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文化论文

中华传统文化在解决台湾问题中起作用的条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7-28 共651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解决台湾问题中我国传统文化的作用研究 
【前言  第一章】文化对民族发展的作用 
【第二章】中华传统文化与台湾地域文化的关系 
【第三章】中华传统文化在加强两岸交流与统一的作用 
【第四章】中华传统文化在解决台湾问题中起作用的条件 
【第五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文化策略 
【结论/参考文献】传统文化在两岸统一中的意义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4 中华传统文化在解决台湾问题中起作用的条件

  在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和台湾文化密切联系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要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与台湾文化的这种密切关系来帮助解决台湾问题,促进祖国完全统一还需要其它条件共同的作用:政策支持、文化的认同、对两岸青年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视以及利用这些关系发挥文化作用所需的平台构建。

  4.1 政策支持是关键

  政策是国家政权机关、政党组织和社会政治集团为了实现自己所代表阶级利益、体现自己所属阶级意志,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国家、地方或组织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应遵循的行动原则、应完成的明确任务、要实行的工作方式、以及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等等。政策的实质是统治阶级利益的观念化、主体化、实践化反映。

  政策具有以下特性:一、阶级性。阶级性是政策的最根本特点,在阶级社会里,政策所代表的只有统治阶级的利益, 并不代表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不反映所有人的意志。二、正误性。任何阶级主体所做出的政策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三、时效性。政策是在一定时间内的历史条件和国情条件下,推行的现实政策,它会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四、表述性。

  就政策的表现形态而言,它不是物质实体,而是一种特殊的观念和信息,这种观念和信息由统治机构用语言和文字等表达方式进行表述。作为国家政策,一般分为对内政策与对外政策两大部分。在台湾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政策路线一直是重要因素。从建国初期台湾问题的形成到目前台湾问题形势的逐渐开朗,中央的对台政策也经历了多次改变:

  建国初期由于国内建设需要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台湾问题不得不搁置一边。1954 年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发出了“一定要解放台湾17”的号召,决心通过武力解放台湾,完成统一祖国的使命。但是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武力解放台湾并不是最佳之策,因此中国共产党积极寻求更为理想的和平方式完成祖国统一。1955 年,周恩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

  1958 年中共中央又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指出祖国必须统一、台湾必须回归这一立场,建议台湾当局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放。1963 年,周恩来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纲四目18”原则,极力主张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是随后国内外形式复杂多变,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一直未付诸实践。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共中央提出了“一国两制19”大政方针,并且利用这一方针和平解决了香港回归问题,“一国两制”也被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至此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最终确立了下来。 “一国两制、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是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出发,极力避免在统一过程中因两岸差异而可能出现的不良结果。

  由于中共中央的极力主张加上政策的特性使然,中央所制定的对台政策必须坚持和平统一这一主题,以满足两岸人民发展需要为目的,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敢于开发新思路和更有效的政策。在对台政策的颁布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应尽量少走弯路、错路。

  4.1.1“一个中国原则”是所有对台政策的基础

  “一个中国原则”包含了两方面内容:一、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这是谁都改变不了的事实。坚决反对、打击任何旨在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各种阴谋,反对任何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搞“台湾独立”的图谋。二、台湾问题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反对任何借口“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统一的种种错误做法。坚决采取任何方式排除任何外来势力的渗透和企图分裂的势力。支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基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关台湾的全部事实和法律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中国的近代史中,台湾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几度被他国侵略。影响最大的是日本在 1895 年通过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霸占了台湾。但是,这些条约是侵略性质的条约,是极不平等的条约,它一直不被中国和世界认同。在 1943 年 12 月中美英三国政府发表的《开罗宣言》中就明确规定了日本应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紧接着,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的《波茨坦公告》中又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在来自强大世界人民的压力下,战败后的日本在 1945 年 8 月宣布投降并在《日本投降条款》中承诺“忠诚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项规定之义务”.1945 年 10 月 25 日,随着《开罗宣言》的生效,台湾回归祖国有了国际条约的法律保证。被日本统治达 50 年之久的台湾和澎湖列岛重新归入中国版图,台湾终于回归了祖国的怀抱。

  但是,由于国内形势动荡,台湾宝岛被人为的孤立出去,加上某些西方政府为孤立、遏制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然干涉中国内政,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企图制造“两个中国”,侵犯中国领土和主权,对此,中国政府做出了严厉的打击。

  4.1.2“和平方式”是主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20”.“和平”不仅是时代发展主题,也是解决台湾问题,发展两岸的主题,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维护祖国统一,但是对各种干涉势力和“台独”份子也绝不手软。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和”为贵的民族,和平是历代中央集体的发展主题,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要正确认识,科学运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文化”.在中华民族合合分分的历史进程中,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文化”对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在台湾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和为贵”这一思想,互补互存,共同发展,为祖国和谐社会构建创造必要条件。台湾问题解决由“和平解放”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演变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以国家利益为重、以全体大局为重、切实关注人民利益这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香港、澳门的和平回归有力证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有实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大业的决心。

  4.1.3“祖国完全统一”是最终目的

  祖国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前提。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一个强盛的民族,必然是一个统一的民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着提高,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宽广而美好的前景,但是台湾回归是中华民族统一首要任务。台湾一直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由于历史遗留台湾至今为回祖国怀抱。“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所有的对台路线和方针政策也必须以此为目的。祖国大陆一直致力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那些违背民意的“台独”份子终将被历史潮流所淹没。

  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的政治图谋,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制造民族分裂、危害祖国统一。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4.2 文化认同是前提

  文化认同,是一种肯定的文化价值判断。即指文化群体或文化成员承认群内新文化或群外不同文化因素的价值效用符合传统文化价值标准的认同。经过认同后的新文化或异文化因素将被接受、传播21.“文化认同”是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民族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其核心是对所在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文化认同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这个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因而,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而且是最深层的基础。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作为民族的认同和国家的认同的重要基础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不仅没有失去意义,而且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最重要的“软实力”.

  台湾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和地理环境,长期与其他外来文化相互接触、碰撞和比较,在这种文化的交融过程中,有些人能坚持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心系祖国和民族,而有些人放弃了自的文化认同,转向了其他文化,有些不良份子甚至利用民众文化认同的不了解,滥用文化认同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阴谋。“台独”分裂势力所谓的“文化台独”就是“台独分子”

  放弃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甚至利用台湾民众形成对“台湾文化”的心理情感和意识,造成“台湾文化”的主体性,为台独制造理论依据,否认台湾地域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两者之间的联系,削弱台湾民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对于“台独”分子的这一伎俩切不可掉以轻心。因此,要彻底消灭“文化台独”就必须使两岸人民意识到认识到台湾地域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强化两岸民众之间所存在的文化认同。

  4.3 加强两岸青年交流是重点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任何一个时代中,青年都是社会上最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22.”在两岸关系的发展道路上,青年之间的交流是影响两岸未来发展趋势的关键。由于青少年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他们更容易接受多种文化,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等等。但同时他们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容易被不良文化思想所左右,自主判断能力较差,等等。“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我们不能忽视青少年在两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同样的,在两岸关系发展道路上能抓住青年这一主要动力就能有效的推进两岸关系发展。我们要认识到青少年这一民族发展的强大动力。

  4.3.1 加强两岸青年交流有利于增强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交流

  海峡两岸的文化尽管都同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但彼此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两岸青年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接触的消费产品、接受的文化教育不同,了解和掌握的文化知识也各不相同。通过加强两岸青年人的交流,能让两岸青年更加了解对岸的文化知识,联想到自己这一岸的文化知识,从而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个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继而自觉担负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让尽可能多的人学习、掌握和运用尽可能多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为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更好的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在推动两岸进步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两岸之间也举办了多次青年交流活动,取得了显着的效果,例如 2011 年 7 月落下帷幕两岸万名青年交流活动、2011 年 8 月由北京主办的京台青年科学家论坛以及由台湾师范大学主办、两岸高校共同参与的“青年踏寻孔子行脚” 活动,2011 年 11 月举办的第十届的两岸知识大赛……等等。这些以文化作为重要交流平台的两岸青年交流活动缩小了两岸青年间的文化隔阂,增强了两岸青年的感情,对两岸关系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

  4.3.2 加强两岸青年交流有利于增强两岸青年的民族认同感

  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都是炎黄子孙。但是由于两岸长期处于分离、少有来往,加上“台独”势力西方敌对势力的干涉,台湾一些青年人对大陆产生了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有的年青人认为台湾是台湾,大陆是大陆,错误的认自己是“台湾人”,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对两岸青年人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的交流,共同回忆祖国发展历史,改变错误记忆,确立正确记忆,让他们认识到两岸自古以来就是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让两岸青年对台湾、大陆同是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家园这一认知形成共识;并且在两岸青年交流中进一步促进感情、加深亲情,进而产生两岸人民都是一家人的理念。

  4.3.3 加强两岸青年交流有利于增强两岸青年人合作的紧迫感

  青年人是早晨的太阳,处在人生初始阶段、上升阶段、黄金阶段,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个人和两岸的未来充满期待,对推动两岸青年人的合作有的是勇气和智慧。两岸青年人在交流中,能看到两岸青年人合作的机会、潜力和希望,树立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败”的理念。就经贸合作而言,台湾青年人在资本、工艺技术、管理水平、对外推销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大陆青年人在科研水平、生产规模、资源、土地、劳力、消费市场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两岸青年人在交流中,可以了解和根据对方的理念、性格、特长、优势、需求等情况,联系自身的条件、能力、需求,很可能会发现一些急需要捕捉的商机,产生与对方进行合作的紧迫感,透过沟通和协商与对方先达合作的意向,再确定和实施合作的项目,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共创双赢的目标。同时,可就双方合作中遇到的需要政府制定政策措施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磋商达成共识,并向政府建言,以利于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营造更好的合作环境。

  4.4 文化作用的发挥需要更加广阔的平台

  文化的交往要构建在一系列平台之上,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两岸同胞要加强交往,加强经济文化交流,继续拓展领域、提高层次,推动直接“三通”,使彼此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开阔更加广泛的文化交流平台需要我们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以促进祖国统一为根本目的,符合两岸人民群众对两岸交流新需要为落脚点,文化改革为主要动力23.文化交流平台体现在主要体现在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经济上大力发展以文化为基础的文化产业;政治上积极开展交流对话,增强两岸互信、凝聚两岸共识、推动和平发展。

  4.4.1 文化作用的发挥需要更加广阔的经济平台

  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2020 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中就明确指出要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4”.在两岸文化交流平台的开拓上主要围绕这经济这个主题来展开,这不仅符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需要,更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需要。在两岸经济交流活动中加入更多的文化元素,以文化推动两岸的经济发展,在发展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交流活动之余,积极是为经济文化的相互结合构建更多的活动平台。

  4.4.2 文化作用的发挥需要更加广阔的政治平台

  文化作用的发挥也需要更加广阔的政治平台,政治上两岸之间要积极开展交流对话,增强两岸互信、凝聚两岸共识、推动和平发展。增强两岸互信是两岸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关键和继续发展的前进动力。增进政治互信,重在坚持“九二共识”,长期的实践说明九二共识不仅对台湾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也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九二共识的核心在于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谁都不能改变的事实,我们要坚决反对“台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对增进两岸的政治互信有利,对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发展有利。

  4.5 以文化交流促进祖国完全统一

  “文化台独”是台独份子为了达到分裂祖国、阻扰统一所宣扬的错误思想。“文化台独” 是指台独份子企图通过自身的宣传愚弄台湾民众,切断台湾地域文化和大陆文化的关系。使台湾民众认为自身的思想文化体系和意识形态体系是具有台湾“主体性”的体系,是跟大陆的中华民族文化没有关联的一种体系,从而达到台湾的地域文化“被独立”.“文化台独”的实质是在“台独势力”的一种愚民手段,他们妄图通过在历史、文化、民族和国家认同上否定“一个中国”原则, 继而宣扬“台湾独立”这一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因此,要实现祖国统一,粉碎“台独份子”的“文化台独”阴谋就必须要让台湾民众认识到两岸文化的统一性。文化认同策略在两岸的文化交流过程中就尤为显得重要。但是文化交流只是手段,最终目的还是祖国统一我们要时刻把握这一主题,不能厚此薄彼。

  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没有人比我们更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祖国统一的进程中,所做的努力有目共睹,也完全符合台湾岛内“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如今,岛内要求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早日实现三通的呼声日益高涨。岛内民意调查显示,去年年初以来,台湾同胞赞成“一国两制”的比率明显上升。2012 年马英九的连任正是台湾民众对九二共识认同的积极表现,也是两岸人民对祖国和平统一共同追求的积极体现。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