舞蹈面临失传的境地;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一些原生性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也渐渐失去了最初的存在土壤和社会环境。保护和抢救鄂温克民间舞蹈,已成为当务之急。只有保护和抢救下来,才谈得上继承和发扬。因此,深入到民间去挖掘和收集鄂温克族民间舞蹈文化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 “田野作业”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本人就分别于 2013 年 4 月末、2014 年 4 月末两次前往海拉尔鄂温克自治旗、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进行采风活动,这两次的采风活动的累积,使本人的学理素养、文化知识能力得到提升,同时还提高了本人的实践能力。在挖掘、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和研究,这是传承和发扬鄂温克舞蹈文化的重要基础。

  三、科学整理编排

  在深入民间进行资料挖掘和收集后,要认真梳理鄂温克舞蹈文化,总结归纳其特点和精华,使之成为系统化的教材,为保护和传承奠定基础。此外,还要创新鄂温克舞蹈编排,在保持民间舞蹈原有风貌的的同时,吸收新的舞蹈元素,为古老的民间舞蹈注入新的活力,使之得到不断发展。

  四、运用现代科技

  现代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现代科技可以广泛地应用于舞蹈研究。传统的静态记录、保存舞蹈的方式被不断打破,人们除了使用静态拍照、记录的保存方式外,还可以使用动态的影像记录手段进行拍摄。现代先进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得鄂温克族民间舞蹈文化的记录更加丰富。影像记录的动态保存较最初的静态保存更为立体、鲜活、生动,而且还可以反复地播放观看。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现代科技的手段建立鄂温克族民间舞蹈的数据库,形成集中的、安全的、多元的、完整的系统。可以说,现代科技手段是保护和传承鄂温克舞蹈文化的重要手段。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