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外科学论文

中药大黄、芒硝外敷治疗切口脂肪液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0-18 共3001字
论文摘要

  脂肪液化为切口愈合并发症,随着高频电刀的应用及肥胖人群的增加,近年来,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有增高趋势,为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应用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可缩短康复时间,提高一期愈合率及临床满意度。本研究为2012年12月—2013年10月25例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应用中药大黄、芒硝外敷治疗,疗效较佳,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0月我院切口脂肪液化患者50例,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入选病例于腹部手术3~8d后出现脂肪液化。

  实验组:男5例,女20例,年龄20~56岁不等,平均(30.22±2.12)岁,10例患者行上腹部手术,15例患者行中下腹部手术;对照组:男5例,女20例,年龄20~55岁不等,平均(30.44±2.74)岁,9例患者行上腹部手术,16例患者行中下腹部手术。纳入标准:患者体温及血象均正常,切口无压痛、红肿、臭味;切口渗液清亮,可见漂浮脂肪滴;渗液培养结果显示无细菌生长。排除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及贫血患者,两组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对比显示,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一般方法

  1.2.1对照组每日用碘伏于切口脂肪液化处消毒,将切口中的黄色液体挤出,尽量将液化脂肪清理干净,定时换药,借助庆大霉素注射液清洗创口,并滴入糜蛋白酶,待患者创面长出新鲜肉芽组织后,用蝶形胶布闭合切口,促进创面愈合。

  1.2.2实验组每日用碘伏于切口脂肪液化处消毒,将切口中的黄色液体挤出,挤出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切口,将碾碎的240g芒硝及60g大黄用双层纱布包好分2包装于袋内(袋长度超出切口外2cm、袋宽5~6cm左右),为患者外敷,药物可重复使用,若芒硝及大黄出现结块现象,可压碎,在日光下曝晒后再使用,直至患者拆线前停止治疗。

  1.3疗效评定

  参照《普通外科学》中的相关标准,统计两组切口脂肪液化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一期愈合率(用药4~5d后,切口甲级愈合,表面平整,无不良反应,可拆线)及治疗效果满意度。

  1.4数据处理

  全部数据借助SPSS11.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处理,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为计量数据,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以x—±s表示;一期愈合率及满意度为计数数据,χ2检验进行组间对比,以[例(%)]表示。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愈合情况统计

  实验组患者一期愈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0%;经临床统计,实验组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住院时间为(5.23±2.03)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23±3.01)d,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均存在统计意义(P<0.05)。详见表1。

论文摘要

  2.2两组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度统计

  25例实验组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中,18例患者对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十分满意,6例患者比较满意,1例患者不满意,对照组患者对治疗效果十分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的例数分别为11例、8例、6例,实验组治疗满意度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两组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度统计,详见表2。

论文摘要

  3、讨论

  腹部手术为临床常见治疗方法,切口脂肪液化为腹部手术常见并发症,具体指切口周围脂肪细胞在受到损伤后破裂、坏死以及液化的过程。切口脂肪液化常发生于术后3~7d,患者一般不存在发热、疼痛及白细胞增多症状,但切口脂肪液化可增加切口感染几率,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精神负担,此外,还会给患者家属带来较为沉重的经济负担,及时为患者应用安全、有效的临床药物具有十分积极的医学意义。

  有学者观察了大黄与芒硝进行外敷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为76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方法治疗,为76例治疗组患者应用中药外敷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大黄与芒硝联合治疗切口脂肪液化,可加快治疗病程,提高愈合治疗,缩短愈合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一期愈合率为96.0%,住院时间为(5.23±2.03)d,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的80.0%、(12.23±3.01)d,两组差异均存在统计意义(P<0.05),近似于相关文献,进一步证明了中药外敷治疗切口脂肪液化,方便易行、效果显著,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病人的主观感受性已成为评价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工作者行为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护患关系的关键性因素,本研究中,为实验组患者应用大黄及芒硝外敷治疗,疗效显著,获得了较佳的满意度(治疗满意度为96.0%),证实了中药外敷治疗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可改善护患关系,提高临床满意度。

  切口脂肪液化的生理及病理机制比较复杂,目前临床上尚无统计定论,有研究指出:皮下组织切开后可引起局部血运不良,电刀切割产生的高温,可引起皮下脂肪组织浅表性烧伤,脂肪内毛细血管因热凝固产生栓塞,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形,术中钳夹结扎可使脂肪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此外,止血不充分、缝合技术不熟练、切口暴露时间较长等因素可严重破坏脂肪,使其发生液化;从患者角度看,肥胖患者皮下组织较厚,多次切割、钳夹及挤压后,脂肪组织容易出现脂肪组织缺血及无菌性坏死,进而产生渗液,影响组织愈合。

  总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患者实际病情(切口脂肪性质)、手术性质、医疗条件及临床医师操作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还有学者认为,术后营养不良、贫血、糖尿病、妊娠水肿均能增加脂肪液化发生率,提示以上因素均是患者并发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临床诊疗时应充分重视。

  扩创、引流、换药、应用抗生素是传统治疗切口脂肪液化的方法,但传统方法临床疗效欠佳,且疗程长、费用大,患者痛苦时间长,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中药芒硝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钠,具有收敛、止痛、消肿、清热的功能,作用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可有效抑制其网状内皮系统,进而强化系统的增生现象和吞噬作用;大黄的组成成分主要为蒽醌类衍生物,具有逐瘀通经、凉血解毒、清热泻火、泻下攻积的效果,用其治疗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可有效降低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创面液体渗出,促进血液凝固。联合以上两种中药,可改善微循环、开放毛细血管、加速血流、增加局部血流量、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及精神负担。尽早处理切口,加速腹部创口愈合,可有效防止切口脂肪液化,为进一步降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临床医师及护理人员还应叮嘱患者加强饮食营养,及时调整血糖,纠正低蛋白血症及贫血,改善患者全身症状。

  综上所述,中药外敷治疗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值得在各级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建萍.大黄芒硝药袋外敷治疗妇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35(12):177-178.
  [2]李青昱.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中药外敷治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2(1):109-110.
  [3]崔鸿斌,李培武,王秉钧,等.中药外敷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0(12):297-299.
  [4]史亚利.中药大黄及芒硝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10(5):1228-1229.
  [5]谢雅,杨关根,裘建民.中药外敷治疗腹部切口液化18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2(14):69-70.
  [6]芦延峰.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98例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1(6):75,77.
  [7]谷淑红.康复新液配合红外线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疗效[J].四川医学,2013,10(9):1628-1629.
  [8]余忠.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体会(附21例分析)[J].中外医疗,2010,20(12):17,1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