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研究结果和讨论
4.1 小学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手段的构建
4.1.1 构建小学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手段的依据
(1)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规律
小学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手段体系的构建要要以小学生自身身心发展特点、规律为依据,以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目标。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有利于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有利于培养人的意志力、自律性及勇敢顽强、机智果断、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根据学生特点量身定做的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训练,既要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身心的健康发展,又要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
(2)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自身特点
身体运动功能练习,并非注重人体外表肌肉的锻炼,也不是过分强调肢体的过度发展,看重的是思想与肌肉统一,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更像是整个机体组织的一个协调者。华南理工大学专家吴红雨认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通过深层小肌肉的协调发展,可以防止运动伤害,其运行方式可以使神经系统向身体发出信号,同时传递的这种信号使肌肉收缩爆发巨大能量;反过来,肌肉收缩刺激运动神经系统,使其反应更为敏捷,提升运动水平。因此,身体运动功能自身这些特点作为构建手段体系的学科依据。
(3)小学生体育教学的特点
小学体育教学每节课一般为 40-45 分钟,这个上课时间固定不变,上课内容一般比较简单低年级主要是队列队形变化,高年级穿插一些跑、跳等项目,使学生通过多种身体练习的实践活动增强体质、掌握技术、获得技能、培养作风,总体体育课程的内容也比较枯燥、单一,有的个别学校场地、器材受限,上课内容可想而知。为此,在小学阶段把身体运动功能引入课堂,本练习需要器材不是太多,场地一般不是太受限制,雾霾、下雨在室内也可以进行。
4.1.2 构建小学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手段内容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小学生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手段系统的构建要求教学要有指向性,其一是手段的指向性,其二是参与群体的指向性,即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原则所涉内容广泛,尤为重要的一点是紧密联系小学生的真实情况。首先,根据不同学生制定不同教学计划目标;其次,以差异的教学目标为前提,选择合理、有效的办法。实际经验表明,针对性教学原则促进优异教学成果的取得。
(2)科学性原则
建立小学生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手段系统,需要关注科学性这一原则。这一原则需要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手段自身遵守一定秩序,运动量、运动强度循序渐进,动作模式从容易到困难。如同布鲁纳所提到的,结构应该从小到大积累,从一般的常识到逐渐分化,按照结构逻辑上升,并非零零散散的内容,这就需要做到内容与任务的协调、统一,使学生能快速适应这一训练方法。
(3)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要求在现行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手段体系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可以预防损伤、不仅增加学生们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排除那些难度系数高且没有实际效果的动作。在课程编排上,应较多地考察学生自身特点,提高课程的实际效果,增强课程的有趣性,以使学生能乐在其中。
(4)可行性原则
小学生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手段的建立中,需要从可行性的角度出发,有目的、分阶段地开展。这就要求既要提前开展,又要充分考虑计划的实际可行性。为确保设置课程的可实施性,在筛选内容时,要较多考量以下条件:学生实际接受有多大可能性、教师自身条件、教学设施等硬件设施状况。如果不考虑以上因素而设计出来的学习内容终究只能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对教学成果毫无影响可言。
4.1.3 小学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手段体系内容的拟定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动作指标初定依据来源于尹军教授的《乒乓球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一书、体能老师王隽、史衍老师提供的动作以及国外不同项目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方法相关视频。把问卷内容的初稿以简表的形式发给数位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和体能训练专家,就问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可操作性请教专家,并让对此进行预测。经过二次专家审查后,初步制定构建小学生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体系的各项指标。这些指标能较全面地反应出本文所要阐述的问题。
将专家问卷中的重要程度分别赋值为 5 分、4 分、3 分、2 分、1 分。依据专家对第一轮问卷内容的评判结果,排除那些无可行性的指标,将可行性指标按高低顺利排列,把归纳、梳理后的指标,重新整理绘制问卷后,重新发给专家,请其做出第二次评定。在第三次统计问卷时,发现专家均保持一致意见,这一情况说明专家对各项指标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最终明确小学生身体运动功能练习系统的所有内容。
4.1.4 小学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手段内容总体构建
以构建学科体系原则为基础,并结合身体功能练习的教学任务,建立小学生身体功能练习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