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般同龄人相比,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竞争,有研究表明,10%~30%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53.7%的大学生在心理上处于亚健康状态[2]。作为一个特殊专业群体,医学生由于课业紧张、学习压力大、业余生活相对单调,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3,4]。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对医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积极干预已成当务之急。本文就体育锻炼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某医学院三个班级的全部学生共185名学生作为样本人群,根据过去半年体育锻炼的情况分为锻炼组和对照组。锻炼组共66名学生,对照组共119名学生。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对象统一发放问卷,当面指导、填写并收回核对。体育锻炼定义为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且每次≥30分钟。心理健康状况评价采用SCL-90量表[5]。此量表包含90个症状项目,每一个项目均采取5级评分制,症状由轻到重分值从1分到5分。共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因子分=(组成某一因子的各项目总分)/组成某一因子的项目数,每一因子得分大于2.2,提示可能有该因子描述的症状存在。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共发放调查表185份,回收185份,剔除资料填写不全2份,有效问卷183份,有效率为98.9%。183名调查对象年龄在20~28岁,平均(23.01±1.56)岁,男生81名(44.3%);女生102名(55.7%)。锻炼组平均年龄(23.17±1.91)岁,对照组平均年龄(22.92±1.33)岁,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3,P=0.312)。锻炼组66人,中男33人,女33人,对照组117人,男48人,女69人,两组性别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1.378,P=0.241)。
2.2 SCL-90结果
2.2.1锻炼组和对照组心理健康得分情况
锻炼组的SCL-90总分、总均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8个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的得分,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只有强迫症状一个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锻炼组和对照组与常模(正常青年组)SCL-90各因子分比较:锻炼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分均低于正常青年组的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对照组与常模(正常青年组)SCL-90各因子分比较,只有躯体化因子分低于正常青年组,恐怖因子分高于正常青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7个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总体上可认为对照组心理健康情况与正常青年组相同。见表3.
2.2.2锻炼组和对照组心理健康症状情况
两组具有相应症状的人数及比例见表4。χ2检验显示除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两项两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对照组具有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的比例要大于锻炼组。
3讨论
大量研 究 表 明,体 育 锻 炼 能 预 防 治 疗 心 理 疾病[1,2,6,7]。本研究结果显示锻炼组医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要优于对照组,也优于正常青年组,说明体育锻炼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美国学者发现跑步能成功地减轻大学生的焦虑情绪,且它与其他降低焦虑的治疗方法(如冥想疗法、完全性休息疗法)的效果是一样的[7]。焦虑和抑郁是普通人和精神病患者两种最常见的精神困扰。一个人如果长期不能降低和控制抑郁,就会对他的身心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1990年,North等[8]对1969-1989年的80个研究进行锻炼与抑郁关系的多元分析表明:一次性运动活动和长期的体育锻炼均能有效地降低抑郁,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均可降低抑郁,身体锻炼比放松练习和其他愉快活动能更有效地降低抑郁。本研究显示在锻炼组医学生中,反映抑郁、焦虑2个因子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的得分,说明锻炼有助于减轻医学生抑郁和焦虑情绪,与North的研究结果一致。
体育锻炼能协调同学间的人际关系。我国着名心理学教授丁瓒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人际关系是影响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锻炼组反映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的分值低于对照组的得分,且人际关系偏敏感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育活动在增进人们相互交往,克服孤独感,培养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因为体育锻炼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它总是使人群发生着交往和联络,特别是篮球、排球、足球、拔河等集体项目,在对抗比赛的过程中会让人忘却烦恼和痛苦,慢慢改变孤僻偏执的习惯,适应与同伴交往,团结互助,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而参加游泳、溜冰、单双杠、跳马等项目的运动,则会使学生不断克服害怕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战胜困难,克服和消除腼腆、胆怯和自卑的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1]夏果,夏会林,潘发明,等.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抑郁焦虑的影响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3,17(3):506-507.
[2]宋程华.论体育锻炼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J].当代教育科学,2009(13):63-64.
[3]唐军栋,李秀玲.某医科院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6):688-689.
[4]马迎教,许建国,林健燕,等.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事件关系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6):521-522.
[5]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290-291.
[6]刘皓云.体育锻炼对抑郁影响的研究综述[J].咸宁学院学报,2010,30(6):107-108.
[7]王宁,陈国帅,孔宁宁.论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7(8):190-192.
[8]North TC,Mc Cullagh P,Tran ZV.Effect of exercise on de-pression[J].Exercise and Sport Science reviews,1990,18(1):379-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