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猪头祭祖简介
“猪头祭祖”分布淳安县各地,但是像朱家村这样的集体祭祖,却是很少见的,朱家村全体村民均为宋朝理学名家朱熹的后裔,宋末元初,朱熹第四代曾孙朱澹为逃避元兵迫害,从当时祖家徽州婺源(今江西)迁徙到淳安锦坑源头,见这里山峦叠翠,溪水清澈,景色优美,气候宜人,便定居于此,始称朱家村,此后朱澹为了不忘祖宗功德,从那时起,每逢过年都用猪头祭祖,供奉祖先宋朝理学名家朱熹,汉室会稽太守朱买臣,这一独特的民俗活动,使朱氏文化得以世代相传,一直延续八百余年,具有浓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影响颇深。
“猪头祭祖”,俗称“还福”、“还愿”,祭祖的仪式非常隆重,每年的正月初六,是朱家村人最高兴、也是最隆重的节日,全村各家各户用猪头祭拜他们的祖宗朱熹、朱澹以及香火神,以祈求安居乐业,并举行猪头大赛,不管是否获奖,勤劳的朱家村人都满怀喜悦地带着自家的猪头入祠祭祖,而如此定时集中的猪头集体祭祖,堪称一绝,在国内外是非常少见的,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有着重彩一笔。朱家村的“猪头祭祖”非常有原生态意境,一切都是原始的方式,没有刻意包装,即使后来外部环境介入,还是基本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原状,只是增加了猪头大赛,增加了媒体记者,增加了游客,以提高趣味性,但是流程依然未变,一直遵循老习俗,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许多地方想如法炮制也复制不了。久而久之,就成为朱家村的一大特色,成为朱家村最为亮丽的品牌风景线。
2 猪头祭祖流程
(1)猪头祭祖的准备工作。正月初五,要做好祭祖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如打扫祠堂,悬挂非常有古韵的灯笼、“太公太娘”像和龙、虎、鱼等画像。由头首负责人召集村里人聚集在一起,开锣开道,一路锦旗飘展,“肃静”“回避”避退左右,煞是威严壮观,全体村民用非常精美的古轿子把供奉的祖宗一起抬往坛主殿,烧过香纸,然后抬回祠堂,一路上烟花鞭炮大作,所经过门口的农户也都要燃放炮仗迎接,显得异常庄严神圣!接着摆放供桌,以等待各家各户的猪头入祠。
(2)提猪头入祠。当天晚上,祠堂里张灯结彩,美丽堂皇,头首都要聚到一起,守候在祠堂里,俗称坐堂,朱熹像和香火神像已摆放到大堂正中,且祖宗神像面前要保持香火不断,经常更换蜡烛,燃烧香纸的,并安排行锣的,一般要鸣三遍锣,第一遍锣提示村民可以蒸煮猪头了,第二遍锣提示大家要装扮猪头了,第三遍锣提示大家可以把猪头拎到祠堂去了,鸣锣时间由祠堂会头首研究后统筹安排,有时鸣锣时间根据实际情况会作改变,并不具体,村民们一直耐心等候,细数鸣锣次数,待第三遍锣响过时,各家的大门陆续打开,大家或捧或提或挎或挑着猪头,带上香纸、鞭炮等,争先恐后地涌向祠堂,心里想的都是一样的,都想第一个到,摆最前面,烧头香,图吉利,而且路上相遇时,大家都似陌生人,一般都不相互问候,说是忌讳的,唯恐对祖宗不敬,此时各地娱记们早已候在祠堂门口,或弄堂里,争相拍照摄像,来个好镜头,期待获奖,大家把猪头摆放在朱氏祖宗像前的桌上,然后焚香点烛,燃放烟花爆竹,一般香纸烧四个地方,中间天地,正上方上横头太公太娘,即朱买臣夫妇和朱熹夫妇,左边香火神牌,右边各家祖先牌位,整个过程中,头首们一直敲打着锣鼓,鼓乐队演奏古乐相伴,气氛非常热闹。旁边立着“肃静”“回避”,显得庄严肃穆,大家相互祭祖,互不说话,完毕后,一般都要到村脚坛主殿去祭拜,有些讲究的还要到村外五神殿祭拜,然后折回,或回家,或再到祠堂,待大家都差不多祭祀过后,看着一百余只猪头将十余张红漆供桌摆满,排排齐,大红大绿,花枝招展,非常壮观,再相互议论谁家的猪头大,谁家的猪头装扮好看等。
(3)祭祖仪式和大赛。早饭过后,由族长带领头首或管事(在村里有威信的人)到祠堂参观猪头,并对众猪头进行评比,猪头比赛是压轴戏,以前并不参比,后来因为节庆和各地摄影师及娱记们的要求,并为弘扬农村新风尚、新文明,村民间的和谐,同时预示经济的大发展而衍生出的,而且可以鼓励村民养好猪、养大猪,以示对祖宗更敬重,更虔诚!现场一般由族长带领头首或有威望的人组成评议小组,一阵烟花炮仗过后,族长宣布猪头比赛隆重开始,同时一面敲锣打鼓,一面有选择性地对那些大点的猪头进行过秤,秤用的是农村的杆秤,称重时叫喊猪头的重量,大家也齐声附和,呐喊声伴随着锣鼓声响彻整座祠堂,此时比赛也进入白热化状态,摄像师们的镁光灯亦忙得不亦乐乎,争相抓镜头,捕捉亮点,评议小组评出最大的猪头和装饰最精美的猪头,分出一、二、三等奖奖级,同时还设置鼓励奖(安慰奖),有些年老人和经济条件差的人家,养头猪并不容易,更应得到激励,还有些养不了猪的老人家就直接带根条肉祭祖(后不提倡),对祖宗的尊敬不拘泥于形式,都应得到尊重,并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由族长分别授予礼品或红包,或派送年画作为奖励。另外,每个祭祖的猪头均有统一的红包,以示大家都吉利,也是对每个养猪的农户予以肯定,同时也激励大家祭祖的热情 和来年踊跃参与的积极性。
(4)诵读《朱子家训》。仪式结束后,摄影师们大多要求年长的老人捧着猪头供他们拍照,或单个,或集体,热闹非凡,接着组织村里的读书人朗诵《朱子家训》,仪式过程隆重而庄严,《朱子家训》集近千年朱氏祖宗的才学与伦理,造诣博大而精深,集为人、品行、操守、古训之精华,弘扬朱氏传统美德,发扬朱子文化,极具警示教育意义,同时是对祖先功绩的尊重和延续,对激励朱氏后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5)文艺表演。接着进行的文艺表演又把整场祭祖活动推向高潮,舞狮子,跳竹马,排八仙,跳魁星,送元宝,玩杂耍,唱小戏(拜年、南山种麦等),是村民和摄影师客人非常热衷追捧的,而且表演队伍均来自民间,极具观赏性,也为摄影师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6)提猪头离祠。中饭后大约下午一至三时,大家便陆陆续续到祠堂提猪头,此时亦敲锣打鼓,燃放炮仗,焚香点烛,每家每户都给祖宗上祀,然后相互拎往坛主殿和五神殿祭祀,再将猪头拿到自家的祖坟上去祭拜,然后将猪头拿回家,放在堂前的上横头祭拜下,最后撕开,猪头肉香气扑鼻,味道鲜美,或切片,或切块,或切细小炒,尤其里面全精的面筋肉,还有肥耳、猪舌等,每每总令人垂涎不已,赏过之后,余味回甘,齿颊生香,回味无穷,津津有味,不可言宣,有些村民还予以保存好,一直放到正月十五元宵夜食用。
(7)养猪。一般农户开年后就选购 1~2头猪仔,圈养在猪栏内,有些在年猪杀后便购买,猪栏大多 5~10平米左右,猪栏下方即为粪池,农家的厕所大抵都如此,作为有机肥料或者沼气料使用。
村民养的猪都是生态有机的,吃的食物均是自己家的剩饭剩菜,自己种的粮食研磨后,再配以绿叶猪草,猪草也是山上、田地里采摘的,还要在锅里煮过,一般每家都配有用砖砌成的专门放猪草方形大缸,老百姓不舍得花钱,一般不会购买粮食喂养。有稻谷、玉米、小麦、高粱、番薯、马铃薯等的研磨物以及其植物茎秆的研磨物、脚料、豆腐制作的附属物(豆腐渣)、酒渣等,到下半年秋冬收获时,大量的番薯和番薯叶就是专门种植喂猪的,这时候也是猪最容易肥壮的时候。一头猪养下来,农户所花费投入的精力是不小的,村民们对猪的感情很深,有时自己没吃,都要先想到猪的用餐。记得每每杀猪时,农户似有千般不舍,万般不忍。
(8)杀年猪。一直到农历中下旬时、由于食物也逐渐少去,年关亦近,于是家家户户便陆续开始杀猪,谓之杀年猪,杀年猪是农户引以为豪的事,很重视,也很讲究利市(吉利),一般日子的属相与家中人有重合属相时不能杀,有些甚至还特意选看日子的,可谓一大风俗,同时在外的子女、儿媳、女婿等一干至亲的人都会赶回家,村里哪几户猪养得比较大的大抵都知道,祠堂管理小组人员(俗称头首)便在该农户杀猪日上门称重,以便猪头祭祖暨大赛时作为衡量的依据,杀好后的猪肉配青椒、干辣椒、茴香、桂皮等以农家独特的方式再以大锅炒制,香气扑鼻,美味可口,不是市场买来的猪肉可比拟的,所以现在真正农村里的猪肉供不应求,成为市场抢手货,香饽饽。猪肉炒制好后便召集亲朋好友一起吃,如今更多城里的人也竞相互邀来农村吃猪肉,已成一大时尚,几乎每家每户都如此,多大的猪、多好的味道、今年收成怎么样等,便是酒桌上常聊的话题。
(9)腌制猪头。农家的猪头大多留着,以防变味腐烂,一般大多采用食盐腌制方式以保鲜保香,但是食盐也不能太多,以防肉质过咸,食味不佳。通常倒上食盐,用手用力搓,盐要入缝,每个点必到,稍有不到,就容易引起细菌滋生,然后用大缸存放,遇天气好有太阳时搬出晒之,以防虫蛀,霉烂。
(10)蒸煮猪头。至正月初五晚上以祠堂鸣锣为信号,再起出以大锅用柴火蒸煮,这蒸煮非常有讲究,不能水全淹,基本下半部分是煮,上半部分是靠蒸汽蒸的,而且煮烂了肯定不行,无法固定,摆放时亦不好看,但是没煮熟也不行,最好蒸煮至七八分熟,这就要求有技术含量了,一般用竹筷子试验,未熟时筷子戳不进,待到筷子能适力戳进时,再退火起出盛放在堂前八仙桌上凉縍盒里,一般縍盒家家都有,由箍桶匠用木头制作,匠师要有很深的功底,看似一个托盘上嵌上一根近半圆形的弯曲的框,工艺考究,非常有线条美。
(11)装扮猪头。煮得好的猪头看上去很鲜艳,肉质通红,令人垂涎,待冷却后便开始装扮,猪头的装扮非常有讲究,各家各户均不一,使出的都是看家本领,浑身解数,因为评比时,谁家的猪头装饰得最好看,肯定更能吸引眼球,而且上镜率也特别高,可以抹杀许多菲林,所以村民们都愿意在装扮上下功夫,农户在杀年猪时,便由杀猪师傅整理好,猪尾巴镶嵌在猪头上,并盘上大肠和小肠,以示整头完整的猪,其意有二:一是向祖先供奉一头全猪;二是通过祭祀,祈祷祖先保佑合家平安、同时也寓意吉利。在半张开的猪嘴里放块油炸豆腐或者苹果、梨和桔子等水果,大多的縍盒里均摆放两个自家裹的糯米粽子,头上放张豆腐般大的红纸,上面撮把食盐,打扮就各家不一各模各样了,最通常的打扮是用红剪纸贴上额头,有细心者在縍盒周围饰以翠绿柏叶,插各色鲜花的,剪纸花的,不过大多在猪嘴巴里还嵌上两枝万年青叶,或将万年青叶插进耳眼鼻孔,聊表瑞气吉祥之意,以示家人、家庭等各方面万古长青,或在顶端绑扎彩色气球,也有人在猪头顶置一音乐盒,小灯闪烁,奏响乐曲,增添了现代气息。最后在縍盒里放上一把菜刀(农村称薄刀),是供奉祭祖时用来切给祖宗请祀享用,另据说是镇邪之用(农村里一般都有吃的物品晚上一般不带之说,尤其猪肉类的,即使带就要用方法破解),这样,一个猪头就装扮完工了,等待拎到祠堂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