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课程论文写作参考范文10篇之第七篇:探讨微观经济学课程设计问题
摘要:近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备受关注, 导致人才培养结构失衡的最直接原因是我国高等教育侧重培养学术型人才, 而忽视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在于课程设计及教学策略的转变。文章拟从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从学习成果的角度, 结合布鲁姆认知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和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 探讨微观经济学课程设计问题, 以期对其他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 经济学; 课程设计;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 更加强调它的知识性和实践性, 给人们提供一种思维模式、一种分析解决问题的分析框架。因此, 探索经济学的课程设计, 既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一相关理论回顾
安德森 (2008) 在《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一书中指出, 教师在传统上却经常被教育、教学、学习问题所困扰,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 什么是值得学生学习的? (2) 怎样教才能让大多数学生产生高水平的学习? (3) 怎样选择或设计评估工具和程序来准确检测学习效果? (4) 怎样确保目标、教学和评估三者之间的一致性?[1]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修订版) 围绕教师关切的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分析框架, 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按知识 (包括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 和认知过程 (有低级到高级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 两个维度分类, 共构成24个目标单元, 每一个目标单元所指的是某一类知识的某种掌握水平。这种分析框架能帮助教师在与课程潜在的目标相一致的前提下去理解课程、计划教学、设计评估, 并最终改善教学质量。
加涅 (2007) 提出了基于教学系统设计的ADDLE (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 模型, 从更全面的角度刻画了教学设计整个过程。ADDIE模型描绘了从教学要求的确定、经过创设目标、开发测验和教学材料、到对材料的实验与评价的教学设计步骤, 具体内容为:分析 (Analysis) 、设计 (Design) 、发展 (Develop) 、执行、评估 (Evaluate) [2]。
二课程调研分析
(一)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 着重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经管类毕业生主要在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从事与地区经济生产、服务和研究等相关工作。这就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 经管类专业都开设了经济学学科基础课程。
(二) 学生能力需求分析
专业人才需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信息收集处理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是一门选择的科学, 它研究个人、企业和政府如何有效配置稀缺资源。因此经济学课程教学能从经济学的角度帮助学生在面临选择时, 做出合理的决策, 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培养职业道德精神,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信息收集处理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 学情分析
通过调研, 大一学生已具备基础函数知识, 具备一定的口头表达和计算能力, 简单的英语阅读能力, 对现实经济生活有初步的认识。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部分学生较容易表现出一种应付式、被动、零学习状态,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2) 部分学生对知识点能听懂, 但一做就错, 学习效果不佳; (3) 极大部分学生前学后忘, 知识没有系统性; (4)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 (5) 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不够强。
通过对授课班级问卷调查, 90%的学生希望从课程的学习中, 获得一定的经济学基础知识, 对社会经济生活有所认识, 能读懂经济新闻, 能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生活中的经济问题,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一些想参加考证的同学, 想获得更多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在企业实践教学巡查过程中, 企业负责人反映实习生缺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 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比较弱, 以及面对事务处理时, 不能做出合理决策。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 更加强调它的知识性和实践性, 给人们提供一种思维模式。依据学情分析, 经济学课程教学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经济基础知识, 形成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能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达到高阶的认知水平。
(四) 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微观经济学是经管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课程学习的效果, 将直接影响后续相关专业课程 (如: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 的掌握程度, 关系到学生整体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如何发挥学科基础课在经管专业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是当前经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 (供求分析法、边际分析法、均衡分析法等方法) , 能够把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的决策问题, 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为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学科基础。
三教学设计思路
由以上调研分析可知, 本课程宜采用以现实问题为载体的教学互动模式, 将教学过程的“单向灌输”改为教与学之间的“双向互动”[3]。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 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理念上, 依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布卢姆认知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等对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 根据布卢姆认知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制定课程目标[1], 根据加涅的ADDLE模型中的设计阶段各个步骤进行课程设计[2]。
课程活动设计, 按照市场经济环境下, 参与交易的主体进行资源的最优配置行为过程设置教学模块, 分别设置教学单元和现实问题。问题选取主要是对学生已有生活经历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初步认识的调研基础上, 逐步深入展开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望, 引导学生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探索,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过程包括课程目标的确立、项目模块的选取、教学单元安排、单元活动设计、活动评价方案。具体做法如下。
(一) 确立课程目标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在学院做了充分调研、结合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确立的, 因此, 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源头进行课程设计。首先,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力需求分析、学生的学情分析和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明确课程教学总体目标。课程总体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
(二) 构建教学模块, 选取教学单元
在确定了课程总体目标, 教师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和教材, 结合课程目标和学生已有基础知识, 按照市场经济环境下, 参与交易的主体进行资源的最优配置行为过程构建教学模块, 明确每个模块目标, 根据模块目标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养成目标把教学模块划分若干个教学单元并设计单元目标。
(三) 设计教学活动
以单元目标和学生对市场初级认识为切入点, 逐步深入设计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依据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 以问题为载体来组织课堂教学, 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将问题教学法贯穿始终;在课堂管理活动中, 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大概4-6人为一组, 以小组为学习单位, 各组选取一名组长或组员轮流担任组长, 各小组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以作业、PPT或课堂演示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四) 设计考核方案
课程考核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中心, 采取与能力本位教学相匹配的考核评价体系,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不能仅仅只注重期末的考试成绩, 更要注重平时学习过程的投入。课程评价方案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依据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一致性, 设计可行性、可控性和可检测性的形成性评价方案, 在设计形成性评价方案时, 主要考查学生平时学习投入量和素养目标实现的评价方案;在课程教学结束, 根据课程目标设计终结性评价方案, 主要考查学生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实现。
四教学实践检验
2016年, 选取一个班级依据新的课程设计进行教学, 另一个班级仍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 最后对两个班的成绩是否存在差异进行检验, 主要包括方差齐性检验及两样本均值检验。
通过F检验, 对两个班的总体标准差/方差进行差异性检验, 得出的基本结论是, 两个班的方差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t-检验:双样本异方差均值检验, 得出两个班的方差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表明教学改革使学生的期末成绩得到提高。期末试题主要以论述题和作图分析题为主, 因此, 也能说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3]。
参考文献
[1]安德森, 等.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加涅, 戈勒斯, 凯勒.教学设计原理 (第五版)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欧阳勤, 等.PBL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文山学院学报, 2017 (03) .
注释
172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09
点击查看>>微观经济学课程论文(优秀范文10篇)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