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世界文学理论与系统论、世界体系理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2-24 共8441字
摘要

  比较文学如何命名、囊括和勾勒日趋复杂的跨越国别与民族的文学,是伴随着比较文学的困境一直存在的问题。总体来说近年来比较具有影响的有几种: 宋慧慈( Wai Chee Dimock) 的“全球文学”( global literature) ; 斯皮瓦克为了区别全球文学强调另一种类型建议用“星球”( planet) 取代“全球”( globe) ; 复数的世界文学( Sarah Lawall)以及单数的“世界文学”( 莫莱蒂、达姆罗什提倡) .本文所讨论的是最为集中和有代表性的关于世界文学( 单数) 的争论。自歌德提出后,“世界文学”几乎是被最广泛谈论、极少被清晰定义,且很难达成共识的概念之一。21 世纪以来,在世界各地的学者推动下,关于世界文学理论的讨论热情重新燃起,它伴随着对“全球化”问题的回应和比较文学一直存在的危机,两者一同为比较文学学科注入了新活力。如今,作为概念的“世界文学”和“世界文学理论”成为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它已经超越了 19 世纪初满怀憧憬的设想阶段,成为比较文学新的学术动力。

  一、当代世界文学理论的三种主要学说。

  新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对“世界文学理论”的讨论主要出现了三位有代表性的学者: 帕斯卡尔·卡萨诺瓦( Pascale Casanova) 、弗朗哥·莫莱蒂( Franco Moretti) 、大 卫 · 达 姆 罗 什 ( DavidDamrosch) 一起被称作世界文学理论的“圣三一体”学者群( a“Holy Trinity”of scholars) ( Forsdick138) .他们的研究普遍带有跨学科特征,特别是与系统论关系密切。①首先是空间说。法国的帕斯卡尔·卡萨诺瓦任职于巴黎艺术和语言研究中心,1999 年出版了《文学 的 世 界 共 和 国》( The World Republic ofLetters) 一书,书中她强调作为一个世界的文学共和国,虽然根本上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有关,但是并非完全与政治、经济等因素相关,文学也建立了自己半自治的、特殊的权力关系体系。她首先从社会学家布尔迪尔的“场域”,特别是“文学场域”中获得营养,将“世界文学空间”假设为由一个独立于政治、经济、语言和社会的统治结构。她又从经济学家布罗代尔的理论,特别是“世界经济”的概念中学习,看到将“文学”纳入了国际层面的可能性。在她后来进一步阐述的文章《作为一个世界的文学》( Literature as a World) 中,她认为这个空间有两个主要特征: 一是等级制与不平等,二是相对的自治性。因为“文学的世界提供了一个自相矛盾的市场,是围绕着非经济性的经济建构起来的,并依照自身的一系列价值运行”,在这一结构的两端,一端是政治、民族、商业标准等强大的“他治”力量; 一端是“自治性”的对文学创造的“客观”价值的信念。卡萨诺瓦认为在世界文学空间中最靠近文学自治一端的,一般是较早参与世界文学竞争最古老的民族,大多是欧洲文学。她在注释中补充说,因为中国、日本、阿拉伯等国家文学虽然历史悠久,但很晚才参与到世界文学空间中来,所以虽然古老,但是在世界文学空间中只能屈居次要地位。②靠近“他治”一端的一般是文学中的新来者,最缺乏文学资源的空间。

  不过,她也说过于强调“他治”的力量将无法解释很多文学现象: 例如所在国政治与经济力量处于薄弱地位的卡夫卡的声誉,四位拉美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等( 115-17) .卡萨诺瓦关于“世界文学空间”的理论认为文学的世界共和国最初从十六世纪的巴黎开始,在文学的“他治”和“自治”两端徘徊,最终构建了这个“空间”.卡萨诺瓦的理论虽然有其新颖之处,但是最有争议的在于她以法国文学为中心的理论体系,已不再是“欧洲中心论”,俨然就是“巴黎中心论”.

  第二是问题说。2000 年美国学者弗朗哥·莫莱蒂发表《世界文学猜想》一文,他强调了文学与自然科学的系统论、社会科学的世界体系之间的紧密联系。但这不是特例,他和法国的帕斯卡尔·卡萨诺瓦一样都受益于布罗代尔、沃勒斯坦等人的经济学、社会学理论,强调世界文学的不平等。不过莫莱蒂更直白一些,他首先承认文学的多样和数量,使得任何读者和研究者都不能穷尽,但“世界文学”的研究仍有可能。他征引了马克思·韦伯 1904 年的发言,他说社会科学研究“不是‘事物’的‘实际的’相互联系,而是决定不同科学范畴的问题在概念上的相互联系。以一种新方法探索新问题,‘新的科学’就在这里诞生”,因此莫莱蒂也为世界文学下了定义: “世界文学不是一个对象,而是一个问题,一个需要用新的批评方法加以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像世界上很多问题一样,无法通过穷尽资料完成,作为一个理论,它需要一个“跳跃和假设”,因此“世界文学不能仅仅是文学,要大于文学; 大于我们已经在做的事情”( 125) .莫莱蒂的文章总体上采用宏观比较的方法,核心是用形态学的方法对比中心与边缘地带小说的兴起,他从比较语文学的树状结构和历史语言学使用的“波浪假设”取材,用树和波浪两个比喻阐释了作为一个“问题”的世界文学,揭示了文学的生命周期。他将生物遗传学和语文学相结合,为系统论与世界文学相结合指明了新方向。

  第三种是流通说。作为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的教授,大卫·达姆罗什着有《什么是世界文学?》( 2003 年) 、《如何阅读世界文学》( 2008 年)等六本书,他也是《朗曼世界文学作品选》( 2004年) 六卷本的主编,《世界文学教学》( TeachingWorld Literature, 2009 年 ) 和《世界文学理论 》( World Literature in Theory,2014 年) 的主编。他与其他学者共同主编了《鲁特里奇世界文学参考》( The Rutledge Companion to World Literature,2011 年) 以及三部中文丛书: 《新方向: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读本》( 2010 年) 、《世界文学理论读本》( 2013 年) 、《世界文学名着》( 即将出版) .

  2003 年大卫·达姆罗什出版了专着《什么是世界文学?》。他认为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文学概念已经超越了歌德时代的定义,应该赋予新的内涵。

  他从三个方面对“世界文学”进行了界定: 一,世界文学是超越他的“文化起源地”进入流通的一种模式,是对民族文学的全面折射; 二,世界文学是从翻译中获益的作品; 三,世界文学是一种阅读模式,一种跨越时空与世界交流的方式( 4) .这一提法是在对抗比较文学研究越来越倾向于界定边界、专注于文学的外部研究背景下提出的,他强调了世界文学在作者、文本和读者间通过翻译、阅读进行流通的一个动态结构。

  这一结构通过强调文学的阅读,重新关注了“文学性”.但是在文本越来越丰富、值得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元的全球化时代,如何阅读世界文学也成了问题,2008 年他出版了以此为题的另一本书《如何阅读世界文学》。

  《如何阅读世界文学》并没有拘泥于某一理论或思潮,作者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几个具体操作层面做出了指引和范例: 出色的世界文学文集和选集,设计精良查阅方便的世界文学网站,大学里开设的世界文学课程和优秀教材,有关世界文学的理论探讨,与世界文学密切相关的翻译研究,与世界文学相互丰富的其他艺术样式,还有就是向异域文化的学习和借鉴( 45) .总体说来,在过去的十年里,达姆罗什借助学院体制,致力于将“世界文学”观念制度化( 编着颇具影响的作品选、在哈佛成立世界文学研究所每年暑期培养青年教师与学生) 、理论化( 出版专着) 、以及教学指导具体化( 编着资料汇编) .在使世界文学概念重获新生,为比较文学研究领域注入新活力方面,达姆罗什成绩突出。这些明晰的方向和切实可行的方法令达姆罗什的世界文学“流通说”市场广泛。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