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是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也较高。早期的诊断和正确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治愈率,还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近年来,虽然使用胃镜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方面具有疗效显着、创伤面积小、出血速度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胃镜本身的使用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方法。目前,临床治疗首选依然是使用药物治疗。
本文对消化道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使用泮托拉唑和西咪替丁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自 2012 年 9 月~ 2013 年 8 月因急诊入院治疗的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 76 例,其中,女 36 例,男 40 例;患者的年龄 19 ~ 70 岁,平均(30.8±5.7)岁。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8 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性别与年龄、病程以及出血原因等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的基础治疗。对于观察组患者,再将 40mg 泮托拉唑加入至 100 mL 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则将 400 mg 西咪替丁加入 5% 葡萄糖溶液 250 mL 中静脉滴注,以上两种药物均在 15 ~ 30 min 内滴完,均为 2 次 /d,并以 3 ~ 5 d 为一疗程。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应当禁用 H2受体拮抗剂以及其它的止血类药物,对于治疗无效的患者,须及时改变治疗方案。
1.3 观察项目
在治疗结束后,检查患者的血、粪常规,尿、肝肾功能以及隐血试验等各项指标。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时出血停止的时间,并统计治疗效果,认真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症状。
1.4 疗效判断标准
患者出血停止指标:没有呕血与黑便现象,肠鸣音基本正常,血红蛋白没有继续下降,并且大便潜血试验呈阴性。以患者在 1 ~ 2 d 内没有出现呕血现象,且黑便在 4 d 内逐渐转黄,各项生命体征很平稳为显效;以患者在 1 ~ 2 d 内没有出现呕血现象,且黑便在 6 d 内逐渐转黄,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则表明为有效;以患者在 6 d 以后仍出现黑便及上腹部不适的现象,或者经过内镜确诊,仍有持续出血的现象则表明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总例数 ×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率 55.3%,总有效率 94.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26.3%、68.4%),两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 1。
3 讨论
消化道性溃疡是内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最为常见的病因,主要跟胃酸分泌增加以及胃黏膜屏障功能下降有密切的关联。所以止血的关键就是建立一个尽可能无酸的环境,从而降低胃内消化酶的活性,有效地促进凝血,从而稳定血痂,控制出血。因此,需要通过使用抑酸药来降低胃内酸度,从而帮助血小板凝集,并且确保血凝块不会被破坏。
泮托拉唑作为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不仅有利于血小板的凝集,而且能够更好地促进消化道溃疡的快速愈合。该药的半衰期比较长,是目前治疗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症状较安全、有效的一种药物。本文研究的结果表明,和 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对比,泮托拉唑组的患者在控制消化道出血方面的总有效率为 94.7%,明显高于西咪替丁组患者,并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现象。泮托拉唑在治疗消化道出血方面有显着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彭剑辉 . 胃镜与药物治疗消化道溃疡合并重症出血的临床对比分析 . 中国健康月刊 : 学术版 , 2011,(3):257-258.
[2] 上海市卫可安临床协作组 . 泮托拉唑钠注射液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多中心临床研究 . 中华消化杂志 , 2005,25(4):233-235.
[3] 曹玉柱 . 注射用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 . 慢性病学杂志 ,2010,12(12):1622-1623.
[4] 陶立生 , 张振玉 , 汪志兵 . 泮托拉唑与其他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对照研究 Meta 分析 . 天津医药,2009, 37(4):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