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化学论文 > 化学教学论文

基于兴趣引导的生物化学教学实践总结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5-30 共2846字
论文标题

  生物化学是在医学类、农学类、理学类院校以不同的生物为对象展开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与各个学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应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及生命物质的组成、结构和生命过程中的各种化学变化。医学类院校中的医学生物化学是通过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调节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调控机制等方面阐述了生命现象和疾病的本质,这有利于学生掌握生命物质、生命活动和疾病的关系。随着生物化学的不断发展,它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泛,现已包括了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克隆等高端科技,这些理论和技术已渗透到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个领域,在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防和治疗中有越来越多的应用。

  医学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名词繁多、化学反应复杂多变、前后章节的知识联系紧密,是生命科学中最抽象、难懂的学科之一。然而,我们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一直是教师以教学大纲为主体进行填鸭式的讲授,学生在台下被动的听讲,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起来即没有兴趣,又枯燥无味、不易理解。如何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兴趣,让学生轻松有效地掌握和理解基本理论知识,最终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加强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成为大多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直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将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1、 教学理念的转变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理念,把传授知识的教学观转变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从兴趣、态度到认知逐渐的改变,最终达到从被动听课到主动求知的目的,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医学类院校教授的是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它主要研究人体生物大分子及其纷繁复杂的代谢反应,学生对这些分子水平的化学物质及其复杂的代谢反应,既看不见、又摸不着,所以我们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它贯穿于生物化学授课的始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提高教学水平,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作为讲授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自身要不断的发展和提高,时时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和最新成果,掌握当前的前沿知识和多种基本技能,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来讲授内容。如在讲授蛋白质分子组成和结构时,三鹿奶粉案件让我们了解为什么三聚氰胺可以替代蛋白质,如此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又让学生们掌握了知识,这样才能具备“教”的水平,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要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深入到学生中去,理解学生,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授大胆提出异议,鼓励学生创造性的主动学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 教学方式的改革

  生物化学这门课程抽象难懂,如果我们一直照本宣科,学生就会昏昏欲睡。所以我们不仅要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还要学会利用病例分析的教学方法使其掌握生物化学原理与技能,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实验对理论的重要作用。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构建课程知识框架。以框架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理解生物化学的教学是以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代谢这三大模块为中心,包括遗传物质及其信息传递、基因工程基本原理等内容。让学生掌握生物化学体系的整体概念,有利于学生对生化知识体系的了解。其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明确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化繁为简,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既可以避免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又可以将微观的分子宏观化、抽象的结构具体化、静态的分子动态化、枯燥的理论趣味化,复杂的机理简单化,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如果我们再配以动画和声音,就能更加形象地展示出复杂的分子机制,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我们在讲授 PCR 的时候,配合着相应的动画,复杂的反应过程就变得极易理解。第三,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生活中举出实例,可以大大地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生物化学与临床密切相关,人类对疾病的认识从最初的表观水平逐渐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临床医学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做出诊断、阐明机制及疾病相关基因的克隆、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等,都能运用生物化学的理论与技术。所以,利用病例来讲解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是教学改革中的重大突破。例如,我们可以结合“镰刀型红细胞性贫血”的发病机制来讲解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介绍有机磷中毒的机制、磺胺类药物抑菌作用的机制来介绍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通过介绍一氧化碳、氰化物中毒与呼吸链的关系,来讲解生物氧化; 通过介绍如何合理减肥、如何避免酮体中毒介绍脂类代谢。这样把生化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并融会贯通,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化学在临床中的重要性,会使学生改变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第四,应重视实验课的作用。医学科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无论将来从事内科、外科还是基础研究,都要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学会独立思考,遇到复杂的问题能够准确判断。实验课的开设可使学生通过自身体验,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理论课中所讲授的专业理论知识,验证理论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验操作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为将来继续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验课中增加设计性试验,给学生制定一个方向,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独自完成实验设计,讨论实验的可行性。这样即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科研兴趣和求知欲。

  综上所述,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改进是生物化学达到有效教学的关键; 找出适合本学科的教学方式、方法是每个高校教师不断思考、探索的问题。要真正地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我们还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 生物化学教程[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2008: 2 -3.
  [2] 冯昕,王丽娟. 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J]. 广西轻工业,2011,3( 3) : 133 -134.
  [3] 赵丹玉,柳春,王艳杰,等. 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探索[J]. 基础医学教育,2011,13( 4) : 320 -321.
  [4] 李科友,朱海兰. 创新理念,培养能力 - 生物化学教学之体会[J].微生物学通报,2011,38( 2) : 250 -255.
  [5] 沈萍. 浅谈《微生物学》的课堂讲授[J]. 微生物学通报,2008,35( 2) : 302 -305.
  [6] 邵军,余文静,肖斌,等. 改进教学方式实现有效教学[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2,34( 4) : 187 -188.
  [7] 杨致荣,郭春绒,王金胜,等. 浅谈生化教学中的多媒体使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26( 5) : 90 -91.
  [8] 李芸瑛. 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 农业与技术,2005,25( 3) :207 - 208.
  [9] 刘海,陈爽爽.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尝试和效果[J].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 13) : 204 -20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