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论文精选10篇之第四篇:探析运动受伤的部位、导致受伤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摘要:羽毛球是一项在大学校园里非常普及的运动,参与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通过对90名生羽毛球爱好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在参与羽毛球运动过程中,时常都有运动受伤的情况发生。本文通过对运动受伤的部位、导致受伤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等多方面进行探析,寻求羽毛球运动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法
羽毛球运动有它独特的魅力,娱乐性、趣味性、参与性较强,运动量可大可小,并且能强身健体,培养意志,陶冶情操。随着这项运动在大学校园的普及,羽毛球成为了体育选项课中最为抢手的项目之一,课余锻炼的项目中,也是学生参与人数最多的项目。但是在众多的羽毛球爱好者中,很多学生往往缺乏运动的基本常识,专业的技术指导,也对运动方面的保健知识缺乏了解,因此时有运动受伤的情况发生,为了避免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增强学生预防伤害事故的意识,对我校90名羽毛球爱好者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羽毛球选项班各专业学生、课余羽毛球爱好者男女生各45人,共90人。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并收集羽毛球运动相关资料,以及相关的教育学、运动生理、解剖学、运动心理学等多种文献,为本次研究做理论指导和实践准备。
(2)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发出调查问卷90分,收回有效问卷87份,无效问卷3分,有效回收率达到96.7%
(3)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对调查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表1 羽毛球爱好者运动损伤次数统计
结果显示:在调查的90名对象中,有74%的男生以及70%的女生有过1~2次运动受伤的情况,有10%的男生和有3%的女生有3次以上的受伤情况,可见羽毛球运动受伤的情况相当常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表2 羽毛球爱好者运动受伤身体部位统计
结果显示:从受伤的部位统计来看,容易受伤的部位依次为:膝关节、踝关节、手腕关节、肩关节、肘关节以及其他部位。肌肉、韧带的拉伤也比较常见。羽毛球这项运动本身特点是加速减速变向多,起跳腾空频繁,运动比较剧烈,这样对关节、韧带、肌肉的力量弹性要求较高,因此羽毛球运动是一项极易受伤的运动项目。
表3 羽毛球爱好者运动损伤的原因统计
结果显示:学生在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不充分占36%左右,技术动作不正确不合理占28%左右,因为自身的体质较差,适应不了高强的运动,受伤占16%左右,其他原因造成的损伤如运动装备,场地天气、运动过度、心理紧张等因素造成的损伤约占10%左右。
3 结论与建议
(1)运动前的热身活动一定要充分。身体的关节肌肉韧带和其他组织器官在没有做好准备活动的情况下,关节肌肉韧带的力量和弹性都没有达到最好的状态,这样就马上就参与运动,极易造成关节扭伤和肌肉的拉伤。热身运动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一般性的热身活动,如慢跑、徒手操等,二是羽毛球项目专门的热身活动,比如步法的移动、挥拍的练习等。建议先做一般性的热身活动,然后再做专门性的热身活动,热身活动的时间根据天气的情况和身体情况来确定。秋冬季节热身活动时间相对较长一些,20至30分钟为宜,直到全身有出微汗的现象。
(2)羽毛球爱好者很多时候都在课余运动,课余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在技术动作上出现明显不正确,导致受伤情况比较多。例如,在正手击后场高远球的动作中,须上臂往右上方抬起,肘部领先,前臂自然后摆手腕尽量的后伸,然后手腕向前鞭打击球。然而很多学生击球时,没有肘部领先的动作,而是把肘部放得很低,这样击球就不能完成后面的鞭打动作,费力且击球效果不好,长时间的错误动作容易形成错误动作的定型,并且容易造成肩部和肘部损伤,严重的会形成"网球肘",很难治愈。建议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认真领会老师的动作示范,掌握技术要领,多做一些挥拍练习,不要一来就开打比赛。
(3)全面加强身体素质的练习。羽毛球运动需要运动员具备较好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协调、灵敏等多项身体素质。学生往往缺乏这方面的认识,没有专门地去做这些方面的训练,这些身体素质是羽毛球运动的基础,没有好的身体素质,有些高难的技术动作就无法完成,比如快速的移动、后场击高远球、腾空突击扣杀球等。在羽毛球的比赛中,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身体素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灵活运用各种战术。建议每周都有计划地进行体能训练,特别是力量和耐力训练,通过力量练习如负重下蹲,蛙跳等练习来增强下肢力量,通过长跑来提高耐力素质。
(4)防止运动过度。通过调查发现,有很多的学生每周打球的频次较高,几乎是每天都到体育馆打球,并且每次打球的时间短的1~2小时,长的有3~4个小时,并且以打比赛为主。这样高频率、大强度的运动极易使机体产生疲劳或过度疲劳,从而出现运动技能下降的状况,极易造成肌肉劳损。建议把握循序渐进原则,不要急于求成,每周练球3次左右,每次1.5~2小时为宜。
参考文献
[1]胡红,夏思永。大学体育理论教程[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