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是现实教育环境下,人人在谈论和关注的话题,所谓“高效课堂”绝不是指教师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把课上完,当然也不是指教师如何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输出更多的知识。高效课堂应该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点的积累和知识体系的构建,达到最大可能的接纳、理解、延伸、运用。 新课改大背景下,学生如何更好地开拓自主学习空间,教师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从而创新教育教学理念,笔者从自身的实践经验出发,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高效课堂知识建构,教师应有思想认识上的足够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教育已在社会上有中心地位,终身教育倡导的是学习化的社会。在学习化社会中,学会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多媒体技术作为有效的学习工具,辅助学习,愈来愈成为一种趋势。 在这种趋势下,教师必须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把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而要把学习的重心归还到学生的“学”上。 教师应首先在脑海中打一个问号,知识是外部输入的,还是内部生成的?
我所认为的建构知识,并不是以前所指的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由学习知识的主体-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而构建起的知识体系。 这个体系的知识基础是学生的已有知识,由已有知识向新知识进行延伸,然后将知识进行处理和转化。 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积累的独特经验,赋予自我认知的新内涵。 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自身的经验和自我发展,强调认识主体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也不可忽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相互之间的互动关系,应反对知识的纯粹灌输。
高效课堂的内涵,不仅是教师教学的高效,还有学生学习的高效,大部分学生能在课上就把知识都基本“消化”,再加上课下的稍加复习就能“吸收”,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 要达到对高效课堂的知识构建,教师先要在课前做好十足的准备, 不仅要备好教材的理论知识,还要对自己的学生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使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有所进步,这样的课堂才能称得上是高效的。
二、化学教学中如何做到对知识的建构
(一)化学教师的角色定位
新课标要求, 教师不再是信息的提供者,要变成学生自主获得信息的引导者和为学生分配任务和提出问题的辅助者。教师需要做的是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在情境中不断地进行思考、探索和建构知识。 教师的作用将不再是讲述“事实”,而是考虑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地建构自己的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对化学过程和现象的观察、推理,进行化学实验,使学生能够更多地从自己内部对化学过程进行识别与评价,进而形成知识体系。 教师要给学生的自主探究创设适宜的氛围,使学生能够活跃思维,探究热情高涨。同时,也要在学生的纪律有些混乱时,给予提醒,还要注意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教师可以给学生制定一定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朝着这个目标开展自主学习。 这是属于学生的自主的学习过程,是富有他的个人特色的,与众不同的。
(二)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化学教学环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 尽量布置一些较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内的一些日常实践活动。 这些接近生活的、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的内容和技能, 它们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知识,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意义。 为此教师应尽可能地把学生要认识的化学过程, 现象以及所要解决的化学问题提供给学生, 如何利用设计实验实地考察,形象说明等,特别是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逼真模拟, 为学生创造近乎实际过程的教学环境, 鼓励学生在这种真实的环境中进行独立或合作的探索活动。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应先分解然后再综合, 现在看来不完全是这样, 学生一开始可能就会介入到一个复杂的化学问题之中, 所涉及的其他化学知识能为要学习的概念或原理的理解提供背景知识,从而学生能建构起自己的有关知识。
(三)从多重角度来探索学习材料
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含有多重信息来源和多重观点的学习环境。教师一方面要提供学生建构理解所需要的基础,同时又要留给学生广阔的建构空间,让他们针对具体情景采用适当的策略。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很自信自己对问题的处理能力,经常会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并用大量习题的固定解题模式训练学生,用加班加点的方法,描述化学知识并灌输给学生,这些做法实际上是扼杀了学生个体思维的独特性, 剥夺了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独立进行化学探索的权力,反映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试卷作答上,无处不有教师个性的烙印,因此教师对学生解决问题不能包办,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开放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思维习惯。
(四)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模式
学生要建构自己的化学知识, 掌握化学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 化学思维方式的培养不是学生自动生成的, 是要以学生原有的化学知识为基础的,所以,学生的化学理论知识的基础必须是扎实的。 拥有了化学思维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 将一些叙述中抽象成化学概念原理或定律。 化学思维要把握以下几个特征:
1.能 站在微观角度 ,如分子 、原子等水平上认识理解物质结构和性质间的关系。
2.从 客观角度能自觉理解自然界中的任何物质都是具体的化学物质的表现形式,这些物质不是一成不变的, 是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可能的。
3.能 理解化学知识是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理解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它与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密切关系。
总之,在新的教育教学背景下,教师始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与伙伴, 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殿堂中遨游。 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给予了教师更多的教学自主性,所以,我们一定要利用好新时期教育所赋予我们的新使命,将学生培养成能够自主建构知识结构,对知识的分析综合能力有所提升, 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的人, 为以后的进一步的深造学习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