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文化论文

从资源类型和业态范式建构探讨茶文化(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1-17 共4911字

  2.3 大益模式:产业延伸的增值模式

  茶文化资源中包含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茶叶加工到中华茶礼,这些文化资源也反向促进了基础农业的发展。笔者继续以一个企业品牌为例,深入研究茶文化资源在整个产业链中所起到的延伸增值作用。作为中国茶标1作技艺于 2008 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当时唯一一个直接以生产企业品牌命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 1940 年至今,一直以“非遗大益”为大益品牌注入人文精神和文化魅力,围绕“非遗”,扩展了产业产品线,开发出一系列文化产品(图 4)。

  其中,北京大益皇茶会所于 2007 年 9 月试运营,融合了茶文化交流、茶道茶艺培训、茶餐茶宴等多种文化元素。大益茶道院开展茶道教育,目前已在海内外开办各类职业茶道班、茶业经营班百余期,培训学员 12 000 余名;帮助 40 余所高校开设了大学茶道公共选修课,并在全国数十所高校成功举办茶道系列巡回公益讲座。同时,成立艺术团,独创“大益八式”茶道进行舞台演艺。2009 年成立云南弘益茶文化传播中心,为云南省振兴茶产业重点建设项目,促进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合作。

  另外,作为大型茶文化品牌推广活动的大益嘉年华,自 2011 年起已举办两届。这些以“会所、表演、旅游、活动、推广”为主的文化多元化呈现形式,将大益作为普洱茶加工工艺的“非遗”文化在其有形物质产品之外,延伸了文化产品。同时也反哺了云南茶山基地,增加基础农业效益,形成完整的茶文化产业链。

  3 对茶文化资源产业转化的建议

  文化资源产业开发,使茶文化不简单表现为一种日常习俗,而是发展出各种与茶有关的经济实践、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文化传播,构建起茶文化产业。但作为一种新型产业,茶文化资源开发转化还缺乏有效机制。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3.1 用文化绘图系统构建地方茶文化资源体系并进行价值评估

  目前,茶文化资源体系在各地发展中还处在初级阶段。各地出版的一些地方茶书主要围绕历史传说,缺少从文化资源角度挖掘的文化档案。区域茶文化资源体系需要统一构建,可利用文化绘图(Culture mapping)工具记录各种文化元素形成文化资源档案。文化绘图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致力于创建文化对话的工具,主要是将其独有的文化特性用地图形式表述出来[12].并按茶文化资源类型的划分方法进行分类整理,同时应对地方茶文化资源进一步进行价值评估和等级分类,根据重要性程度合理开发。

  在文化资源价值评估上,有一定数理方法和理论基础。国外学者 Mazzanti[13]对文化资源价值构建框架性研究;Andy S[14]则用 CM 方法分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来进行文化资源评估。国内学者黄雪英[15]按照品相、价值、效用、预期、传承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苏卉[16]则提出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开发潜力评估。对于地方茶文化资源体系,可参照上述数理方法定量评估。在指标体系上建议按照品相要素、价值要素、效用要素、传承能力等设立指标体系,确定权重分值,构建评估模型。

  3.2 将茶文化旅游作为文化资源转化的重要载体

  茶文化旅游是资源价值转化并规模化为产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将茶园生态环境、茶产品、茶民俗、茶遗迹等融为一体进行开发[17].目前,国内外茶文化旅游按照功能主要分为 4 种类型(表 2):寻源求知、文化体验、庄园度假和生态观光。寻源求知是围绕有形资源,开展对古茶树、古茶园等原产地探寻活动[18].文化体验是通过对无形资源挖掘开发体验型产品,诸如民俗、节庆、表演等。

  庄园度假是当前新兴范式,福鼎地区品品香、绿雪芽,依托生态茶园打造茶庄经济;云南柏联借鉴法国波尔多地区红葡萄酒庄园理念模式,建成普洱主题茶庄。生态观光则以茶乡风貌为核心开展休闲旅游,如贵州茶海之心、杭州梅家坞、台湾木栅等。

  3.3 依据茶的泛文化性开发衍生产业实现跨界发展

  传统茶业要转型升级,需要从农产品到文化饮品,再到创意产品。通过茶的泛文化性,创造新型创意产品。不仅停留在传统茶叶和茶具等领域,而且跨界进入多元产业领域,比如会展、教育、影视及服装业。

  以节庆为例,目前茶业领域节庆以原产地开采节为主。形式较传统,多为领导发言、茶艺表演、炒制大赛。节庆本身缺少文化底蕴,而且短期效应无法对产业经济进行持续有效推进。在中国的传统节庆中,也鲜有茶主题节或文化日。茶的节庆活动还未发展为独立的文化产业类型,尚有创意开发空间。而将创意与茶文化资源结合开拓出全新产业类型的还有茶空间。这股空间美学之风,从台湾食养山房、台北书院引入大陆,目前在内地普遍盛行。从茶馆到茶艺馆再到茶空间,不仅是社会空间向个体空间的社会学转化,同时彻底改变传统茶馆单纯茶水销售的服务经济模式,带动了茶会经济、茶美学设计、茶文化教育培训等多项相关产业,实现跨界融合。

  另外,也有必要关注到另一茶文化产业的兴起,即茶与服装的跨界。目前,茶服产业已成为一种有别于旗袍、汉服等类型的独立概念。通过百度搜索“茶服”,可以找到约 1 620万个相关结果;从淘宝网搜索“茶服”,显示有 5.44 万件宝贝,6 873 家相关卖家,茶服已成为茶文化产业中一个重要产业子类。这些多产业开拓,是建立在茶文化资源多样性基础上的。

  4 小结

  在传统茶业中融入茶文化资源,用创意性、互动性和体验性,以扩散渗透效应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突破产业界限,是当下茶产业发展的趋势。但茶文化产业还在发展初级阶段,目前各地政府还少有制定茶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应对于开展茶园生态游、茶厂工业旅游、茶文化园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鼓励三产融合。对于开展茶空间经济、茶文化演艺、创意茶文化产品等,鼓励开发茶文化品牌。围绕茶文化产业大格局,用文化撬动地方茶业,产生新商业模式和结构产品。

  参考文献
  
  [1] 龚永新。 三峡茶文化产业化及其模式研究[J]. 三峡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26(4): 12-14.
  [2] 牛淑萍 . 文化资源学 [M]. 福州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2012:12-17.
  [3] 刘馨秋 . 基于农业遗产视角的江苏茶文化遗产资源分类及保护研究[J]. 中国农史, 2013(5): 117-125.
  [4] 徐永成 . 论茶文化的定义、内涵与功能 [J]. 茶叶 , 1998,24(1): 44-46.
  [5] 周正刚 . 论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J]. 求索 , 2004(11):107-109.
  [6] Hans Mommass. Cultural Clusters and the Post-industrialCity: Towards the Remapping of Urban Cultural Policy [J].Urban Studies, 2004, 41(3): 507-532.

相关标签:中国茶文化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