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近年来,抗生素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医院最常用的药物之一[1].虽然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和预防某些传染疾病,且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前提是按照使用原则合理使用。假如没有合理使用甚至滥用抗生素,则会给患者带来许多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用药效果。下面结合实际总结一些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探讨如何合理应用抗生素,以供参考。
1 抗生素不良反应
1.1 过敏反应
由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抗生素不良反应[2].造成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一般情况下,抗生素过敏反应一般包括:过敏性休克、溶血性贫血、血清病、药物热、未分型的过敏反应等。过敏性休克一般是由给药途径引起的。而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出现溶血性贫血的患者会表现为血细胞减少。
1.2 毒性反应
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会使机体生理和生化机能出现病理变化。一般情况下,出现毒性反应主要和给药剂量、持续时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如果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就会对神经系统、肝脏、肾脏、免疫系统、胃肠道、心脏等产生毒性,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例如,如果对患者大剂量地使用青霉素、氯霉素、链霉素,则会给心脏带来毒性损害,会损害心肌,有的还会导致心律失常。此外,氯霉素有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的可能性,如果大剂量使用,则会有造成凝血机制异常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下,口服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会使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如果采用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药物,也有引起胃肠道反应的可能性,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1.3 特异性反应
出现这种反应可能和患者的遗传性酶系统的缺乏有一定的关联性。氯霉素和两性霉素 B 进入体内后,可通过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将血红蛋白转变为变性血红蛋白。如果酶系统正常的患者使用这些药物时,则不会给患者带来任何影响。但是如果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患者使用这些药物,哪怕是使用的剂量比较小,也会引起变性血红蛋白症。
1.4 二重感染
如果使用的抗菌药物的剂量比较大,使用的时间比较长,正常寄生敏感菌就会被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殖就会变成优势菌,外来菌也就可以趁机侵入,产生致病菌,进而造成二重感染反应。一般情况下,二重感染常见的临床症状有消化道感染、肠炎、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等。
1.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
在使用抗生素时,经常需要联合其他药物。有时因药物的相互作用,就会引发或者加重抗生素不良反应。比如,红霉素、四环素联合心血管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红霉素和四环素就会对地高辛的代谢产生抑制作用,合用时会使地高辛血药浓度明显升高,使患者出现地高辛中毒情况。在和茶碱类药物联合使用时,大环内酯类药物会对肝细胞色素 P450酶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升高茶碱血药浓度。红霉素和茶碱联合使用时,茶碱血药浓度会升高更多,且茶碱会对红霉素的吸收造成影响,降低红霉素的峰浓度。
2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要想降低抗生素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良好的用药效果,在临床实践中,应当根据抗生素的抗菌谱、抗菌活性以及患者的生理病理状态,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用药前,需要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用药史和过敏史,必要时进行皮试。
同时,还需要对抗生素应用的适应证进行严格的掌握,需要在掌握细菌药敏结果的基础上,合理选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出现。此外,选择抗生素时要具有针对性,能够采用一种抗生素进行治疗的,就尽量不要使用两种或者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如果需要联合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时,一定要慎重,要对药物的药理作用、拮抗作用进行严格的掌握,准确、合理地使用抗生素。除此之外,尽量不要长时间或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需要根据抗生素相应的使用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需要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同时,还要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提醒患者要定时、定量服用药物,不要擅自增减药物剂量,不要擅自重复用药等,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总之,应当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必要的监护,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促使医护人员充分掌握药理知识,增强他们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观念,使每位医护人员都可以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证、抗菌谱治疗作用、不良反应、使用剂量和时间、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等,促使医护人员谨慎使用抗生素。此外,要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提高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用药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利平 . 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229.
[2] 张立新,王秀美 . 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 [J].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1498-1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