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化学论文 > 化学教学论文

五大新修订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探析

来源:学周刊 作者:曹亮
发布于:2019-07-24 共2063字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新高考提出“一体四层四翼”的评价体系, 高中化学教学应该围绕这一评价体系, 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 开展教学。基于此, 文章对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核心素养; 新高考; 教学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 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新高考的实施, 高中化学教学的关键核心素养也在悄然变化, 在全省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学术研讨会上, 东北师范大学郑长龙教授做了《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的学术报告, 郑教授从核心素养的设计初衷、五大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和化学教学的有机结合三个方面做了启发式的阐述, 结合普通高中化学教学, 就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五大核心素养加以分析, 只有扎实的学科核心素养意识, 把核心素养渗透在每一节化学课中, 才能有效地搞好化学教学, 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考。

  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即通过对化学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观察和辨识, 形成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 能用化学符号如离子方程式、粒子符号、化学方程式等表征物质及变化。即通过实验现象对化学物质、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能用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表达其变化过程, 这主要表现在以前传统的化学用语和化学概念上;能从微观层次解释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 初步形成“结构决定性质, 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 这主要体现在元素周期律板块, 重点是构建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化学思维;能根据物质的结构推测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发生的化学变化, 这主要是构建学生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推理思维, 如:学完非金属Si, 学生要能从Si的原子结构、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预测第IVA所有元素的性质和相关的化学反应。

  二、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即能认识到运动是物质的基本属性, 化学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 这主要表现在化学反应的本质问题, 比如分散系中胶体粒子的布朗运动、有效碰撞发生的条件等;能从微观和宏观层面, 内因和外因角度分析化学物质的变化, 解释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形式, 这主要表现在化学反应速率、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本质等知识板块;能从多视角对种类繁多的化学反应进行归类研究, 逐步理解同一类化学反应的特征和规律;能用平衡思想、对立统一思想分析研究化学反应, 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是平衡状态, 这主要表现在从限度层面对各类化学反应的研究, 如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等。

  三、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能从化学的视觉收集各类证据, 对物质可能存在的性质和反应提出可能性的假设, 这主要表现在从零碎的实验现象总结规律性的结论。比如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三个维度得出元素周期律;能根据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推理分析, 证明假设的合理性或推出伪命题, 构建分析结果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能从化学实验现象构建化学思维模型, 进而得出新的结论。如:在有机化学中为了认识物质的组成, 我们引进了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在“物质结构和性质”教学中, 要求学生制作常见分子的模型, 目的还是帮助学生从直观角度理解化学物质, 理解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反应。能依据化学物质的变化构建化学思维模型, 建立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如: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都是人为假设的模型, 在实际的结构中并不存在, 但是这样的建构模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更多物质的内在结构和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

五大新修订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探析

  四、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能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化学问题, 能依据实验目的设计化学实验方案, 完成相应操作, 记录并观察相关的实验现象, 并对现象进行加工整合, 形成实验结论。这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化学现象的科学探究, 如:浓硫酸滴在桌面上, 桌面变黑, 这体现的是浓硫酸的脱水性, 学生能否根据这个实验现象提出脱水性实验的实验方案, 并完成实验过程, 得出实验结论;能根据实验结果交流实验结论, 提出可能存在的改进方案, 进一步论证实验的合理性, 得出新的实验结论。主要表现在学生尊重实验结果, 相信科学的实验意识, 对课本实验的改进探究上。

  五、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教师既要有严谨的实验态度进行科学探究, 更要服务于社会, 服务于生活。通过研究化学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相信科学、服务社会的理念。比如学习非金属元素N和S的氧化物后, 学生应该批判性地探究相关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以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造福人类社会。

  上述五大新修订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继传统学科素养基础上的顶层设计, 新一轮高考改革必然紧跟新的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作为指挥棒, 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更应该关注新提出的学科素养, 把学科素养渗透在学科能力的提升上, 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从孤立到系统, 从定性到定量, 构建学生新的认知视角和认知思路, 合理设计课堂教学, 逐步提升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适应新高考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宝斌.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三大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6 (17) .
  [2]程同森.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行为和观念的对接[J].化学教学, 2010 (11) .

作者单位:甘肃省灵台县第二中学
原文出处:曹亮.谈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学周刊,2019(23):76.
相关标签:高中化学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