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如何提升智障儿童课堂适应性

来源:才智 作者:郞艳
发布于:2018-12-19 共2306字

  摘    要: 智力障碍也可称为智力残疾、智力发育迟滞、弱智、智力落后等, 其主要特征是在智力功能与适应性行为有一定程度的限制。智力障碍儿童与普通儿童对比发现, 其身心发展的某些方面存在差异性, 但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一致的。智力障碍儿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着某些身体机能的发展素质和治疗, 但通过后天的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 可有效改善这一情况。

  关键词: 智力障碍; 适应性行为; 生活化; 课堂环境;

如何提升智障儿童课堂适应性

  0、前言

  智力障碍儿童也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同样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并且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下, 部分智力障碍儿童已经进入特殊学校接受教育, 其在入学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适应性问题, 这直接影响他们在学校的生活质量与学习质量。智力障碍儿童的智力或其他身体机能存在障碍或缺陷, 阻碍着适应性能力的发展, 并伴有一些适应不良的现象,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走入智力障碍儿童的内心世界, 根据其心理发展特征, 尽力满足其生活与学习上的要求, 实时关注他们在学校的情况。

  1. 物质条件方面

  智力障碍儿童在入学初期对物质环境的熟悉程度与适应程度, 直接决定着他们在学校的生活状态, 影响其进一步的发展、在物质环境方面, 学校应结合智力障碍儿童心理特征进行设置。智力障碍儿童在感知觉、注意力、记忆、思维、语言等方面存在发展不足或者发展缓慢的情况, 心理较为敏感脆弱。学校方面应立足于儿童的角度进行思考并创造, 在物质基础上包括班级装饰、校园建筑环境、教学用具、通道走廊环境装饰和游乐设备等;生活场所与学习场地的格局与布置、校园装饰材料的选择与颜色搭配等等都应贴合智力障碍儿童的身心特征, 拉近智力障碍儿童与陌生环境的距离。通过物质环境的创造, 帮助智力障碍儿童适应学校环境。在儿童经常出入的地方, 装饰品应以简洁为主, 尽量做到美观、鲜明。学校的物质环境应有足够的安全感, 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帮助学生克服陌生环境中的各种障碍, 创造便于智力障碍儿童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2. 教育环境方面

  智力障碍儿童应接受全面、系统的教育, 在接受基本的文化知识教育之外, 也需接受一些生活技能的训练, 譬如吃饭、购物、人际交流等, 这些生活技能是他们步入社会环境所必须具备的技能, 是确保其能够良好适应社会生活的有力保障。同样, 这些儿童在校能够正常参与生活技能训练, 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和生活常识, 能够促进他们更好地掌握文化知识, 为他们进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 从智力障碍儿童的实际生活需求出发, 积极开展康复与训练活动。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教师应将学生带入到生活实践中, 使其适应现实生活。譬如引导儿童进行家务劳动模拟, 首先要做的是, 教师在训练儿童生活技能时, 将课堂装饰为儿童熟悉的生活场所, 消除儿童的疏离感, 其次由教师扮演家长, 引导儿童用扫帚、抹布等工具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动;再如购物模拟活动, 教师应寻找合适的教学场地, 引导学生进行购物模拟。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 教导智力障碍儿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丰富其生活常识, 提升他们的生活能力。

  3. 教学内容方面

  智力障碍儿童在学校接受教育, 希望获取一定的文化知识与生活技能, 因此对课堂教学的适应情况, 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 这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教育工作者应结合智力障碍儿童的身心特征, 设置教学内容, 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从教育目标方面来看, 智力掌握儿童的教育应结合这些儿童的实际情况, 对其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通常情况下, 特殊学校在课程设置层面上应考虑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方向, 设置含有生活语文、生活数学、音乐、美术等具有适应性、发展性的课程。在制定课时与教学计划过程中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将适应其发展的生活经验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使教学内容尽量多元化, 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的培育。另外, 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 对教材进行适当改动, 引导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知识技能。在教学方法方面, 教师应全面掌握课堂教学的节奏, 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始终秉持“以个体教学为主, 以整体教学为辅”的原则, 善于观察学生的行为反应, 并据此调整课程的进度。

  4. 人际交往方面

  智力障碍儿童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侵扰和影响, 只是这些儿童在与人交往方面有一定问题, 他们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 且内心敏感脆弱, 情绪过于淡漠或者过于热情, 对熟悉的人过分依赖, 害怕在交往中受到伤害;伴有自闭症的儿童存在极大的沟通障碍。教师在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时, 需采取特殊有效的教学方法, 增强这些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智力障碍儿童接触时间最长、最容易滋生信任感的是与他们的同伴儿童, 他们日常之间的交往是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基础。教学可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教学。第一, 采用分组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已广泛应用各种课堂教学中, 同样也适合用于特殊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例如在手工制作课中, 教师可将学生进行两两分组, 共同制作以分手工作品。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任务划分, 在合作过程中增强智力障碍儿童的同伴交往意识。第二, 利用集体游戏鼓励学生大胆与他人交往。教师可将自有活动转换成为合作竞争型的集体活动, 通过集体游戏使智力障碍儿童主动接触他人, 激发交流动机, 促使这些儿童更好地融入集体。

  结语

  总之, 为更好地提升智力障碍儿童的课堂适应性, 使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融入社会, 需要特殊教育工作者深入分析智力障碍儿童的身心特征, 用充足的耐心和爱心, 以及自身的专业素养开展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李美子.提高智障儿童生活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吉林教育, 2018 (06) :45+62.
  [2]夏健思, 袁茵.智力障碍新生学校环境适应的教育建议[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 (09) :29-30+33.

原文出处:郞艳.智力障碍儿童的课堂适应探微[J].才智,2018(33):15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