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微生物论文

耕作及施肥对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1-09 共3071字
摘要

  土壤微生物量是土壤有机质的活性部分,是土壤中最活跃的成分,虽然只占土壤有机质的3%左右[1],但对养分的供应、转化与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其变化可反映土壤耕作制度和土壤肥力的变化以及土壤的污染程度[2-4].耕作和施肥影响土壤通气、透水和温度等性质,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量含量及其在土壤中的分布[2,4-7].Follett等[8]研究了耕作对美国内布拉斯加州西部高平原区土壤微生物量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耕作降低了土壤微生物量的水平;并且,微生物生长的碳有效性随着耕作强度的增加而降低。

  Dinesh等[9],Powers[10]的研究也表明耕作会引起土壤物质水平的变化,从而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其微生物量。张洁等[11]的研究表明,长期耕作导致坡耕地土壤微生物碳、氮具有不同程度的坡下富集现象。免耕能够提高农田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增加土壤微生物量含量。

  Chilima等[12]研究了氮肥的施加和耕作对黑土和红壤中SMBC影响,研究表明氮肥的施加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碳含量。侯化亭等[13]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施肥水平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表明施肥水平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具有显着影响。虽然国内对不同耕作与施肥下微生物量动态等方面的研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在中国亚热带赤红壤生态景观上,对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报道尚少。该研究以云南喀斯特地貌的保山蒲缥为例,通过对典型样区S型采样分析,研究不同耕作及施肥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以期阐明耕作及施肥对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为科学经营和管理土地,维持和提高亚热带赤红壤地区土壤肥力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选取地处云南喀斯特地貌的保山蒲缥为研究区域,蒲缥位于东经99°02′,北纬24°58′,海拔1200~1500m;年平均气温18.5℃,极端最高温31.7℃,低温-1℃;年日照时数2300~2500h;年降水量1200.00mm,土壤类型以赤红壤为主,种植的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甘蔗等。

  1.2样品采集与培养

  分别选择长期免耕、翻耕、翻耕施肥的甘蔗地作为样地。每个地块按S型采样法挖取5个60cm深的剖面,每个剖面分层取样,每20cm作为一个采样层,即0-20cm,20-40cm,40-60cm三个土层。将各点采取的样品按层次充分混匀并剔除土壤中的植物根系及残体,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风干,一部分土样过2mm筛,一部分土样过0.25mm筛备用。

  为消除温度与水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对风干土样进行预培养。称取120g风干土样加入去离子水,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40%左右,置于恒温箱中25℃下培养7d.

  1.3测定指标与方法

  主要测定指标包括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和微生物氮(SMBN).土壤有机碳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全氮采用半微量开氏法[14],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氯仿熏蒸-K2SO4浸提法[15-16].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和Excel2007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应用Origin9.0作图。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耕作与施肥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

  不同耕作与施肥处理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含量在不同土层都存在差异(图1),显示为20-40cm>0-20cm>40-60cm,每层土壤微生物量皆小于200mg/kg,0-20cm土层中SMBC含量变化范围为113.05~133.84mg/kg,20-40cm,40-60cm土层中SMBC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是136.71~149.47mg/kg和95.56~132.49mg/kg.不同的耕作措施也对其有影响,在0-20cm土层中,翻耕施肥>免耕>翻耕,免耕对SMBC含量显着(p<0.05)高于翻耕。王晓凌等[17]也曾指出,在免耕条件下SMBC含量高于翻耕条件下SMBC含量。

  40-60cm土层中翻耕的土壤SMBC含量显着低于免耕的土壤,而较翻耕施肥的土壤高,这与张洁[11]、牛新胜[18]等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因为翻耕不利于SMBC的保持,翻耕使得土壤浅层微生物暴露于空气中而失去保护作用,并且翻耕后改变了土壤孔性、湿度、温度等条件,从而改变了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的环境,进而影响SMBC含量。

  2.2不同耕作与施肥下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

  耕作方式及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含量有显着影响(p<0.05)(图2).0-20cm,20-40cm和40-60cm土层中SMBN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是10.69~20.81mg/kg,13.27~31.28mg/kg和9.91~16.14mg/kg,与徐华勤等[19]得出的广东韶关赤红壤表层土壤(0-20cm)SMBN主要分布在12.15~32.53mg/kg之间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本试验中各层土壤的SMBN含量均表现为免耕>翻耕,这与张洁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0-20cm土层中SMBN表现为免耕>翻耕>翻耕施肥;20-40cm土层中的SMBN为翻耕施肥>免耕>翻耕;40-60cm土层中的SMBN呈现为免耕>翻耕施肥>翻耕。除翻耕施肥土壤的0-20cm土层中SMBN低于仅进行翻耕过的土壤之外,翻耕施肥土壤的20-40cm,40-60cm土层中SMBN显着高于翻耕的。徐阳春等[20]的研究也表明施用肥料的SMBN含量较施用肥料的高。这可能是免耕使作物残余物在土壤中累积,导致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生物量、土壤碳及养分等的增加,改善了土壤水分、结构,并可维持土壤质量。肥料的施加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为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有利条件,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加SMBN含量。

  2.3不同耕作与施肥下

  SMBC/SOC,SMBN/TNSMBC与SOC的比值被称为土壤微生物商。有研究表明,土壤微生物商在0.5%~4.0%之间[3,21].本研究中,SMBC/SOC为0.9%~1.5%.不同耕作方式之间的SMBC/SOC差异小于SMBC含量的差异。本研究中不同土层的微生物商因耕作、施肥不同而异。就同一土层而言,0-20cm土层的土壤微生物商是免耕>翻耕施肥>翻耕,这与何莹莹等[22]的研究结果一致;20-40cm土层的微生物商呈现为翻耕>免耕>翻耕施肥,而40-60cm土层则表现为免耕>翻耕>翻耕施肥;翻耕施肥的土壤微生物商较免耕均降低。
  
  SMBN与全氮的比值(SMBN/TN)与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变化趋势相近,与孙凤霞等[23]在长期定位施肥分析中得到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各层土壤SMBN/TN均为免耕>翻耕,20-40cm土层的SMBN/TN显着大于仅是翻耕过的。耕作和施肥对土壤微生物商及SMBN/TN的影响可能来源于其改变了土壤环境条件和土壤有机物质的投入,从而使SMBC,SMBN发生变化。

  3结论

  耕作和施肥影响着土壤微生物量及其他性质。不同耕作与施肥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特征差异显着,其中耕作对SMBC,SMBN的影响较为一致,均表现为免耕>翻耕。施肥条件下,0-20cm土层中SMBC的含量表现为翻耕施肥>翻耕,20-40cm,40-60cm土层的SMBC的含量表现为翻耕>翻耕施肥。而施肥对SMBN影响则与其对SMBC的效应相反。不同土层的微生物商因耕作、施肥不同而异。与翻耕相比,翻耕施肥条件下,0-20cm土层的微生物商稍高于翻耕的,其他土层的微生物商均表现为翻耕>翻耕施肥;翻耕的土壤的20-40cm土层中微生物商稍高于免耕,其他层次表现为免耕>翻耕,翻耕施肥的土壤微生物商较免耕均降低。

  SMBN/TN与SMBN的变化趋势相近。在不同的耕作和施肥中,免耕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施肥在一定程度上也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量。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减少对土壤耕作及增加向土壤输入有机物质有利于保持和提高土壤的生物肥力。

  参考文献:
  [1]陶水龙,林启美,赵小蓉.土壤微生物量研究方法进展[J].土壤肥料,1998(5):15-18.
  [2]黄昌勇.土壤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3]何振立.土壤微生物量及其在养分循环和环境质量评价的意义[J].土壤,1997,29(2):61-69.
  [4]陈国潮,何振立,黄昌勇.红壤微生物生物量C周转及其研究[J].土壤学报,2002,39(2):152-160.
  [5]周桔,雷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因素及研究方法的现状与展望[J].生物多样性,2007,15(3):306-311.
  [6]赵先丽,程海涛,吕国红,等.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研究进展[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6,22(4):68-72.
  [7]孙建,刘苗,李立军,等.不同耕作方式对内蒙古旱作农田土壤微生物量和作物指标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9,28(11):2279-228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