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是一门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自然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许多化学理论和规律是在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概括、综合、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实验又为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依据[1-2].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是工科高等学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给水排水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实验课。是与无机化学理论教学互相配合的实践环节。无机化学实验在训练学生基本实验操作和技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笔者结合三年多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经验,针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验内容陈旧、学生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结合北京建筑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与国内同行进行交流和探讨,为提高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推进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支撑。
1 强化实验操作基本功训练
无机化学实验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的第一门化学基础实验课,同时无机化学实验又是后续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的基础。因此,无机化学实验要着重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包括实验结果的记录、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报告的撰写等。实验教师要狠抓学生化学实验基本功训练,高标准、严要求,对于学生错误的实验操作要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标准的实验操作,经过无机化学实验的训练要让学生对化学实验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形成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为后续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优化实验内容
无机化学实验大都是沿用已久的实验,有些实验存在知识陈旧或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应及时对这部分实验进行调整、修订和删除[3].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前期课程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基础性和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在这类验证性实验中,可以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性的实验。例如,无机化学实验中常用指示剂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也可以用植物色素的浸取液代替酸碱指示剂,实际应用效果教好,增强了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积极性。
3 改进教学方法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传统方式是填鸭式的讲课方式,即先由教师讲授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试剂及仪器、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大约 30 分钟,然后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按方抓药”进行实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被灌输状态,一些学生不认真听或根本听不懂,有的学生干脆就是看手机,同时实验的时间和进度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提前将实验操作制作成微课视频,把微课视频和 PPT 放在相关课程网站上,选课的学生有权限进入实验课程网站并下载视频和 PPT,学生就可以自主学习和反复观看,实验前对于实验仪器和操作步骤已了然在胸,实验教师只需重点介绍实验注意事项,同时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微课虽然短小精悍,但实际效果非常好。
4 完善评价体系
实验考核是化学实验教学中重要的检测手段,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考评体系包括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考核,可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合理地评价。为了提高预习效果,学生的预习报告不能只抄书,要用化学语言表达所要做的实验。
实验结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即便是结果不理想,但学生能够认真分析,探讨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也达到了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的教学目标。对于学生涂改数据和伪造实验教师签字等现象,一但发现给予警告,实验成绩为零分。
5 提升实验教师素质
实验教师是实验教学的设计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实验教师自身素质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实验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自我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实验教师应该及时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总结、整理和后期归档,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寻根溯源,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避免以后同类型的问题重复出现,同时整理后以问题库的形式作为教学档案保存,可以与其它老师共享,减少学生实验出现错误的机会。
实验教师对于实验的关键和重点要了然于胸,同时不断给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追求,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准备好每一次实验课,对学生实验操作给予指导,对学生严格要求,让学生形成规范操作的习惯,为其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服务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6 结语
总之,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长期工作,需要实验教师不断解决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需要我们持续的投入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郭玲玲,杜龙勋。推进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150-151.
[2]王利勇,韩媛媛,丁士文,等。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实验室科学,2008,3:28-29.
[3]苏碧云,李磊,刘祥,等。大学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内容的优化[J].大学化学,2012,27(2):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