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文化论文

苏州市文化产业政策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夏枫
发布于:2022-10-25 共13420字

摘 要

  近年来,苏州市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陆续出台了《关于推动苏州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文件精神,通过采取有力政策来鼓励苏州市文化产业的优先发展。

  本文主要从了解国内外文化产业政策研究成果入手,梳理苏州市文化产业政策发展历程,分析政策内容和特点。针对政策缺少基础法律条文、小微企业投融资政策缺失、人才激励政策笼统等问题,笔者认为需从完善产业政策体系、拓宽投融资渠道、实施“姑苏文化产业人才计划”等方面来解决,为苏州市文化产业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苏州 文化产业政策 文化产业发展

The Policy Research of Suzhou Cultural Industry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government of Suzhou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culturalindustrial policies gradually to promote and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industries with powerful and effective policies, for instance, the views of promotingthe cultural industries in Suzhou to develop by leaps and bounds and several policiesand view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in Suzhou.

  The policy research of cultural industries from home to abroad is summarizedfirst. Then, I comb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uzhou cultural industry policies andanalyze the policy content and features. As is mentioned that the cultural industrialpolicy of Suzhou is just lacking of basic legal provisions and those small and micro-enterprises are lacking of investing and financial policies as well. In addition, theincentive policies for people are general. I consider that we may solve these problemsby improving the system of industrial policies and expanding the investment andfinancial channels. What's more, with the Talents Scheme of Suzhou culturalindustries, the cultural industrial policies in Suzhou will be further developed.

  Key Words: Suzhou; Cultural industrial policy; Cultur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目 录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文化产业政策理论研究
  2.1 文化产业政策内涵
  2.2 文化产业政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2.2.1 文化产业政策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地位
  2.2.2 文化产业政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
  3.苏州市文化产业政策基本分析
  3.1 苏州市文化产业政策历程
  3.2 苏州市文化产业政策的内容
  3.3 苏州市文化产业政策的特点
  3.3.1 产业政策内容涵盖广泛全面
  3.3.2 产业政策信息发布稳定连续
  3.3.3 产业政策本地化特征显着
  3.4 苏州市文化产业政策在实际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起的作用
  3.4.1 文化产业产值不断增加,规模持续扩大
  3.4.2 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3.5 苏州市文化产业政策存在的不足
  3.5.1 产业法规政策体系还不健全,缺少具有基础性作用的法规条文
  3.5.2 产业投融资政策有待改善,资金支持渠道还比较单一
  3.5.3 人才激励政策较笼统,缺少针对特定专业人才的政策培养方案
  4.完善苏州市文化产业政策的主要措施
  4.1 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4.2 拓宽产业投融资政策,为中小微文化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保障
  4.3 细分人才培养方案,加快专业复合人才培训,凝聚人才队伍
  4.4 制定战略投资者准入门槛,培育大型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文化跨越式发展
  总结
  参考文献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2011 年 10 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标志着我党将文化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也意味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迎来了一个全新发展时代。各省市、自治区政府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来促进各地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古城苏州,蕴含着丰富而又厚重的文化底蕴,随着时代变迁又融入了多元的现代文化,两种不同文化碰撞为苏州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苏州市委市政府也颁布实施了相关文化产业政策,为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保障,然而如何才能与苏州市本地资源结合,实现真正跨越式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制定合理、有效、规范的文化产业政策,来引导本地文化产业向着健康和有序的方向发展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为此笔者提出了苏州市文化产业政策研究这一课题。

  1.2 研究意义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图书馆等渠道查阅相关文献书籍资料发现,目前国内学者在产业政策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针对诸如苏州等特定地区的文化产业政策研究还没有出现,为此本文所研究的苏州市文化产业政策将在这一领域填补空白。

  本文主要从了解国内外文化产业政策研究成果入手,结合苏州本地现实状况,总结苏州市文化产业政策发展历程,分析政策特点,充分认识到文化产业政策在产业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指出政策还存在的不足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方案。通过本文的撰写,将能够为苏州市文化产业政策理论研究注入新的想法和观点,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理论基础。

  本文对当前苏州市文化产业政策所存在的不足以及相关完善措施进行了重点研究,并充分列举实例来予以论证,因此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能够为苏州市政府在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方面提供可行性参考,从而促进苏州市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也对苏州周边城市文化产业政策体系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读秀知识库对文化产业政策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搜索,在充分阅读并加以分析后,得到国内外在文化产业政策领域的相关研究现状:

  对于国外发达国家而言,其政府较早就意识到了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因此将文化产业列为国家重点扶持产业。在文化产业政策研究方面走在前列的是欧盟,文化产业政策已经成为众多欧洲会议的重要议题。

  伯克曼基金会研究员卡西·布里克伍德对文化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性论述。他认为就业政策实际上是文化政策,国家必须建立文化扶持和资助政策来“刺激和强化文化产业的研究与开发”,而实现的关键就是把新技术运用到文化活动中去,并指出就业问题是文化体制改革所必须面临的问题 1。欧洲国家学者对文化产业政策的研究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体系特别是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法规较为健全。通过政府的跨部门协调,确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对产业的技术、资金、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各方面给予有力的政策保障。

  再回到国内,这几年国内对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呈现日渐增多趋势,诸如“文化产业学”、“文化产业经济学”等学科也应运而生。针对文化产业政策的理论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国内学者对文化产业政策的理论研究既有成就又存缺失。

  娄孝钦(2010)分析了国内各学者在文化产业政策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进步,但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文化产业政策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形式上还存在缺失,制约了我国文化产业政策整体研究水平的提高。

  杨吉华(2007)表示文化产业政策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而文化产业政策的作用则主要表现在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加速作用,对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对文化市场竞争秩序的规范作用,对文化产业中弱质行业的保护作用和对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作用这几方面。

  国内文化产业政策与其他国家的产业政策进行对比分析。

  江凌(2010)表示国内文化产业政策和西方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相比有诸多相同之处,但又有许多差异性特征。姜自茹(2007)则通过中日文化产业政策的比较研究发现,日本文化产业在亚洲的突出发展离不开其政府的各项政策扶持与帮助。同时指出我国文化产业正处于探索时期,政府应立足全局,完善和制定文化产业政策。陈辉(2005)对中韩文化产业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韩国在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生产经营等有关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有效推动本国文化产业的大发展。相比之下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相关政策出台较迟,文化体制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内在制定文化产业政策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周斌(2005)认为要构建与 WTO 规则相适应而又符合我国国情的文化产业政策,才能将我国文化产业的“后发优势”发挥出来。杨吉华(2007)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政策缺失;政策扶持力度弱;政策缺乏稳定性;政策针对性不强;政策缺乏协调和统一性等等。杨吉华认为除客观原因外,更多的是本身政策体制原因造成的。赵寰宇(2009)以电影产业为例说明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需要解决三个重大问题:所有权问题,内容管理问题和文化产品国际贸易问题。管盱玲(2011)表示文化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文化大众化、文化产业化和文化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大趋势。她认为需要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抓住大背景下有利时机,汲取其他文化产业发展较快较好的国家的有利经验,不断推进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从产业市场、产业结构、产业管理体制以及产业配套体系方面入手,对我国文化产业格局进行调整。

  上述各研究成果,主要是从文化产业政策的基础性理论研究、政策制定的大背景、当前中外产业政策异同与借鉴以及目前还存在的诸多问题这几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同时也结合我国国情对文化产业政策制定提出了很多对策方案。然而上述研究无非针对的是全球或是国内外等大环境,而面对特定地区,就比如苏州地区的文化产业政策研究还没有进一步深入,所以本文将立足苏州市,通过梳理本市文化产业政策制定历程,分析主要内容和特点,并结合实际对今后的产业政策制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首先提出以苏州市为研究对象的文化产业政策研究课题,前期调查收集有关资料,查阅文献并进行分类处理,总结出学者们在文化产业政策方面的研究经验和成果。接下来分析苏州市文化产业政策特点以及产业政策对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指出目前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针对各个问题提出完善方案和措施。

  1.4.2 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如下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通过学校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登录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读秀知识库搜索文化产业政策的相关研究文献和信息。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加以分析和归纳,了解当前国内外文化产业政策研究现状,分析其不足,结合苏州地区实际情况,对存在的政策缺失提出解决方案。

  (2)对比分析法。与周边的无锡、常州、南京、上海等城市进行产业政策对比分析,从中提炼出各地的政策差异性,通过借鉴和创新更好地为苏州市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现实思路。

  (3)调查分析法。从官方渠道获取苏州市文化产业政策汇编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析,走访苏州市区文化创意产业园,为论文撰写提供现实依据和实例参考。

苏州文化产业

  2.文化产业政策理论研究

  2.1 文化产业政策内涵

  文化产业政策是国家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并不孤立存在,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都是以国家文化政策为标准的。文化产业政策涉及到文化产业发展的各个层面,如制定的法律法规、文化产业财政税收政策、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方式、文化知识产权的监督监管等等。

  文化产业政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一些国内学者对文化产业政策的内涵持有以下观点:解学芳认为:文化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在遵循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基础上,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规划、引导、管理文化企业,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目标的政策体系的总和 1。杨吉华认为:文化产业政策是政府权威部门制定的旨在促进、规范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的总和 2。顾江认为:文化产业政策是国家为指导和调节文化产业活动和经济利益所制定的规则和措施, 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具体体现, 是政府间接管理文化产业、促进其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3。胡惠林认为:文化产业政策是政府根据文化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以及一定时期内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变动趋势,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规划、引导和干预文化产业形成和发展的文化主张体系 4。

  综合上述各学者的内涵表述,笔者总结认为:文化产业政策是政府为规范、保障、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市场为基本导向,充分运用各手段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的总和。

  2.2 文化产业政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2.1 文化产业政策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地位

  文化产业政策是政府为规范和指导文化产业活动而制定的相应规则,因此,文化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活动是密不可分的。文化产业政策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处核心地位,是国家宏观方针政策在文化产业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2.2 文化产业政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

  (1)文化产业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指引方向。文化产业市场化机制对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不能仅依靠市场作为导向,文化产业发展还必须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保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国家全面推进“十二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文化产业政策在从中发挥“指路牌”的先导作用,为产业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2)文化市场有序发展离不开文化产业政策的保障。我国文化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其市场结构呈现行政性垄断和过度竞争并存的特征 1。由于市场在进行资源配置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盲目性和落后性缺陷,文化企业往往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遵循市场规则,最终导致恶性竞争的不良后果。因此需要制定相应文化产业政策,通过政策的门槛和约束力来维护和规范整个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3)文化产业政策对中小企业起到扶持作用。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替代的力量,在容纳就业、推动经济发展、活跃创新、稳定社会和谐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那些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型文化企业,政府给予其财政、金融、就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后,在多年的有力扶持与呵护下,将迸发出源源不断的激情与生命力,并且带动整个产业呈向上发展态势。

  3.苏州市文化产业政策基本分析

  3.1 苏州市文化产业政策历程

  2001 年 8 月中共苏州市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此次会议是新世纪苏州市委召开的第一个重要会议,会议明确了新世纪前 10 年苏州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奋斗目标,并且首次提出要把苏州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市的新要求。同年11 月,市委、市政府召开苏州市文化工作会议,组织实施《苏州市 2001 年至2010 年文化强市建设规划纲要》。2002 年 1 月,《文化强市建设规划纲要》正式颁布。

  2004 年,苏州市委宣传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文化苏州”行动计划》,提出努力打造高品位“文化苏州”品牌,高起点推进苏州文化强市建设,全面提升苏州的综合竞争力和城市形象,加快实现“两个率先”步伐的战略性要求。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部署,在推进“两个率先”

  的实践中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中共江苏省委在 2006 年下发了《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江苏的决定》文件精神。2007 年,苏州市根据“十一五规划”要求,制定了《苏州市“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为加快苏州市文化发展,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打造“文化苏州”品牌提供了全面细致的指引方向和规划要求。

  同一年,苏州市还下发了《市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苏州市实际制定了包括加大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强文化建设资金管理等多项文化经济政策,为苏州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指导性方针。

  2009 年 7 月,我国颁布了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同年 10 月,苏州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推动苏州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提出到 2012 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 GDP 的比重力争达到 5%的目标 1。同年成立的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投资指导目录及说明》,以此来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能够进入到文化产业领域,也为各类投资主体了解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方向提供了依据,苏州市文化产业至此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与此同时,苏州市还出台了《苏州市重点文化企业认定和考核管理暂行办法》、《苏州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起草《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各县级市、区也相继成立了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文化产业项目推进协调小组,并陆续制定与各自地区相对应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及各类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从 2009 年的 6 期,到 2010 年的 10 期,再到 2011 年的 14 期,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下发《苏州文化产业简报》,通过这样一个信息交流平台,苏州市政府及下辖的各县级市、区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和共享各地文化产业活动资讯,为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提供有力的现实借鉴和参考。

  3.2 苏州市文化产业政策的内容

  苏州市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通过结合本市实际情况,从财政、税收、投融资、土地、人才和奖励政策等方面制订了相关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以此鼓励和推动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财政支持方面,设立文化产业专项引导资金,重点扶持文化旅游、创意设计、新闻传媒、数字动漫等优势文化产业项目,同时对省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给予相应政府补助。

  税收支持方面,目前针对营业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中资产增值所包含的企业所得税,以及资产转让所包含的增值税、营业税等,苏州市政府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而例如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电影电视剧动漫等文化产品出口按照国家现行税法规定可以享受出口退税或免税政策。

  投融资政策方面,苏州市对于国家法律法规未明令禁入的文化产业领域,全部向外资、社会资本开放,并实行内外资、内外地企业同等待遇,各类投资者均可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进入。与此同时,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渠道筹集资金,并且继续鼓励非公有资本为文化产业注入活力。

  土地政策方面,苏州市在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时,对文化产业发展用地提供保障,并且提高其用地比例,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时在用地上给予优先政策。积极支持苏州市老城区内国有工业厂房等租赁改造为文化创意产业用房,如苏州桃花坞文化创意产业园、苏州养育巷婚庆创意产业园、苏州元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姑苏 69 阁文化产业产业园、苏州胥江江南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等都是在原有旧厂房基础上改造而成。

  人才政策方面,对引进的海内外优秀文化产业人才在苏州市户口、住房、扶持资金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高校设立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或文化产业相关专业,积极培养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苏州市高校中常熟理工学院在 2008 年就率先开设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此外政策还提到要主动吸引国内外着名培训机构,鼓励校企合作,建立专业人才实习基地,定期派遣优秀人员赴国外文化产业发达地区考察与培训,汲取优秀经验和成果。

  奖励政策方面,对于获得国家、省市等示范基地称号的文化产业单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将给予相应的资金奖励。若被列为苏州市级以上文化传统特色的、非遗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利用的项目,将根据营业额给予相应资金奖励。另外,为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文化企业法人代表也会得到资金奖励。

  3.3 苏州市文化产业政策的特点

  通过逐年的政策文件颁布和体系构建,苏州市文化产业政策呈现出如下几点特点:

  3.3.1 产业政策内容涵盖广泛全面

  在《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江苏的决定》文件精神下发后不久,苏州市依据市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内容涵盖了财政、税收、投融资、土地、人才、奖励等各方面,对各个门类进行细分,为具体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随着网络等新媒体以及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平台进入了新的高度,与其相关的内容政策制定也在逐步跟进和完善,比如在今年全市科技工作安排中就重点提到要大力推进科技文化的融合发展,积极发展科技文化创意产业。

  3.3.2 产业政策信息发布稳定连续

  在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等发展战略连续发布的情况下,省市地方文化产业政策和文化产业各门类政策的制定发布也呈现连续性。苏州市委、市政府在 2009 年连续出台了多项文件精神,并且成立了文化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苏州文化产业简报》,自 2009 年 10 月第 1 期以来,截止 2012 年 5 月共印发 38 期,每月一期。在第七届“深圳文博会”期间还印发三期特刊,详细介绍了文博会信息以及苏州市在文博会期间开展的产业推介活动。

  3.3.3 产业政策本地化特征显着

  苏州市根据“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苏州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命名办法》、《关于扶持动漫产业发展政策意见的实施细则》等文件精神,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着重扶持以苏州工业园区和昆山为代表的动漫产业园;以桃花坞木刻年画为核心的传统工艺美术和文化产业园建设;以镇湖为代表的苏绣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周庄、同里等古镇老街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基地;以甪直水乡服饰为特色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沙家浜为革命题材的江南影视基地以及位于工业园区的苏州大剧院等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3.4 苏州市文化产业政策在实际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起的作用

  自 2009 年颁布《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意见》等系列文件精神以来,苏州市文化产业呈现蓬勃发展,在专项资金引导下,文化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文化产业成为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

  3.4.1 文化产业产值不断增加,规模持续扩大

  2010 年,苏州市文化产业实现营收 1369.17 亿元,增加值 379.11 亿元,比2009 年增长 35.6%,在全市 GDP 中占比值 4.14%,比 2009 年提高了 0.53 个百分点。而 2011 年苏州市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 2050 亿元,增加值达533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49.72%、40.44%1。经过多年产业政策扶持和培育,苏州市文化产业迅速崛起,产值不断增加,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去年苏州市文化产业企业超过 1.5 万家,从事文化产业人员超过 36 万人,呈现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为苏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3.4.2 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去年 4 月苏州市被确定为全国 31 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市之一,今年将积极推进大运河申遗项目,全市新建图书分馆 18 个 2。今年 4 月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首届“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展示了来自国内外的优秀创意设计理念、产品和服务,此次展会的成功举办为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通过有力的产业政策倾斜和扶持,目前苏州已建成“苏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昆山文化创意产业园”、“苏州阳澄湖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链和产业聚集效应。

  3.5 苏州市文化产业政策存在的不足

  虽然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在产业政策的指导下取得了巨大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文化产业政策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3.5.1 产业法规政策体系还不健全,缺少具有基础性作用的法规条文

  由于文化产业本身涵盖面较为广泛,包含了从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文化艺术设计、会展广告,到演艺娱乐服务、民族特色、文化遗产保护等的内容,苏州市在制定本地文化产业政策时缺乏有效针对性,具体类别行业政策还不健全。由于目前国内还缺少类似《电影法》《电视法》《新闻法》等基础性质的法律法规,因此,苏州市在制定产业政策时也没有相应的国家基础性法律条文可以作为参考依据,具有本地基础性质的政策条文缺失。

  3.5.2 产业投融资政策有待改善,资金支持渠道还比较单一

  目前,苏州市每年会从财政预算中拨款 3000 万元,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 3,然而文化产业的资金支持渠道目前还是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在产业政策引导中,民间团体和社会组织资金来源较少,文化企业投资渠道单一。

  苏州市政府和各大文化企业间应当存在相关的文化中介组织或团体协会,其既受政府政策指导,又对文化市场发展起监督作用,文化产品、企业或项目等要依靠民间社会机构多渠道资本创新发展。

  另外,前文也提到对于那些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型文化企业,目前苏州市政府在针对中小微文化企业投融资政策方面还没有明文下发。

  3.5.3 人才激励政策较笼统,缺少针对特定专业人才的政策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与激励政策是文化产业政策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苏州市还缺少针对特定专业人才的政策培养方案。就拿之前火热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为例,从内地到港台,从英国到美国,各地高校巡演非常成功,然而在着名作家白先勇看来,人才危机是昆曲传承的最大困难。“我们没有大量培养接班的青年演员。老师傅们都退休了,还没有好好发挥他们的余热。得快点让他们把绝活儿传下来。1”对复合型文化人才的需求同样存在于苏州传统美术工艺行业。从刺绣、缂丝,到玉雕、檀香扇,参加各大工艺美术展览是这些传统工艺品走向市场的主要途径,对于精通工艺的大师们来说,开拓市场成为了他们的软肋。由此看来,既掌握专业文化知识,又具备市场营销和推广能力的人才已成为目前市场急需。

  4.完善苏州市文化产业政策的主要措施

  文化产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文化产业政策的扶持和保障,针对苏州市文化产业政策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结合苏州市实际情况,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文化产业政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点可行性措施:

  4.1 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完善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其中要重点在市场准入门槛、财政税收扶持、投融资服务、文化项目建设用地等多方面创造更为良好的环境。努力提升政策扶持和执行力度,不断引导资金、高新技术、专业人才等各项资源向文化产业领域聚集,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逐步形成全社会支持和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机制和氛围。

  针对网络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苏州市要加强对新兴传播媒介的规范管理,制定下发《苏州市网络动漫制作与发行管理条例》、《苏州网络动漫企业市场准入门槛细则》等系列条例,规范和健全网络动漫公司文化信息服务市场准入制度。应加快原有基础性法律条文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动漫动画、网页桌游、音乐电影电视剧版权等新兴产物和问题,要加快调整原有的政策基础和措施,增加针对新出现的产业形态所需要的指导原则和规范条款。

  4.2 拓宽产业投融资政策,为中小微文化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保障

  发挥好财政资金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建立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内资与外资相结合,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建立包括“专项扶持资金”、“担保基金”和“投资引导基金”组成的“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体系,改善文化金融服务。苏州市可以借鉴无锡鼓励风险投资基金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式,对扶持文化产业项目的风险投资公司给予适当的政府财政帮助。

  通过政府补助、社会资助、银行贷款等方式,支持那些有良好市场发展前景的优秀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建立“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出台《苏州市中小微文化企业投融资政策扶持条例》、《关于支持苏州市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在政府、银行和文化企业三者之间构建共同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资平台,从而对解决中小微文化企业贷款融资难问题能够提供实际有效的帮助。

  4.3 细分人才培养方案,加快专业复合人才培训,凝聚人才队伍

  顺应文化产业发展要求,建立科学的文化产业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

  制订中长期文化产业专门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姑苏文化产业人才计划”,并制定《苏州市姑苏文化产业人才计划实施细则》,并且继续细分文化产业人才类别,充分围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印刷、影视传媒、会展广告、工艺美术、演艺娱乐等这些行业制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细则,培养和引进一批能够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和振兴文化产业的重点人才。

  在英国一些新兴的大学如金斯顿、朴茨茅斯大学等都设立有文化产业学院,其课程都与文化企业紧密结合,苏州市可以充分借鉴英国在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经验,在开设专业的同时与国内外一流企业联合建设实习培训基地,组织开展不同层面文化产业人才的专题培训和实践活动。

  4.4 制定战略投资者准入门槛,培育大型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文化跨越式发展

  坚持政策扶持、政府推动、企业为主、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的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依据苏州市情可以制定诸如《国外投资者对苏州本土文化企业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苏州市文化企业中长期战略性并购投资细则》等政策条文,一方面对国外战略投资者进行区分与界定,为苏州本土文化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与保障;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引进国内外拥有强大产业背景和雄厚产业实力的大公司、大财团,通过实施大型文化产业项目,给文化企业注入发展资金、先进信息技术、管理模式和经验、购销网络平台等要素,大幅度提升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文化企业跨越式发展,乃至带动本行业产生质的飞跃。上海就在“十二五”期间引进美国迪士尼主题公园,借力迪士尼推动上海文化产业向更新的高度迈进。

  根据苏州本土文化资源的特点,可以突出发展电视电影、动漫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传统文化工艺服务业为主的文化产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与培育下壮大一批文化骨干企业,注重与苏州文化旅游相结合,为苏州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总结

  文化是苏州的城市灵魂,是苏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加快苏州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两个率先”的必然要求,也是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

  苏州市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产业政策的正确引导和有力带动,通过对苏州文化产业政策发展历程的挖掘,充分借鉴国外发达地区优秀的发展方式,有效结合本地资源内容和特点,在组织管理、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生产经营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在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多方面给予大力优惠政策,促进苏州市文化产业政策的建立与完善,为苏州市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保障。

  笔者通过与周边城市比较和实例来予以论证,提出完善苏州市文化产业政策相关措施,希望能够为苏州市政府在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方面提供可行性参考,进而促进苏州市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另外也希望对苏州周边城市文化产业政策体系的构建能起到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解学芳.文化产业政策比较机理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长江论坛,2008,(05).29-33.
  [2] 娄孝钦.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0,(02).91-94.
  [3] 娄孝钦.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研究现状与缺失[J].学术论坛,2010,(05). 181-185.
  [4] 江凌.中外文化产业政策基本特征比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2).125-132.
  [5] 杨吉华.论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缺失及完善途径[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03).55-58.
  [6] 杨吉华.论文化产业政策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池州师专学报,2007,(02).67-70.
  [7] 姜自茹.中日文化产业政策比较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11).199-200.
  [8] 陈辉.中韩文化产业政策比较研究[J].学海,2005,(04).187-189.
  [9] 李佳霖.江苏常熟文化产业成为经济新增长点[N].经济日报,2010-6-10(009).
  [10] 官盱玲.世界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1,(03).51-53.
  [11] 赵寰宇.试论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在内容管理上的缺失[J].现代交际,2009,(04).93-95.
  [12] 周斌.论文化产业政策的建构与创新[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1-6.
  [13] 顾江.文化产业经济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4] 胡惠林.文化产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5] 陈杰, 闵锐武.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16] 张玉国.文化产业与政策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7] 熊澄宇.文化产业研究战略与对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8] 欧阳坚.文化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19] 卡西·布里克伍德.《信息社会中的文化政策与就业》.见:林拓,李惠斌,薛晓源.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20-33.
  [20] 新华网.专访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司长郑昕谈相关政策利好[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2-02/16/c_111533525.htm,2012-2-16.
  [21] 中国新闻网.白先勇吁建昆曲剧院 称青春版《牡丹亭》未盈利[EB/OL].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1/06-22/3129096.shtml,2011-6-22.
  [22] 王成波.中美文化产业政策比较研究[D].硕士论文.广州:暨南大学,2007.
  [23] 万智慧.苏州文化产业发展浅议[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03).6-10.
  [24] 中国苏州网.苏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 http://www.suzhou.gov.cn/asite/show.asp?ID=58919,2011-3-30.
  [25] 施惟达.从文化产业到创意产业[J].学术探索,2009,(05).25-26.
  [26] 苏州日报.今年文化产业增速将超 25% 积极推进古城古镇申遗[N].2012-1-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