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对尼采"永恒轮回"思想的当代价值新解,是指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后现代思潮先后出现的各种批判和否定现代哲学的学说,大师们从不同角度吸收、借鉴"永恒轮回"的理论内核,藉此标示出自身迥异于传统的独到见解。希利斯·米勒的重复文学观,当代"新达尔文主义"②的主要观点,以及德勒兹的重复美学思想,莫不如此。
希利斯·米勒用两种重复类型图解文学创作活动,他将永恒轮回作为文论研究的独到视角。他认为,在柏拉图的同一律重复里,各因素之间的相似建立在它们与原型的接近程度,而在尼采的差异性重复里,相似则由差异产生。他指出:"这一理论(尼采的重复)假设为:每样事物都是独一无二的,与所有其他事物有着本质的不同。"[12]这是说,差异性重复的文学类型让作品在创作以及被人阅读之际创造着新的意义。重复的"第一种"图式使文学与历史之间表现为纯然的模仿、再现、断言、因果关系,这导致将文学认作如镜子般反映的历史,或是由历史事件引发的直接结果。第二种重复使我们得以理解文学活动丰富多彩、意蕴无穷等既错综复杂而又简单明了的情状。在第一种重复里,文学模仿已经存在的事物;在第二种重复里,文学作品在被创作、被接受之际创造着新的价值。这种非逻辑、非理性的重复,是整体化、理论化的传统书写、读解方式所无法完全把握的,由此,人们的注意力从"文学的意义是什么"转移到"意义怎样从读者与词语的交接中衍生而出".值得注意的是,希利斯·米勒并不认为文学作品的两种重复类型是"非此即彼"的,相反,他将这两种重复类别的共存,当做文学作品的内在属性。这无疑为文学领域理解同一与差异问题,提供了宽广视域。
将永恒轮回独辟蹊径地解读为现代"新达尔文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海德格尔的作品中。①尼采对达尔文的批判主要见于《道德的谱系》,此书深受19世纪生物学思想的影响,以一种非达尔文主义的演化方式解说超人和永恒轮回,这意味着对"达尔文式的价值"重估。
"新达尔文主义"强调主体的自我选择、权力意志等意义。同时将永恒轮回作为一种机制,它鼓励弱者和先天不足者,以便让他们获得自我重复的最大机会。②因为进化论强化适者生存的淘汰法则,排除了进化过程中的偶然和个别,优胜劣汰成为解读生物进化的唯一尺度,这一思想也成为历史哲学和文化、社会进步的理论先声;暗示了物种的自我选择与思想一样必须通过排除异己和消灭差异性,借助优化和筛选实现最终目的,为了实现整齐划一,对共性的追求成为某种默契;"新达尔文主义"者约翰·理查德认为,尼采所强调异质"复制"的自然选择,是衡量生命体适应性的一个手段。这与达尔文主义有关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功利性对比鲜明。
因为差异性重复不是"适应"环境的产物,而是自我保留的结果;这让自然界呈现出千姿百态的"不同"面貌,这样的重复的法则说明并不存在否定的选择,回归是肯定的选择,即"生成、多样性和偶然性并不包含任何否定;差异是纯粹的肯定,回归是把否定全体排除在外的差异的存在"[13]278.
德勒兹的重复美学理论由时间的三次综合组成。第一次综合被称为习惯,第二次综合叫做记忆,第三次综合即永恒轮回。德勒兹晚年在一次访谈中承认,正是尼采的永恒轮回解决了重复在第三次综合中的连接问题。尼采认为,如果时间是不受限制的,如果偶然事件是有限的,那么这种偶然性必须重复,时间在重复中被连接:"每一个这种连接,在同一系列中为连接的结果创造了条件。"[14]
德勒兹注意到,在前两次综合中,时间是由我们的意识连接的。但是,永恒轮回让我们意识到,时间并不是自然连接在一起的,而是被偶然事件连接在一起的。尼采的重复并没有假定时间的因果关系,而是用掷骰子游戏泄露了时间的偶然性秘密。所有的连接都是通过自身的分裂,意识到自我。对此,德勒兹总结认为:"重复就是以某种方式行动,但却是就独特的或独一无二的、没有相同或等价事物的东西而言。"[15]
实际上永恒轮回表达了对生命个体的肯定和尊重,并重新检视信仰,因为"永恒回归的启示是并不存在否定的回归。永恒回归意味着存在就是选择。只有那些肯定的或被肯定的事物才进入回归"[13]278.显然,信仰的意义不在于贬低和束缚个体的自由,而应该赋予生命自我确认的无穷力量;由此,应该重估一切价值。唯有永恒轮回的差异性重复让强力意志不断回归,此轮回只与未来和新事物有关,这确保了永恒轮回的选择力;废除了原型及神的同一性,轮回中的差异不再是恭顺的服从者,而是叛逆者:"重复属于幽默和反讽;它在本质上是僭越或排除,总是揭示与规律涵盖之下的特殊相对立的一种独特性,与导致规律的一般性相对立的一种普遍性。"[16]
但是,重复并非普遍化的特殊性,如果将重复视为另一种共性的话,重复只能演变为差异形而上学的变种。如果重复被发现,那是凭借主体的意志,如果重复存在,它代表的是特殊性、有效性和永恒性。
皮埃尔·克罗索夫斯基在《尼采与恶性循环》中写到:用"同一的永恒轮回中的鲜活经验的遗忘和记忆"解读永恒轮回,"遗忘意味着取消永恒的生成,并承认一切存在物;轮回暗示了记忆,记忆是指'上帝之死'导致的同一性丧失,由此,'我'成为全新的".[17]
显然,尼采从未放弃对人自身价值的肯定,相反,他用永恒轮回暗示了一种差异主体性的重建。格特鲁德·斯泰因谈到,在20世纪,没有两件一模一样的事物。一方面,当代提倡多元、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没有统一观点、没有同一思想模式的时代,正是因为这种由明显差异组合而成的多元化,为解决当下社会生活和精神活动面临的各种难题,提供了可能。但是,另一方面,尽管后现代思想家们消解同一性的目的是一致的,他们各自的观点却又是分离的,各种差异化概念之间也存在互相消解的作用;因此,在肯定差异主体性的同时,思想界应兼容看待同一与差异两类主体类型的共生关系,以"生成性"视角肯定差异性主体的积极意义,这不失为解决当代同一与差异之争的方法之一。目前的主体性研究应承认差异主体性为当代人学研究敞开了另一扇大门,即使这扇大门实际上仍旧可能是整体意义上的局部和个别。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91.
[2]〔德〕彼得·毕尔格。主体的退隐[M].陈良梅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1.
[3]Sarah,Gendron.Repetition,Difference,andKnowledgeintheWorkofSamuelBeckett,JacquesDerrida,andGillesDeleuze[M].NewYork:PeterLangPublishing,2008:143.
[4]杨适。古希腊哲学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45.
[5]Miller,J.H.FictionandRepetition[M].Oxford:BasilBlackwell,1982:6.
[6]李河。Repetition与激进解释学的理论取向[J].哲学研究,2010(4):63-64.
[7]Soren,Kierkegaard.FearandTremblingandRepetition[M].NewYork: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83:149.
[8]〔奥〕康拉德·保罗·李斯特。克尔凯郭尔[M].王彤,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81-82.
[9]〔德〕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